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7赛道刹车起火背后:家用车极限的真相
那天刷朋友圈,正好看到有朋友在吐槽,说小米新出的YU7居然在赛道上把刹车片都点着了。说实话,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哪个段子手编的笑话。可仔细一看,确实是真事——天津V1赛道上,小米刚发布完的新车,被拉去和SU7、Model Y、智界R7、极氪7X一起飙圈速。结果圈速最快的是YU7,但前轮那边火苗呼呼往外蹿,红得跟烧烤摊似的。
这下网上直接炸锅。有群友调侃:“小米不是天天吹自己纽北刷圈吗?怎么回到国内就玩儿出花来了?”更有人开始质疑,这是不是为了速度牺牲了安全性,“你敢买吗?要是路上也来这么一下咋整?”
我家楼下修理铺老王也掺和进来。他一边敲着轮毂,一边叨咕:“哪有拿没改装过的家用电动车去跑赛道还不散热的?人F1赛车手都知道暖胎飞行再散热,你这媒体就想着测温度图省事。”他还举例子,说以前见过奔驰E级开山路下来也是冒烟,不光国产才这样。
其实不少人不知道,这次的小米YU7,用的是低金属刹车片。这种材料里树脂成分多,有机物受不了高温,三百度开始分解气体,到六百度左右直接燃起来。所以很多修理师傅宁愿换半金属或者陶瓷纤维,但那些噪音大、冷启动时制动力弱,还容易啸叫。我身边一个同事去年换了碳陶盘,每天早晨倒库都被邻居投诉响动大,所以选啥材料真不是越贵越高级,全看用途。
插一句,我前阵子试驾另一台纯电SUV,下坡踩急刹两脚,也闻到糊味儿。当时心里直犯嘀咕,以为要坏,其实就是普通树脂片高温挥发而已,并没有什么失控危险。这点连老司机老周也说过,他十年前开GL8带全家自驾川藏线,下坡时候也是靠挂L挡加断续轻踩减速,从没遇到“失灵”这种吓人的情况。“怕就怕你猛停不走,让里面憋死热量,那才真可能烧糊。”
回头说这次测评现场,据知情技师讲,本来应该跑完飞行圈慢慢溜达一圈让系统降温,可为了抓拍数据直接停下来了,相当于你运动会冲刺完立马坐地歇气,不晕才怪。而且据小米官方公众号第163期答网友问解释,这种情况下明火很正常,只要制动性能没掉链子问题不大。事实上,那辆YU7虽然冒火但全程制动力在线,没有出现衰减或者掉踏板感,更别提啥“失控”。
不过大家伙还是喜欢对比嘛,同场其他几台,有的一样冒烟、有的一点异常没有,于是手机厂造车又被推出来批判了一通。但其实只要查查历史新闻,包括BBA这些顶流品牌,在类似极限条件下照样能起明火——甚至F1比赛直播间偶尔还能看到赛车进站后轮毂喷出蓝色小焰。不信的话翻翻油管视频自己找找。
还有个冷知识:部分欧洲进口车型,比如奥迪A6 C6年代原厂标配石棉基复合刹车片,当年冬天冷启动异响严重,有些北方用户干脆自费换成国产低金属版本,为得就是安静耐磨一点。所以所谓“材质优劣”,实际更多是一种取舍和平衡,很难单凭一次极端事件盖棺定论谁好谁坏。
顺便提一句,如果真的想长期暴力驾驶,比如经常跑山或参加Track Day活动,大多数俱乐部技师都会建议升级半金属或碳陶套件,再配专门导风罩辅助降温,否则别指望民用配置能扛住连续几十公里的大强度爆踩。有位北京朝阳区的小哥,就因为嫌原厂太软,自掏腰包改装进口竞技盘+耐高温油液,现在每天上下班听着嗡嗡声直喊后悔,“市区堵起来烦死人”。
至于担心日常通勤会不会像赛道一样突然起火……讲句实话,你平时城区代步能把盘面烤到二百摄氏度以上算我输,大多数时候连ABS都懒得介入,更别提600℃这种离谱数值了。如果非要杞人忧天,不如先考虑雨雪天气及时洗净泥沙杂质、防止锈蚀卡滞,对安全更有帮助些。我爸去年春节返乡高速遇暴雪,就是因为长时间不用导致右后卡钳冻住,好在服务区碰见懂行司机帮忙敲松,要不然差点误以为系统故障报废整套总泵呢!
最后补充一句,小米卖得太猛引发关注无可厚非,但归根结底,一辆主打家庭定位的新晋纯电轿跑,本来也不是给你天天拉去拼命刷单圈纪录用的。如果真想玩狠活,请提前做好功课,该升级升级,该养护养护,比什么品牌logo靠谱多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