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5长续航版城市通勤,油耗归零,偶尔野外越野

凌晨两点,地下车库静谧无声。我蹲在豹5旁边,看着充电枪稳稳地卡入充电口。旁边那个家伙刚下值班,拎着两个塑料袋踱进来,脚步在混凝土地面上微微回响。他多看了豹5一眼——那种眼神里面有点羡慕,有点怀疑人生。我忍不住在心里乐了一下:也许他在盘点油价和工资本月谁先超载,也许他还在纳闷,一个硬派越野居然能安安静静地趴在城市的角落里,像夜猫子等着第二天的太阳。

其实这场面,放在两年前还挺滑稽的。谁能想到,方程豹豹5长续航版居然把“穿越郊野”变成了“安稳通勤”?难怪最近车友圈炸锅,不少老炮都软了口风:纯电续航能干200公里,这要是搁在黄金周堵城高速上,有点像自带电暖袋,就是不用烧油续命。

要说这次改款,有一条绝对关键:工作日城市通勤,油表归零,钱包喊救命的日子终于有了新解法。豹5这颗47.8千瓦时的大电池,不算啥核武器,但密度140Wh/kg、CLTC工况200公里这样的数据,像是硬靠了一把实绩,给越野车打了一针“城市化”的疫苗。按现在城市用车的节奏,这根本就是从“硬汉野人”进化到“环保白领”,既能下工地,也能混写字楼。

当然,车身还是那副模样,前灯跟进气格栅肩并肩,宽大得像拒绝一切委屈。轮眉依旧粗暴,门把手还是机械式——设计师可能想提醒大家,野外脱困不靠智能音箱,还是得靠手劲。不过新配了白灰色外观和棕色内饰,估计是怕纯色太沉,都市里扎眼。尺寸倒是没啥花活,4890/1970/2015mm的长宽高配,轴距2800mm,标准的“大块头”,双六辐轮圈插着宽胎,大约就是:城市小巷里压马路,不是压钱包。

内饰上讲究点“高级感”,但也没到那种豪车舞台,功能性为主。激光雷达模块像个忒机灵的耳朵,智能驾驶有点意思。只是我总感觉,要是真遇上那些不遵守交规的大爷自行车,再智能也得“头疼”一秒。这些细节设计,多少是个精致化的妥协,反正谁也不敢把硬派车做成奶油小生,城市里要的是能用,别整花里胡哨。

动力系统部分,不得不承认方程豹还是下了功夫。1.5T发动机与双电机的插混系统,505千瓦的综合功率,4.8秒破百,这数据一摆出来,不管电还是油都能聊两句。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和DMO混动系统,加上760牛·米的最大扭矩,无论是泥地脱困还是高架快速路呼啸都不含糊。更离谱的是,综合续航1200公里——这个数字,油车看了会流泪,电车听了会抓狂。

当然,总有刨根问底的老兄追着定价问:这么堆料,这售价到底几斤几两?目前豹5刚上市那茬儿是23.98-32.98万,这长续航版要是定价能按同区间发的狠,估计要多一拨想同时拿“比亚迪天神之眼”和“华为乾崑智驾”的技术流用户。这倒也有趣:谁说痴迷越野一定跟智能割席?现在车企把两头都想堵上,消费者也就多了点挑选空间。

不过市场到底难琢磨。硬派越野车多年来就像吃榴莲,同样一口,有人香得掉眼泪,有人恨得直皱眉。现在新能源越野赛道多出来“绿电派”,看上省钱省心,还想周末去野外摆造型,谁说不是一种现实需求使然?豹5长续航版其实就是在传统越野和新能源中间,跳了一步芭蕾,动作不够优雅,但 “两边都不想惹毛” 的心思很明显。

写到这,也有点职业习惯犯病了。硬派越野原本是个“刚需深度爱好”,可是来到电动时代,用户要的是省心、低碳、智能和个性,这些堆在一起,怎么看都有点像拼图游戏。车企设计师天天加班,心里估计也在嘀咕:到底是做“钢铁玩家”,还是做“都市新宠”?说不准以后豹5会出个“全自动煮面”模式,那时候我也得考虑,是不是得带个充电宝去野外。

豹5长续航版城市通勤,油耗归零,偶尔野外越野-有驾
豹5长续航版城市通勤,油耗归零,偶尔野外越野-有驾
豹5长续航版城市通勤,油耗归零,偶尔野外越野-有驾

当然,这些技术边界不是绝对的。比如激光高配、天神高配这些版本,有人觉得多了没啥用,炸鱼塘还是炸朋友圈,各自不同。只是现实摆在眼前,豹5长续航版是真正把硬派越野的一口“油门”变成了安静的“电流”,像在告诉城市里所有想越野、怕油价、还想拼智能的打工人——“放心,选我,不用改行,也不会亏电。”

我个人看的还是证据链和使用场景实际落地。如果你是那种每周城市通勤、偶尔野外越野,不介意插混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希望智能驾驶能帮你偷懒,豹5长续航版确实能戳中你的痛点。只是,这种两全其美,真的能一直成为解决方案吗?毕竟电池衰减、混动养护、智能驾驶的误判,这些问题不会因为续航升级就消失。技术和现实,永远在“妥协”与“突破”之间反复拉扯。

至于以后这种硬派都市化电动越野会不会变成主流,那还得看下一个油价飙升周期和智能驾驶的表现。反正我现在已经学会——核算用车成本时,不必像以前那样拿着“油钱账本”问人生。只是,豹5以后是不是也能承受那种“所有可能的城市问题”,还是会在某一天无声无息地退出都市舞台?这个问题,恐怕比任何智能驾驶算法都更难解。

所以,你会选一个能穿梭城市,但偶尔也能逃去野外、既要油也要电还得讲智能的中庸之道吗?或者,还是在纯电与纯油之间,继续犹豫摇摆?这场关于硬派越野电动化的实验,才刚刚开始。如果你也是在充电桩旁琢磨午餐吃啥的那个人,是否愿意把城市里的忍耐和野外的自由,一起装进豹5的后备箱?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格瑞维亚新款配置升级:新增四驱尊爵版与多项舒适功能
守不住事
00:48
哎这事儿真是让人有点懵,比亚迪这回一口气召回11万多台车,都是些老车型。你说这2015款的唐,万一出事故高压电系统可能漏电,听着都吓人。元Pro更悬乎,车子一涉水电池就可能短路起火,这安全隐患可不是闹着玩的。车企召回本来挺正常,但比亚迪这波操作有点意思。他们给唐的解决方案是升级软件,绕过有问题的元器件重新建个放电回路。这招挺取巧,不用大动硬件,刷个程序就能降低风险。不过有些车主嘀咕,这种纯软件修复到底靠不靠谱啊。至于元Pro就更简单粗暴了,直接打密封胶加强防水。按理说电池包防水应该是出厂时就做好的基本功,现在要靠后期补胶来解决,确实让人心里打鼓。不过话说回来,能主动承认问题总比藏着掖着强。最近新能源车召回其实挺多的,不光比亚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上个月刚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次数同比涨了三成多。电池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现在雨季来了,涉水风险实实在在摆在那儿。我琢磨着,这些隐患可能跟当年技术不够成熟有关系。2015年那会儿,电动车刚开始普及,很多设计现在看确实有改进空间。就像唐那个高压电保护,现在的车型基本都用了更可靠的隔离方案。电池防水也是,早些年有些厂家可能为了
龙衔红叶传书
比亚迪三电终身质保:别被“终身”忽悠,这些隐性条款让你瞬间出局
车轮鉴定
十年用车成本对比:燃油、纯电与混动如何选择
何人为你等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
等时光的邂逅
01:25
斯柯达明锐汽车可以看视频吗怎么看
行车视线露露Ai分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