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卖掉了陪伴五年的燃油车,踏入了新能源的世界。说实话,那阵子油价涨得离谱,特没底,整个人就像赌徒,心一横入手了电动车。当时可真觉得自己是未来交通的先锋,啥都新鲜:起步踩下去,路口秒杀燃油车,一脚电门出去了;电费一月也就百来块,养车省心省钱。这种日子吧,头几个月特得劲,见人就炫耀,结果这日子越过越发现,看着省,实则不一定可省心。
我没固定车位,更别提家里充电桩了。最初还想着公共充电桩够方便,结果咋说呢,现实是老师——要的学费就是你钱包和心情。从小区楼下拐弯上绑不住充电桩,到每天下班转悠着找地方充电,我算彻底明白了,不是说充电设施普通,关键是你天天跑个120公里来回,续航能剩多少心里不踏实,续航标着400公里的,实际掐头去尾就剩个200多,这就跟拿着个余额显假的卡似的,出门心一直悬着。
你琢磨,大晚上的,不回家先去充电桩凑“充电循环”就算了,公共充电桩的电费比家里充贵得事小,还搭着停车费。充到80%意思意思,该缩水的续航它照样缩水,五十步笑百步那玩意整得车主挺累,我不禁怀疑,宣传的“环保经济”是不是就一词儿壳?
话又说回来,这起码是城市里面成天通勤的烦心事儿,那你要想拉长线旅个行,电车真够呛。去年冬天吧,我还亲身体验了一把什么是“电池恐怖症”,零下5℃,那天走高速心底想着高一档子大夜跑暖风保护自己,结果这续航数字掉得比抢手的新品秒售还快。到服务区前差了30公里,屏幕上标着的剩电量才25公里,我一边关暖气,一边慢慢往死里挺。耳边呼呼刮着风,又冷又委屈,心里就一万个草,我就问自己图
冬天电量本来变得侏儒,小电车跑远更是惨不忍睹。所以每当节假日我开电车出门,脑袋得有备用内存,GPS要时刻更新服务区有没插座。有一天,还能惊喜现车还都排队,一辆车居然空电凉在路旁,等救援车来拖走,这场面叫人心塞。
我那个时候特别挂不住脸,因为邻居买的600公里长续航版就是不一样人家四季都能随时出门,全家出游的,根本不用怕剪掉暖风电池给憋住。
所以后来我琢磨,靠那个两千多便宜选的短航版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得花该花的钱,长续航车不光省得冬天电池受冷再掉速,还能省电池循环痛点。电池循环次数有限长续航意味着用得时间多,寿命蹭蹭往后拉长——你买个三四百公里续航,衰减到半数时基本说拜拜了;你来个六百公里,衰到300公里照样吃现用,不焦不急不打气这才是选得劲。
咱眼下电车那技术是一天一个样,续航也跟着涨,充电桩这种服务大城市还靠谱小地方还欠稳。所以你到底换不换车,这得看你自己需求啥样,您家有位,有桩,走城市近路那打死我推进新能源。没有这硬件说特能跑长途,或者就是来回忙上有任务,我看还真是油车妥帖不少。
换东西它本身不完美,但咱要计算出个最适合自己状况的方案才是这整个新能源发展背后值得琢磨的逻辑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