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

曾落地20多万,如今最低配车型仅13.99万,一年狂卖近18万辆——这事儿听起来像不像“降价换命”?可偏偏它真成了,不是某款新势力电车,而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老将:途观L。没错,就是那个曾经被称作“神车”的德系中型SUV。一年卖出179344辆,排在同级第三,最近三个月月均逼近1.5万辆,年底甚至冲到26663辆。你说它是“割肉求生”,还是“王者归来”?今天我开着刚试驾完的这台330TSI版本,跟各位车友聊聊:途观L这波操作,到底值不值?

价格跳水背后,是诚意还是无奈?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先说最扎心的——价格。几年前,买一台1.5T的途观L,落地轻松过20万。那时候你说它是“家用标杆”,大家点头认可。如今呢?13.99万起,2.0T高功率版也才15.89万,这哪是优惠,简直是“掀桌子”。但别急着笑,这背后其实是整个合资燃油车阵营的集体焦虑。

新能源的冲击下,别说BBA了,连大众这种“老江湖”都不得不低头。一口价、官降、终端补贴轮番上阵。途观L的价格策略,本质上是一场“生存保卫战”。但有意思的是,它没输,反而用销量证明:只要价格够狠,消费者依然愿意为靠谱买单。

我在4S店遇到一位老哥,原本看的是某国产混动SUV,结果转头订了这台330TSI两驱版。“省下的购置税确实香,但我不放心电池,也不想充电。”他说,“现在这价格,比很多国产紧凑型SUV还便宜,四缸机+双离合,开十年也不慌。”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动力选择多,但怎么选才不后悔?

途观L的动力系统分三档:300TSI(1.5T)、330TSI(2.0T低功)、380TSI(2.0T高功),最大马力分别是160匹、186匹和220匹,全系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破百时间从9.9秒到7.5秒,差距不小。

我重点试了330TSI版本。一脚油门下去,动力响应干脆利落,市区超车毫无压力。8.5L/100km的油耗表现(我个人实测),对于一台整备质量接近1.7吨的SUV来说,算得上经济。变速箱调校也成熟,低速偶尔有轻微顿挫,但远不如某些国产双离合那么“神经质”。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那380TSI值不值?说实话,配四驱的380TSI优惠后落地超过22万,这个价位你都能摸到汉兰达混动或者理想L6的门槛了。除非你真有轻度越野需求,否则真不如把预算挪到更高一级的车型。

而1.5T的300TSI,虽然参数看着够用,但满载爬坡时动力储备明显不如2.0T从容。如果你经常跑高速或山区,建议直接上330TSI——它才是真正的“黄金动力组合”。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外观与内饰:稳重与科技的博弈

途观L现在有两种脸:“出众款”和“Pro版”。前者是上一代设计语言,线条方正,气质沉稳,适合四十岁左右的务实派;后者更年轻,前脸更锐利,LED灯组带流水转向,配上R-Line套件,运动感一下就出来了。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尺寸上两者差异极小,轴距都在2731mm左右,后排空间宽敞,三人并坐也不局促。我身高1米78,坐在后排跷二郎腿没问题。后备厢容积常规505L,放倒座椅能扩展到1780L,搬家拉货绰绰有余。

内饰方面,最大的区别在换挡机构:出众款是传统机械挡把,握感扎实;Pro版则是电子拨杆,节省空间,科技感更强。我个人更喜欢机械挡把,那种“咔哒”声带来的操控反馈,是电子换挡给不了的。

不过Pro版的升级确实到位:副驾前方多了块娱乐屏,方向盘加热全系标配(北方朋友福音),高配还有12扬声器音响、座椅通风/按摩、车载香薰。这些配置以前只在豪华品牌上见,现在下放到20万出头的合资SUV里,不得不说,卷是真的卷。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配置堆料足,但智能化呢?

说到智能,途观L Pro确实比老款强不少。540度全景影像(带底盘透视)、L2级辅助驾驶、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都有配备。我在高架上试了ACC,跟车平顺,加减速逻辑清晰,不会突然“点头”。

但必须说实话:它的车机系统还是大众那套MQB平台的老底子,反应速度尚可,UI设计却偏保守,语音识别功能聊胜于无,远不如新势力那样“动口不动手”。车联网体验一般,OTA升级也不如电动车频繁。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这时候就得问一句:你要的是“聪明的脑子”,还是“结实的身子”?

如果追求极致智能化,20多万完全可以买到理想、小鹏或者比亚迪的中大型SUV,激光雷达、城市NOA、大冰箱大彩电一应俱全。但如果你更看重三大件的可靠性、底盘质感和长期使用的省心程度,途观L这套成熟的燃油体系,依然是“稳妥之选”。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竞品对比:谁才是真正对手?

我们拿三个典型竞品来比: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本田CR-V 1.5T:空间利用率高,油耗低,但动力偏弱,隔音一般。终端优惠后价格与途观L接近,但品牌溢价仍在,落地价往往更高。

丰田RAV4荣放 双擎版:省油是优势,但内饰塑料感强,驾驶乐趣不足。混动系统可靠,但维修成本高,保值率虽好,可新车优惠少。

比亚迪宋PLUS DM-i:插混车型,可油可电,免购置税,纯电通勤成本极低。但品牌仍是短板,部分人对“国产三电”仍有顾虑。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途观L的优势在于:品牌认知强、动力选择多、底盘扎实、空间大。劣势是智能化落后、油耗略高于混动、后期保值率受降价影响。

所以,如果你在一二线城市,充电方便,追求低成本出行,宋PLUS DM-i可能是更优解;但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充电不便,又希望车子皮实耐造,途观L这波“降价上量”,确实抓住了刚需用户的心。

我的看法:理性消费,别被“情怀”绑架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说实话,开完这台途观L,我心里五味杂陈。它像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如今为了家庭低头打拼。但它没垮,反而用更低的姿态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我欣赏它的“放下身段”。当合资品牌还在端着架子的时候,大众率先打出了“一口价”这张牌。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市场智慧。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但我也提醒各位车友:别因为便宜就冲动下单。问问自己:你真的需要一台燃油SUV吗?你的用车场景是城市代步,还是长途自驾?你更在意初始购车成本,还是十年后的使用成本?

如果我对新能源不感冒,又常跑高速、喜欢自驾游,我会考虑20多万的途观L Pro——它够稳、够大、够可靠。但如果我每天通勤50公里,家里有充电桩,我大概率会选一台插混或纯电SUV,毕竟每公里几分钱的电费,谁不爱呢?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

当一台曾经20多万的合资中型SUV,如今卖到14万,你是觉得“真香”,还是担心它“自降身价”影响品质?你会为这份“性价比”买单吗?

曾售价20万+,今降至13.99万,年销17.9万辆成爆款-有驾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你们的老朋友XXX我,下次试驾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