最近咱们老百姓身边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能很多人没太注意,但它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就是买车这件事,尤其是买新能源车,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就拿九月最后这一周来说,全国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火爆,一下子卖出去了六十五万辆车。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里头有超过一半,足足三十七万辆都是新能源车。
也就是说,现在马路上跑的新车,两个人里头就有一个开的是电车或者混动车,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七。
大家伙儿这么着急买车,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赶上购置税减免的最后一班车,能省下一笔不小的钱。
不过,在这片热闹的景象背后,汽车品牌们的座次表正在发生一场大洗牌,一些我们以前不太关注的品牌悄悄冲了上来,而一些曾经的明星品牌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谁又在重新制定这场游戏的新规则呢?
咱们先来看看这次榜单上最大的一个意外,就是零跑汽车。
这个月,零跑一下子卖了六万六千多台,直接坐上了销量冠军的宝座。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零跑这个牌子,平时听着好像没有那么响亮,它不像有的品牌那样天天讲自己多豪华,多有科技感,也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活动,怎么就能卖得这么好?
其实答案说出来特别简单,就是抓住了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真实需求。
零跑把自己的主战场放在了十五万到二十万这个价格区间。
这个价位的车,正是咱们中国最广大的工薪阶层、普通家庭买车的首选。
大家买车图的是什么?
不是为了跟人攀比,也不是为了追求什么虚无缥Miao的品牌光环,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过日子,接送孩子、上下班通勤、周末能带着家人出去逛逛。
零跑就看准了这一点,它的车子配置给得挺足,大屏幕、智能辅助功能、续航里程都够用,但价格却定得非常实在。
这就好比我们去吃饭,不一定非要去那种装修豪华、价格昂贵的餐厅,更多时候是想找一个菜量大、味道好、价格公道的家常菜馆。
零跑就成了那个最受欢迎的“家常菜馆”。
它的成功告诉整个市场一个道理:随着大家对电动车越来越了解,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了,人们发现,一辆好用、实用的车,并不一定非得花很多钱。
如果说零跑的成功是靠把产品做得“实惠”,那华为的玩法就更让人看不懂,也更让人佩服了。
华为自己不下场造车,这是它一直强调的,但它联合几家车企搞出来的“鸿蒙智行”,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
把问界、智界、享界这几个品牌的销量加起来,九月份一共卖了五万两千多台。
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华为就像是一个技术和品牌的大管家。
它不出车,但是它出“大脑”和“灵魂”,也就是车里的鸿蒙智能座舱、业界领先的智能驾驶系统,还有强大的三电技术。
同时,它还贡献出了自己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很多消费者可能本来是去华为店里看手机、看电脑的,结果顺便就体验了一下旁边的汽车,发现这车用起来跟华为手机一样流畅,数据还能无缝衔接,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所以,很多人买的其实不是问界或者智界这个牌子,而是冲着“华为”这两个字去的。
这种合作模式,让车企负责自己最擅长的生产制造,而华为负责最前沿的智能化和用户体验,形成了一种强强联合。
如果接下来“鸿蒙智行”的月销量能稳定在六万台以上,那我们以后再说起造车新势力,恐怕就不能只提“蔚小理”了,华为这个不造车的“圈外人”,可能才是真正掌握话语权的大玩家。
有人得意,自然就有人失意,或者说在积极地寻找新的出路。
我们来看看曾经的“新势力三巨头”。
蔚来这个月的策略就很有意思,它的主品牌销量有所下滑,但新推出的两个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表现却非常抢眼。
乐道定位比蔚来更亲民一些,主打家庭用户,一个月就卖了一万五千多台,这明显是冲着理想汽车的市场来的。
而萤火虫是一款精致的小型车,卖了五千多台,很受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欢迎。
蔚来的这一系列动作说明,它已经意识到,光靠一个高端品牌是很难把规模做大的,必须像那些传统汽车巨头一样,用不同的品牌去覆盖不同的价格区间和消费人群。
这就像一个集团,既有高端的奢侈品牌,也有面向大众的亲民品牌,这样才能把市场吃透。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这个月就有点难受了。
三万三千多台的销量,比去年同期还下降了超过一成。
要知道,过去理想凭借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精准定位,在家庭用户市场里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为什么现在大家好像不那么买账了呢?
一方面是竞争对手变多了,像前面提到的乐道,还有深蓝等品牌,都在用更低的价格提供相似的体验,消费者的选择面宽了,自然会货比三家。
另一方面,理想自己似乎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它想推出更便宜的车型比如i6来抢占低价市场,但老用户觉得这不够“理想”,失去了原来那种专注家庭刚需的纯粹感。
这不禁让人思考,到底是现在大家消费更谨慎,开始捂紧钱包了,还是理想没有准确把握住市场新的变化和需求?
再看看其他品牌,极氪和极狐的日子也不算好过,它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过于依赖单一的爆款车型,一旦这款车型的市场热度下降,整个品牌的销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在变化飞快的汽车市场里风险极高。
反倒是像深蓝、方程豹、小米汽车这些“后起之秀”,势头非常猛。
小米汽车一上市就卖了四万多台,展现了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粉丝基础。
而那些由传统车企孵化出来的新品牌,因为有稳定的供应链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发展后劲也很足。
它们虽然还没有完全站到舞台中央,但已经稳稳地在牌桌上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九月份这份看似普通的销量报告,其实揭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过去那种靠一个品牌、一款车型打天下的好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的市场,要么是像零跑那样,把性价比做到极致,成为老百姓过日子的首选;要么是像华为那样,用技术和生态构建一个庞大的联盟,重新定义汽车;要么就是像蔚来那样,通过多品牌布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说到底,花哨的营销和故事总有讲完的一天,最终能留下的,还是那些能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价值的企业。
等到购置税减免这样的政策红利彻底消失,市场回归到纯粹的产品力竞争时,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谁才是真正有本事、能笑到最后的赢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