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的捷报背后,一场关乎数万家4S店存亡的战役正在暗流涌动。当消费者为"降价10万"的促销欢呼时,经销商却在财报里写下触目惊心的亏损数字——卖得越多,亏得越狠。这场由价格战和新能源浪潮掀起的行业洗牌,正将传统汽车流通体系推向悬崖边缘。
价格倒挂:4S店的"失血"困局
"卖一辆亏一辆"的魔咒贯穿了2024年的汽车经销行业。中升集团新车毛利首次跌至-32.1亿元,永达汽车新车收入暴跌16%,美东汽车单年亏损22.6亿……头部集团的惨烈数据揭开了行业冰山一角。价格战导致奔驰C级终端让利超10万元,凯迪拉克CT5优惠超8万,豪华品牌尚且如此,合资品牌更是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深层矛盾在于渠道结构与市场需求的错配。32878家4S店中,燃油车网点占比仍超70%,但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40%。当问界、极氪们直击用户心智时,传统4S店展厅里的燃油车成了烫手山芋。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28%后,果断挥刀砍掉1/3经销商,这记重锤敲响了燃油车渠道过剩的警钟。
转型阵痛:新能源赛道上的豪赌
生死存亡之际,头部经销商开始孤注一掷。中升集团狂关32家门店,却新增37家问界展厅;永达汽车新开12家网点中,小米、鸿蒙智行等新势力占七成。这场转型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既要抢到华为、比亚迪等头部品牌授权,又要在特斯拉直营模式冲击下守住阵地。
但转型绝非更换门头这般简单。新能源展厅需要全新的服务标准:从充电桩安装到智能系统升级,从用户社群运营到OTA升级服务,传统销售团队面临能力重构。更残酷的是,小米SU7上市首周订单破10万,却只选择与永达等少数集团合作,中小经销商连入场券都难以获取。
后市场争夺:最后的利润堡垒
当新车销售沦为"赔本赚吆喝",4S店开始深挖护城河。中升集团售后产值突破220亿,永达汽车保养业务毛利率稳守40.5%,这些数字印证了"得服务者得天下"的行业铁律。但战场早已硝烟弥漫:比亚迪申请"迪迪养车"商标,特斯拉自营钣喷中心覆盖90%地级市,途虎养车3000家门店虎视眈眈。
二手车业务成为新增长极。中升集团年销22.6万辆二手车,贡献12.9亿利润,但单车利润已从7500元缩水至5700元。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加码,这场涉及检测认证、金融服务的争夺战,正在考验经销商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黎明前的黑暗:阵痛中的曙光
行业洗牌已进入深水区。4419家4S店退网、7大上市集团合计亏损超43亿的数据背后,是落后产能的出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库存预警指数同比降3.7个百分点,释放出触底信号。当蔚来宣布开放加盟、小米启动渠道招商,新的合作模式正在萌芽。
分析师预判,2025年将是行业分水岭。坚持到现在的经销商,或通过绑定头部新能源品牌重获新生,或凭借下沉市场优势开辟第二战场。正如永达汽车押注"2026年新能源占比50%"的战略,这场生死突围战没有中间路线——要么转型重生,要么黯然退场。
在这场百年未有的产业变革中,汽车经销商正在经历凤凰涅槃般的阵痛。当电动化浪潮冲刷掉旧时代的泥沙,活下来的,必将是那些把4S店从"销售场地"进化为"用户生态入口"的破局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