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智趣烈马28.8万起售,那些天天喊越野的人,这次或许真要掏钱了——1220公里续航+30秒展开的“移动别墅”,藏着多少懂行人才看得懂的门道
凌晨三点的川西高原,气温逼近零下,我按下车顶的升降按钮。伴随着轻微的电机声,车顶后部缓缓抬升,三十秒后,原本局促的车内空间突然能站直一个成年人。打开尾门,折叠桌板自动展开,电磁炉开始烧水,6kW的对外放电正同时给手机、相机和保温箱供电。这一幕发生在福特智趣烈马的试驾途中——说实话,见过不少越野车改装成“床车”,但原厂就把这事儿做到这份上的,还真不多见。
市面上喊越野的车不少,真正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的不多。智趣烈马这次玩的,大概是把“硬派”和“舒适”这对老冤家给拉到了一张桌上。承载式车身配三把锁,这组合听着有点拧巴——传统越野车主或许会皱眉头,觉得没大梁不够硬核;但跑过几百公里烂路再回城市道路,你就明白轻18公斤簧下质量意味着什么。转向轻了,过减速带也不会震得腰疼,这才是多数人需要的日常。至于越野能力,45厘米涉水深度和5.5米转弯半径摆在那儿,该去的地方它去得了。
聊聊这套“双脑”AI系统。高通8255芯片不算新鲜,但同时跑豆包和Deepseek两个模型,这思路有点意思。你跟它说“找个能钓鱼的露营地,顺便把座椅加热开了”,系统会先用豆包快速定位地点,再让Deepseek算路况和天气风险。实际体验下来,响应速度确实比单模型流畅,只是这种“瞬时+深度”的搭配,大概只有真开到野外才能体会到差异——城里堵车的时候,你可能更在意空调温度准不准。
那块15.6英寸Mini-LED屏和70英寸AR-HUD,藏着些懂行人才注意的细节。强光下屏幕依然清晰,这是2048分区背光的功劳;但真正有意思的是越野模式下的UI切换——坡度、海拔、抓地力可视化,这些数据会自动投射到HUD上。测试时走过一段沙地,HUD提前标出了可能陷车的位置,后来才知道是激光雷达提前扫描生成的3D路面模型。这种“外挂导航”式的辅助,或许比城市里的NOA更有实际价值,毕竟铺装路面大家都会跑,真到了没信号的荒野,这套系统可能就是你和困境之间的缓冲。
增程版1220公里综合续航,纯电版105.4kWh电池包配800V快充。这两个选择背后,大概对应着两类用户:前者适合长途穿越,后者更像城市周边玩家。值得一提的是增程器的调校——低电量时依然能输出400kW峰值功率,这意味着爬坡不会突然掉链子。试驾时遇到过一次馈电状态上陡坡,动力输出没有明显衰减,这点比某些“电一半就怂”的增程车厚道些。
一键成床15秒,车顶升高36厘米,尾门变厨房,这些功能组合起来,确实重新定义了“露营SUV”。但说实话,这套配置是否刚需,得看你一年去几次户外。如果只是周末郊游,这些功能或许会沦为展厅里的谈资;但对于那些后备箱常年塞满装备的玩家来说,原厂方案省去了改装的折腾,也算是把痒处挠到了。
28.8万起的预售价,对标坦克300 Hi4-T和方程豹5。账面数据看,智驾、续航、补能速度都有优势,但福特在国内的品牌热度,可能是最大的变数。毕竟现在买车,有些人看的是参数,有些人看的是圈子——你开什么车,决定了你能融入哪个露营群。
方盒子造型、21扬声器音响、自定义智能旋钮,这些细节堆起来,智趣烈马像是在告诉市场:越野不一定非得粗糙,科技也能往野外走。只是这条路能走多远,或许还得看那些真正愿意掏钱的老炮儿们,最终会怎么投票。毕竟嘴上说想越野的人很多,真正去越野的人,向来不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