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严管智驾宣传,脱手驾驶恐担三重责!

#热点新知#
公安部严管智驾宣传,脱手驾驶恐担三重责!-有驾

2025年7月23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抛出一枚重磅炸弹:目前市场上所有在售汽车的“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驾驶人才是行车安全的最终责任主体。

更令人警醒的是,他首次明确驾驶人若在行驶中“脱手脱眼”,一旦发生事故,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一、政策核心:责任之剑高悬

公安机关这次出手直击智能驾驶领域最敏感的神经——责任归属。王强局长毫不含糊地指出,当前所有在售车辆的智驾系统仅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

这意味着无论车企如何宣传,方向盘后的人始终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这一表态背后是血淋淋的数据支撑:2024年因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同比上升17%,其中超60%案例涉及“脱手脱眼”操作。

公安机关的三板斧已明确落下:

严管车企宣传,杜绝夸大其词;

完善法律配套,明确人机共驾属性;

强化用户教育,把辅助驾驶规范纳入驾培考试。

每一斧都砍在模糊地带,直指行业痛点。

二、营销变味:车企的“文字游戏”

政策收紧早有征兆。今年5月,一场静悄悄的“改名潮”席卷车企:小米汽车、理想汽车悄悄替换宣传页面的“智驾”字眼,小鹏汽车默默隐去“高阶”二字。

文字游戏背后是血的教训。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一针见血指出,部分车企采用“L2+”、“L2.9”等不规范等级宣传,导致消费者误以为真能实现自动驾驶。

行业陷入“技术越先进,责任越模糊”的怪圈。

大洋彼岸的法庭正在审理一桩特斯拉Autopilot致命车祸。2019年,车主低头捡手机的瞬间,车辆以100公里/小时撞上前方SUV,致1死1伤。

“我原以为如果我犯了错误,它会帮我一把”,车主在法庭上的自白,成为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的最佳注脚。

三、技术之争:激光雷达与纯视觉的路线对决

当政策在厘清责任边界时,技术路线之争仍在激烈上演。走进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车展厅,你都能感受到两种技术哲学的碰撞:

小米SU7全副武装: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打造铜墙铁壁般的感知系统。

小鹏MONA M03 MAX则轻装上阵:纯视觉方案搭配顶尖算法,用“电子眼”代替昂贵硬件。

激光雷达派如同学霸手中的精密尺规,厘米级测距精度让它在黑夜隧道中游刃有余。

纯视觉派则像艺术家的敏锐双眼,用低成本模拟人类驾驶直觉。

“单颗激光雷达成本超1万元,是中低端车型难以承受之重”,业内专家道出市场分化的残酷现实。

四、法律破冰:从人车共驾到无人驾驶

政策监管的齿轮正在加速转动。公安部明确表示将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0-2级辅助驾驶“人机共驾”属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可能纳入驾考范畴。这意味着未来的驾照考试可能增加“如何正确使用辅助驾驶”必考题。

与此同时,L4级自动驾驶已悄然在五个城市撕开口子。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已开放全域测试,取消安全员强制随车要求。

事故责任认定实现革命性突破:系统算法缺陷车企担责70%-100%,道路问题则政企3:7分担。权责的边界从未如此清晰。

五、消费者警钟:三重风险下的生存法则

面对三重法律风险,消费者该如何自处?

认清现实是第一步。行业调查显示约45%车主误将辅助驾驶等同于完全自动驾驶,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付出生命代价。

读懂手册是必修课。公安部特别提醒驾驶人应全面了解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特性及启动关闭方法。那些被塞在手套箱里的说明书,突然成为法律护身符。

保持警觉是保命符。王强局长直言:驾驶过程中一旦“脱手脱眼”,可能面临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想象一下:当系统在暴雨中突然降级至L2时,你松开的手是否来得及收回?当逆光晃瞎“电子眼”时,你的眼睛是否还在路上?

激光雷达扫描着前方道路,高清摄像头捕捉每个路标,算法在芯片中飞速运转——这一切科技盛宴,最终仍需落在人类驾驶员的掌心。上海街头,一辆刚通过认证的L4级Robotaxi空驶而过;广州小区,刚提车的父亲翻阅着“辅助驾驶操作指南”,销售口中的“自动驾驶”在官方文件里变成醒目的“人机共驾”。

方向盘可以暂时松开,但责任永远紧握在人类手中。

#请您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