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传祺向往S9宣布9月19日上市,预售价预计会比官方公告低1到2万块。刚刚我翻了下笔记,注意到它的预售价在25.99到28.99万(估算/样本少),我猜正式上市可能会折扣后在23.99到26.99万左右。加上各种国家和地方补贴,20万内入手也不是梦(这段先按下不表),这是我对市场的猜测,毕竟当价格一降,销量立马就能拉起来。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传祺整体的供应链,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出率真不容易,尤其还要保证配件、零件供应稳定性。前几天跟广州那位供应链负责人聊,他说他们的核心零件供应还算稳定,但中后期还是会遇到压力。其实这个行业就像做蛋糕,用的材料少了精致,做出来的味道也就一般。传祺的KNW零件是谁造的?谁帮他们组装?其实都不止一个国家,像动力电池更多来自宁德时代,好像供货还算充足,但价格会不会变?也是个问题。
我去年还试驾过ES9的改款版本,感觉它几乎就是ES9的升级版。不过我一直觉得传祺在动力方面的衣钵,贴着那种平民豪华路线——价格还得亲民点,不能太高,否则就变相成为日系豪华品牌。这个价格段,消费者的敏感点挺多:动力、续航、配置、品牌感。你说哪个部位可能决定最终销量?我觉得动力和续航还是重中之重。毕竟,买车的用户越来越挑剔了。你看,我身边不少朋友,没特意看了技术参数,但他们会问:开得顺不顺,跑长途够不够?对我来说,传祺这次把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的智能驾驶都捆在一起,实际上是给自己加了分,但代价是成本。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纯电续航只有大概252公里(估算/样本少)——这对于日常城市通勤来说够用了,但一旦跑长途,就得用到插混模式。3C超快充,14分钟充满半个手机的容量,挺实用的,但怎么说呢,还是看个人使用场景:在家充电,谁还会跑到快充站充电?还是说带一线在车里,偶尔补电用。
对比:同价位里,要说对标的,特斯拉Model 3比它动力、软件都强不少,但价格也比传祺高个四五万(原价体感),而大众ID.6也在这区间,但整体做工更偏向科技感,给人的感官不同。传祺向往S9看上去更像一个豪华的感觉,尤其车内的零重力座椅,还是挺用心的;我发现它的副驾座椅配个SPA按摩,倒是挺新颖的,感觉就像我在享受五星级酒店。
说到这里我得反正一句:华为系统加上宁德时代,算是把硬核科技拽出来了,但三万多的系统费用,把成本拉了不少。这让我思考:如果这个系统能带来真正的驾驶便利,花得其实还算值;但如果用起来还是那样,用户又会不会觉得花冤枉钱?我这还没打算深究,但买车的人,最看重的还是用着舒服。
有个疑问:传祺为什么要在纯电和插混之间纠缠?难道是待会纯电版本会打折,还是他们觉得市场还不够成熟?(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觉得,厂家很多时候惯用打折出货——–要特别小心。特斯拉可能就懂,价格战的节奏。传祺这次把价格压到20万内,确实给了不少扎心的压力——但真能做到吗?我心里还在犹豫。
这款车的安全配置也是亮点:碳纤维材料什么的,听起来挺吓人,但买得起的用户有多少知道这些?七环笼式车身,听上去挺航天的,但实际效果怎么样?我记得那次修理工开玩笑说:这车,航天级,撞了也不怕。我想,安全不全在材料,更多还看设计上的合理性:碰撞测试得过得去,也得看气囊布置。
我还问了家里一个开车多年的老司机:你觉得华为的驾驶辅助,是否会比普通车强?他笑笑:能有多强?只不过多了点‘智能’,让人更省心。这也是看人:有人怕科技感少一点,为啥不装个专门的辅助系统?有人喜欢纯粹的手动驾驶。
我还看到研发那边有人调侃:这次传祺想打个爆款,得看市场怎么反应。其实我觉得也是——市场热不热,很大程度上还关乎被看见的程度。你瞧,那个鸿蒙座舱是不是光看名字就挺科幻?座舱里六屏互动,感觉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实际用起来,能不能亲民一点,让普通人都能用得顺手?这个都得时间检验。
回头再想,传祺留了个悬念——有纯电版本在路上,要不要带点期待?也许会更划算。如果能真正降到20万以内入手,谁会拒绝?前提得车子好用,配置合理,毕竟买车不是只看看得见的技术。
传祺这次是真的拼了——研发、供应链、价格,每一环都在试图破局。我其实也蛮好奇:最终市场会不会因为那块零重力座椅、智能辅助系统而多割下来几车?或者,用户其实更看重油耗表现?还是那点细节,比如方向盘手感、座椅包裹……?
你觉得,这个等待上市的传祺向往S9,最能打动你的会是哪一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