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楝花风里春去,黄梅雨中夏初,麦秋天气当小满。
小满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这是元朝诗人元淮专为小满而写的一首诗,短短四句,却将不尽的“小满”气息体现出来,让人看到了初夏的“丰满”形象。
小满,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继立夏后的第二个饱含蕴意的时节。
小满之所以称为“小满”,其一,是因为从这天开始,我国南方的降雨量将持续上涨,江河皆因此而得盈;其二,是因为在这个时节,我国的部分农作物逐渐开始成熟,比如小麦,比如杏子、枇杷等等。
由此可见,“小满”这个词不仅好听,还颇具来历。
无关名气,旨在分享大美,且趁小满来读诗;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乃是一首非常契合小满时节的古诗。
这首诗虽然未明写“小满”,可于它的字里行间,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小满的存在。
作者畅意挥笔,句句都美得很经典。
道间即事
宋·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翁,曾以状元的身份入仕朝廷。
因为才华出众,黄公度曾受到当朝宰相赵鼎的赏识,从而与其结为知交,二人常常以诗词唱和。
可谁料,赵鼎因力挺岳飞抗金而触犯了奸臣秦桧,导致他被谪贬他乡。黄公度又因与赵鼎有书信往来,也受到牵连,起先被排挤,后来直接被罢官归乡……。
不得不说,黄公度的仕途之路实在是坎坷。
我们这里所分享的这首《道间即事》虽然没有具体的创作时间,但根据内容,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它是作者羁旅期间见乡村之景而作,全篇散发着闲适自然、淡泊安逸的韵味。
诗的首联以景语开篇,含蓄地点明了时节: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枝头的花朵几经凋谢而尽,莺儿的叫声也没有以前那么殷勤稠密了,桑树的叶子渐渐稀疏,桑叶上的蚕开始作茧而眠。
在这一联中,作者分别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出发,将初夏的特点描写出来。
前一句在突现声音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去做刻画,而是用“莺将老”三个字,把莺声已残的画面予以展现。让读者在听到稀疏的莺声的同时,也看到了春去夏来的典型情景。
后一句选择典型物象“桑叶”“蚕”进一步刻画了初夏特有的风景。一个“眠”字精准稳妥,在描写蚕的形象的同时,也将一种慵懒的初夏风味带给读者。
如果说,在首联中我们只是看到了初夏的影子,还尚未寻觅到小满的印迹的话,那么颔联则把“小满”充分地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梅雨天的道路时干时湿,麦收时节的天气乍暖乍寒。
小满时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黄梅雨细、“小麦”将熟。比如元淮在他的《小满》中就有云: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麦秋天”,麦子成熟的季节。初夏,麦子陆续开始成熟,所以也便有了麦秋天的叫法。而“小满”又恰恰为夏天的第二个节气,且因小麦成熟而得名。所以“麦秋天”也就理所当然地与小满两相契合了。
无论是“半湿半晴”也好,还是“乍寒乍暖”也罢,都将初夏小满时节的天气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
这种适中而不过的气候,是最能触动读者的,它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细细体会其中的那份美妙的感觉。
梅雨绵绵,道路蜿蜒,天气寒而见暖,眼前是大片的即将成熟的庄稼……,行走在这样的风景里,真如行走在美丽的图画中,怎能不让人陶醉?所以,作者的心情如何?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诗的颈联处,作者笔锋一转,开始集中描写自己的举动: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在村落都酒店里歇脚,“我”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旅店的墙上题诗,也完全只是偶然。
虽然这一联没有了风景的勾勒,但它依旧不失生动性,依旧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从“谁能择”三个字中,我们能隐约感受到几分无奈之举,它是作者仕途不如意的一种含蓄表现。
从首联到颔联,足见作者已充分置身于小满天气下的乡村美景之中,他的心情是闲适而略带轻快的。
但从颈联的喝酒到题诗,又无不说明作者的心情在闲适之外,又被几分无奈所影响。
然而,诗中的闲适之风与无奈之意并不冲突。“闲适”是因为当下的风景的确让作者感受到了乡居生活的美好;“无奈”是因为仕途的坎坷让作者难免为自己的人生所担忧。
尾联的到来又及时冲淡了颈联中的那几分无奈,使得诗的情感色彩重回闲适与舒朗: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我”的内心清净,没有什么俗事所扰,所以即使每天吃着粗茶淡饭,也和悠闲自在的神仙没有什么区别。
尾联可谓升华了诗的情感与境界。作者一路走来,被乡村的美景所陶冶,所以他才道出了自己最终的体悟。
我们常说,坎坷的人事可以让人醒悟,从而体会出人生的真理;美好的风景也可以让人的心灵得以洗涤,从而探寻到人生的真趣。
什么功名利禄,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只不过是束缚人的枷锁罢了。而当人看轻这一切,方能发现,平淡的东西往往才是最真实、最美的。
作者身经逆境、眼睹美景,让他在身心方面皆得以升华;“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经典又深刻,的确是越品越觉得有味。
一首七律,从风景到内含皆见“小满”;人生就该如此,平心对待,真切体悟,方得一个“满”字。
浓翠金黄逢小满,闲情小趁作高吟;各位看官,对于黄公度的这首诗,你认为写得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简说一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