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

作为常年追踪新势力动态的汽车博主,最近理想汽车雁栖湖战略会的 “自我反思” 让我格外关注 —— 这个曾靠 “家庭车” 标签横扫市场的品牌,第一次公开承认 “产品节奏全慢了”,还放话要彻底告别 “套娃设计”。这背后,是理想正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而随之而来的改变,或许将决定它能否在新势力红海竞争中 “翻身”。

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有驾

一、先看现状:理想的 “甜蜜期” 已过,三大困境摆上台面

很多人对理想的印象还停留在 “L 系列躺着卖” 的阶段,但数据不会说谎 —— 从 2025 年开始,理想的 “压力” 已经藏不住了,这次战略会的反思,更像是对市场反馈的 “被动回应”。

1. 销量 “滑铁卢”:从 “销冠候选” 跌到 “被反超”

曾经的理想,单月交付破 5 万是常态,L9 更是长期霸占 30 万以上 SUV 销量榜;但 2025 年以来,数据直接 “变脸”:

8 月单月交付量跌破 3 万辆,同比下滑近 20%,不仅被鸿蒙智行拉开差距,还被蔚来反超,掉出新势力销量前三;

王牌车型 L9 “失宠”,月销从巅峰时的 1.5 万辆跌至不足 4000 辆,累计销量近乎腰斩;就连去年刚上市的 L6 焕新版,订单量也没达预期,上市 3 个月月销没突破 8000 辆。

更扎心的是,为了冲销量,理想不得不 “降价保市”—— 品牌均价从 2024 年的 37 万元跌至今年的 33 万元,可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用户流向问界 M7、腾势 D9 这些竞品。

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有驾

2. 产品节奏 “慢半拍”:被竞品按在地上 “卷”

理想过去的 “打法” 是 “四年一次平台迭代”,靠一款爆品吃好几年;但现在的新势力市场,早已进入 “半年改款、一年换代” 的内卷期,理想的 “慢节奏” 直接成了短板:

对手鸿蒙智行已经官宣 “2026 年推 25 款新车”,覆盖从 15 万到 50 万的全价位;小米更狠,两年内连推 SU7、YU7 两款爆品,快速收割年轻用户;

而理想呢?纯电 i 系列从研发到上市磨了 4 年,结果 i8 刚亮相,就被乐道 L90 以 “17.98 万起售” 的价格围堵,连 “价格护城河” 都快守不住了;更别说增程系列,L8、L9 上市 3 年没大改,用户早就看腻了。

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有驾

3. “套娃设计” 玩脱:高端感碎了,用户吐槽 “设计师躺平”

如果说销量下滑是 “外伤”,那 “套娃设计” 就是理想的 “内伤”—— 从 L6 到 L9,中控布局、外观轮廓几乎 “复制粘贴”,连方向盘按键都没区别。

理想之前解释 “是为了统一交互逻辑”,但消费者不买账:花 50 万买 L9,和花 30 万买 L6 看起来没差,高端用户的 “尊贵感” 去哪了?

更致命的是,同质化让消费者 “审美疲劳”—— 不少网友在我评论区吐槽 “看了 L6 再看 L9,完全没欲望下单”,这直接导致 L 系列月销从巅峰 5 万跌至现在的 2 万级,“家庭车神话” 开始松动。

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有驾

二、再看改变:理想这次的 “反思” 不是空话,四招破局很具体

或许是市场压力太大会,理想这次的调整相当 “刀刃向内”,从产品、研发到渠道,几乎全链路动了手术,每一步都针对性解决当前困境。

1. 产品节奏 “提速一倍”:4 年迭代缩到 2 年,不惊艳就不做

李想在战略会上直接放话:“未来理想的平台迭代周期,从 4 年压缩到 2 年,做不到惊艳的产品,宁可不推。”

这句话背后,是理想彻底放弃 “凑活式产品” 的思路 —— 之前为了保销量,哪怕产品没大创新也敢小改上市,现在明确 “回归单品爆款逻辑”。

据内部消息,理想已经开始调整供应链,确保新平台车型能快速落地;接下来的纯电 i6、增程 L7 改款,都会提前半年上市,避免再被竞品 “截胡”。

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有驾

2. 砸烂 “套娃”:不同平台差异化,靠设计区分档次

这是用户最关心的改变 —— 理想明确表示,未来每个平台的车型,外观和内饰都会彻底 “解绑”:

纯电 i 系列走 “科技简约风”,比如用无边界前脸、隐藏式门把手,内饰取消物理按键,主打年轻科技用户;

增程 L 系列保留 “家庭实用属性”,但会增加更多专属设计,比如 L9 的前脸会用专属发光 LOGO,内饰用更高端的木纹材质,和 L6、L8 拉开差距;

简单说,以后买理想,不会再出现 “30 万和 50 万车长得一样” 的情况,靠设计就能体现档次感,这步调整算是抓住了用户的 “痛点”。

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有驾

3. 研发 “不设预算上限”:淡化费效比,全力追技术

之前理想被吐槽 “研发保守”,比如自研芯片进度慢、智能驾驶迭代跟不上,核心原因是 “太看重费效比”—— 怕投入多了收不回成本。

这次战略会直接推翻这个逻辑:李想亲自接管人力资源,研发部门不再考核 “投入产出比”,反而要求 “只要能提升产品力,预算不设上限”。

具体动作也很实在:第一代自研芯片明年装在旗舰车型上,算力比现在提升 3 倍;第二代芯片聚焦智能驾驶推理能力,2027 年推出,目标追上小鹏、华为的水平;同时,智能座舱团队扩招 50%,确保新车型的交互体验能 “领先半年”。

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有驾

4. 渠道 + 出海 “双线突围”:降本提效,开拓新市场

除了产品,理想在渠道和出海也动了手脚:

国内渠道合并 26 个战区为 5 大区域,借鉴苹果的 “区域管理模式”,减少内耗,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

出海方面,已经启动墨西哥、沙特、欧洲七国的招聘,2026 年的新车会全适配海外法规,目标是在海外复制 “家庭车” 的成功,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三、最后聊聊:理想能靠这些改变 “翻身” 吗?

客观说,理想这次的调整确实 “切中要害”—— 产品节奏慢、套娃设计、研发保守,这三个问题不解决,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但翻身的概率有多大,还要看两个关键:

第一,改变能否 “落地”:比如研发不设预算,会不会导致成本失控?套娃设计改了,用户会不会买账?毕竟鸿蒙智行的 25 款新车已经在路上,小米 YU7 还在收割订单,理想的调整速度能不能赶上竞品?

理想汽车 “自曝短板”:产品慢半拍、套娃遭吐槽,这次真要动真格了?-有驾

第二,新车型能不能 “爆”:接下来的纯电 i6、L7 改款是 “试金石”,如果这些车能在设计、配置、价格上打动用户,理想还有机会重返头部;但如果还是 “小打小闹”,恐怕就真的要被甩在后面了。

作为汽车博主,我还是希望理想能走好这步棋 —— 毕竟它曾靠精准的用户定位开辟了新市场,现在的反思和改变,也是新势力品牌 “自我迭代” 的缩影。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不妨等明年的新车上市,再看市场给出的答案。

你们觉得理想放弃套娃、提速产品,能重新赢回用户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