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控模型车的世界里,尤其是在那种争分夺秒的顶级竞赛领域,一款新车的发布往往牵动着无数爱好者的心。
最近,来自我们中国香港的知名品牌Xpress就带来了一款重磅产品——Execute XQ11RR 1/10竞赛级中置电动房车。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在原来的XQ11后面加了两个“R”吗?
这背后可没那么简单。
这两个“R”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型号的更迭,它更像是一枚勋章,记录了一段从真实赛场上的残酷拼杀到最终量产的进化史。
这台车究竟强在哪里,又是如何从一台原型机蜕变成如今的赛道利器的呢?
要说清楚这台XQ11RR,我们得把目光投向一场国际顶级的遥控车赛事——TITC,也就是泰国国际房车邀请赛。
这场比赛在圈内的地位,就好比是汽车界的F1或者勒芒,全球最顶尖的车手和厂商都会聚集于此,一决高下。
正是在这样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赛场上,Xpress车队带着一台尚未对外公布的原型车参战,并且一举冲进了代表最高水平的A组决赛。
这个成绩本身就是对这台原型车性能的最好证明。
比赛结束后,Xpress并没有立刻将它推向市场,而是花了数月时间,将车队在比赛中验证过的所有升级部件、调校数据和改进思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打磨,最终才诞生了我们现在看到的XQ11RR。
所以说,这台车上的每一个改进,都不是设计师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顶级车手在极限压力下,用一次次过弯、一次次加速“逼”出来的最优解。
它的每一个零件,都带着赛道的硝烟味和实战的智慧。
那么,这台经过战火洗礼的赛车,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我们先从最根本的地方看起——底盘。
底盘是一台车的基石,它的设计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操控上限。
XQ11RR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采用了一块全新设计的、更窄的底盘。
可能有人会问,底盘窄一点能有多大影响?
影响可太大了。
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当车辆高速冲进一个急弯时,巨大的离心力会让车身发生侧倾。
如果底盘太宽,在极限侧倾状态下,底盘边缘就很容易蹭到赛道路面。
这种摩擦不仅会直接导致车速下降,更会破坏车辆的平衡,让车手瞬间失去控制。
而XQ11RR这个纤细的底盘设计,就是为了在弯道中给车身留出更大的侧倾空间,让车子可以“躺”得更低,姿态更夸张,从而以更高的速度通过弯道,把所有抓地力都用在“过弯”这件正事上,而不是和地面较劲。
为了配合这个“瘦身成功”的底盘,整台车的重心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下移革命。
重心,通俗点说,就是一台车最稳的那个点。
这个点越低,车子就越稳定,越不容易在加减速或转向时晃动。
X_Q11RR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首先,它的避震器整体缩短了6毫米。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更短的避震器意味着更低的安装位置,直接拉低了车身上半部分的重量。
同时,设计师又很巧妙地让它依然可以使用标准的20毫米弹簧,保证了悬挂系统有足够的行程来吸收路面颠簸,做到了“低趴”与“滤震”的兼顾。
除此之外,全新的分体式波箱、位置更低的防倾杆、乃至固定上层板的主壳,所有部件的设计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降、降、再降!
整台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紧紧吸附在地面上一样,每一次指令都能得到最直接、最稳定的反馈,给了车手挑战极限的信心。
看完了“骨架”,我们再来聊聊它的“神经系统”——转向与悬挂。
这部分决定了一台车的操控“性格”。
XQ11RR在这里也做出了关键性的优化。
比如,它重新设计了前轮的转向节,将连接转向拉杆的安装孔位向下移动,并搭配了更长的悬挂摇臂。
这一系列改动听起来很复杂,但它实现的效果却非常直观:改善了车辆在加速出弯时的转向表现。
很多车手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弯道里好不容易抢到了线路,准备加油出弯时,车头却不听话地向外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推头”,导致出弯速度大受影响。
XQ11RR的这个新设计,就是为了让前轮在出弯给油的瞬间,能更稳定、更精准地指向前进方向,让动力可以更早、更顺畅地施加,实现行云流水般的出弯体验。
当然,对于一台竞赛级车辆来说,强大的可调性是必不可少的。
XQ11RR在这方面可以说给车手提供了极高的自由度。
它的二楼板(上层底盘)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锁紧方式来调节车架的整体刚性,甚至还可以更换不同的嵌件来微调柔性特性。
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车架并不是越硬越好。
在抓地力非常高的地毯赛道上,你需要一个硬朗的车架来获得闪电般的响应;而在抓地力相对较低的柏油路面上,你又需要车架带有一定的扭曲和弹性,来产生额外的机械抓地力。
XQ11RR就给了你这样一个“自定义”车架刚性的能力,让你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地,把车子调校到最理想的状态。
再加上通过垫片就能轻松调整的前束角、外倾角等关键参数,以及可以快速调整的阿克曼转向几何,它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允许车手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雕琢出独一无二的驾驶感受。
最后,我们来看看那些容易被忽略,却彰显顶级设计功力的细节。
比如,它的电机座非常巧妙地集成了前后皮带的张紧器。
在过去,调整皮带松紧是个麻烦事,而现在只需要拧动一颗螺丝,就能轻松实现精确调整,保证了传动系统时刻处于最高效的状态。
再比如,它的电子设备托盘采用了“悬浮式”安装。
这意味着接收机、电调这些有一定重量和刚性的电子件,是“架空”在底盘之上的,它们的安装不会影响到底盘本身自然的扭动和柔性,从而保证了车辆在左右转向时动态的一致性。
还有像增强耐用性的4.0毫米传动轴保护件、确保悬挂极致顺滑的特殊镀层球头、以及更轻更硬的石墨悬挂臂等等。
所有这些细节汇集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台不仅跑得快,而且稳定、耐用且易于维护的竞赛机器。
它不再仅仅是一堆零件的组合,而是一个经过赛场验证、设计精良的完整系统,为的就是让车手在按下油门的那一刻,能发挥出百分之百的实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