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理想汽车近来的日子并不好过,销量增速放缓、市场份额被挤压,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车似乎陷入了泥沼。但正如孙悟空有三根救命毫毛,李想手中其实也握着三把“破局利刃” 。
第一根“毫毛”,是价格策略的调整。一直以来,理想主打中高端市场,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这一策略限制了市场份额的扩张。理想应该放下对高毛利率的执着,利用价格优势开辟新战场。即将全面铺开的理想i8和9月发布的纯电SUV i6就是绝佳突破口。理想可将L6价格降至20万以下,i6也定在同价位区间。在20万价位段,增程SUV市场虽有竞品,但理想对家庭需求的精准把控仍有独特优势。此举虽会牺牲部分毛利,却能换来战略先机,获得更多用户数据,助力智能驾驶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行业洗牌期稳住市场份额。对于i8,即便官网价格不便更改,也能通过交付等待补贴、终身质保权益、贷款降息等多送权益的方式,变相降低用户购车成本,刺激销量。
第二根“毫毛”,是创始人李想亲自下场营销。一个有个性、有态度的创始人,能为品牌带来强大的热度和用户信任。雷军、李斌等创始人都深谙此道,李想同样具有网红体质,却未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理想汽车面临销量压力时,李想应更多抛头露面,提前通过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问答等形式,解读i6等新产品理念,讲述背后的产品逻辑与思考,让用户感受到理想对他们需求的重视。把个人IP融入品牌,成为用户与品牌沟通的桥梁,建立强大的品牌向心力。
第三根“毫毛”,是打造全新“产品标签”。在产品硬件配置不相上下的当下,理想需要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体验。比如,研发类似按键自动开闭车内电动门这类具有“仪式感”的配置,满足用户心理需求,让用户花同样的钱,在理想车上获得更具科技价值感和尊贵感的体验。
这三根“救命毫毛”——价格调整、创始人营销、更新产品标签,是理想汽车的应急之策,能助其稳住局面。但要长远发展,理想还需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服务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真正实现从“救命”到“自强”的蜕变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