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价15.99万起”,我看到这行字的时候,揉了揉眼睛,以为是别克君威,再定睛一看,是君越。
这感觉,就像你习惯了在五星酒店喝下午茶,突然有一天,酒店经理跑出来说,今天全场自助餐,99一位,随便吃。你第一反应不是占便宜,而是,这家店是不是要倒闭了?
上汽通用这次,算是彻底把B+级轿车的底裤给扒了。9月19号发布的2026款君越,指导价20.99万起,然后紧跟着一句“一口价15.99万起”,这中间4万多的差价,像个巨大的耳光,扇在所有合资B级车,甚至自家兄弟的脸上。
这车本身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变化吗?并没有。外观还是那个熟悉的“鲨鱼鼻”,车长近5米,轴距2米9,体量感十足。车里那块30英寸的曲面大屏和高通骁龙8155芯片也还在,证明它没在核心体验上掉链子。甚至,2026款的白金版还比去年多了老板键、方向盘加热和前排座椅按摩,配置上反而是“加量”了。
可这一切在那个惊人的价格面前,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营销或者降价促销,这是在掀桌子。别克似乎在用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向整个市场宣告:我不玩从前那套体面的游戏了,我要活下去。
想想几年前,君越是什么形象?沉稳、大气,带着点行政商务范儿,是很多中小企业主或者追求舒适的中产家庭的选择。那时候买一辆君越,落地怎么也得二十五六万,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现在呢?16万不到,你就能拥有一台搭载2.0T发动机和9AT变速箱,拥有几乎所有舒适配置的大家伙。
那些老车主的心情恐怕是五味杂陈,手里的车,残值瞬间崩塌。而对于隔壁的帕萨特、迈腾、凯美瑞和雅阁来说,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它们还在为了一两万的优惠抠抠索索,别克直接把价格拉到了A+级轿车的区间。
这背后,是合资品牌,尤其是二线豪华和主流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前所未有的焦虑。国产新能源车用技术和智能化,把20万以上的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合资品牌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和技术壁垒,正在被一点点蚕食。当品牌光环褪去,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产品力与价格的肉搏。
君越的这次“俯冲”,与其说是对消费者的馈赠,不如说是对自身困境的一次突围。它放弃了维持“B+级标杆”的虚名,换取实实在在的销量和市场声量。用巨大的空间、越级的配置和堪比A级车的价格,去精准打击那些预算有限,但又对车辆尺寸和舒适性有刚需的家庭用户。
这招很险,甚至有点悲壮。它可能会让别克品牌的整体形象进一步下探,让君威这样的车型处境更加尴尬。但市场不相信眼泪,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讨论2026款君越值不值得买的问题了。在这个价格面前,它的产品力几乎是碾压性的。真正的问题是,当君越都卖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其他还在硬撑着的合资品牌,它们的“体面”还能维持多久?
这声枪响,或许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我们熟悉的,由合资品牌定义价格与价值的汽车市场,可能真的回不去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