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深蓝 S05 欧版在慕尼黑的首次亮相,以及欧洲市场定价32.6万元人民币,这事你怎么看?是觉得理所应当,还是觉得有点离谱?咱们得捋一捋这背后的门道。先不说车好不好,咱先琢磨琢磨为啥同一辆车,国内卖12万,欧洲却要32万?有人说关税挺高、物流费贵、欧洲人消费能力强,这些理由都对吗?合不合理?你仔细想想,这事真就这么简单吗?
咱们别光看参数,也别陷进去一串串的发布会场面话。比如网上那句老套:“深蓝 S05 欧版延续了运动轿跑风格,细节上针对欧洲人喜好做了些调整。”这话听着确实很官方,可到了咱们自家小区下面,你问问身边人,啥叫“运动轿跑风格”?有几个人能说得出来?产品包装、宣传口号喊得再响,最后还得看性价比,看谁花得起钱、谁愿意花这个钱。
再说说,欧美市场那边事儿多,环保标准高、售后要求严、售后网点还得扎起来,甚至连语音助手都得学会说德语、法语。这些投入当然不是白来的,但你想想,国内车厂在欧洲可是第一次吃这么大块蛋糕,心理上肯定觉得“出来混,总得长点儿面子,再加点儿利润垫底”。但是问题也就冒出来了,32万的国产电动车,欧洲真有人买吗?
其实我倒觉得,咱们别光站在中国人的视角上琢磨这个价格。你要真想明白这事,得琢磨琢磨欧洲人是咋看待这辆车的。比如说,德国人买特斯拉Model Y都得掂量掂量钱包,想享受“开中国车”的新鲜感,肯定也不是一上来就舍得掏腰包。别忘了,电动车在欧洲卷得比国内还厉害,什么大众ID.4、雷诺、标致、斯柯达,再往低端一瞅还有MG、比亚迪抢地盘。深蓝 S05 欧版真能卖到32万了吗?能销得好吗?
有人说欧洲汽车贵得离谱,税收一大把。我也不否认英国、北欧那点事儿,有些税确实高。可人家欧洲汽车市场公开透明,配置、品牌、售后都写得明明白白。一个没什么知名度的国产新品牌,刚进市场就敢跟德系、大牌卷价格,凭啥?你说欧洲关税呢,确实有点高——但高到让一辆12万的国产车立马变332万?这不是把中国消费者当傻子吗?毕竟大家都记得,特斯拉Model 3在国内降价的时候,欧洲卖得也不差。那深蓝S05定价这么激进,到底是为啥?
是不是中国企业出海,带着点“实验”的心态?把欧洲市场当成测试场,定个高价,砍砍大客户,再大幅优惠,最后收割一部分“尝鲜一族”。又或者,国产品牌目前在欧洲还缺乏品牌溢价、缺乏信任,就像苹果在中国,明明手机差不多,也敢卖到六七千一部,还总让人觉得“洋气”。深蓝S05现在在欧洲,可能就想搏这个“形象工程”,价比同级还要高,这事儿看着耳熟不?
但这路子到底靠不靠谱呢?我倒觉得,这种高举高打的策略,对深蓝这种新品牌来说,既有可能砸出名声,也可能砸个大跟头。中国国内电车竞争这么卷,大家价格战打到骨头里,到欧洲直接翻个三倍定价,能撑住吗?欧洲消费者真会认国产车的牌子和技术吗?这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而且深蓝这次,如果说真把欧洲市场当未来主要阵地,那还非得靠扎实的渠道、服务体系、售后保障和舆论口碑,不是光靠首发一个新车型,喊个高价就能立马站稳脚跟的。你甩出个S05,欧洲人也用手机查查配置比一比,发现大众ID.4、标致e-2008啥的也不比你差,价格还便宜点,那到最后还不是比拼服务体验和口碑?
我一直在想,咱中国品牌到欧洲,是不是要甩掉那套“出海卖高价——国内留低价”的老套路了?其实换位思考下,如果哪天发现金拱门出了个国内特供版巨无霸,卖四十块钱,结果北美卖120块钱,还能被人接受吗?国产品牌不管做啥高端布局、品牌溢价,不能靠信息差忽悠消费者,迟早要被打回原形。
还得说回技术和体验上,深蓝S05这车本身不差。哪怕咱不说模仿谁,设计、智能化、动力参数这些,放在欧洲市场绝对有竞争力。520公里续航、快充、空间、科技感,放到欧洲同价位,参数不虚。但问题来了:有多少欧洲人愿意多掏10万、15万去买个陌生牌子?尤其是,欧洲自己就产电车,想体验中国车科技,完全可以等更熟一点、便宜一点,再下决定。
再说市场细分这块,深蓝可能在欧洲锁定的客户群,是那些喜欢尝鲜、追求新鲜感,或者觉得中国新能源很“酷”的年轻人或中产家庭。但大家都不是傻子,信息时代想查点配置和口碑太容易了。抢那些愿意“相信未来”的人是可以的,但靠这帮人撑得起一个品牌在欧洲站稳脚吗?显然还得靠大规模放量,靠本土化经营,靠持续不断的服务优化和产品更新。欧洲不是一锤子买卖,到时候售后跟不上,品牌信誉塌了,想重新立起来就难了。
那咱再换一个问题想想,这价格对欧洲人贵不贵?别看欧洲人平均工资高,但不是说什么东西都随便买。欧洲买车也讲究量入为出,电车刚火起来的时候,补贴多、热钱多,大家跟风一下。但今年行情都降温了,欧洲通胀、能源价格不低,车市不像前两年那么疯了。再说欧洲新车型一多,消费者选起来其实比国内还要谨慎,特别容易被服务口碑和售后体验影响决定——在这点上,深蓝S05除了技术过硬,品牌信任度还得慢慢攒。
有人会说国产车出海是一件光荣大事,不该非议。可我觉得,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虽然值得骄傲,但是不能一厢情愿“自嗨”。最终要看欧洲消费者掏不掏这个钱、说不说好话,世界认可不认可。那到底能不能打动他们?得靠真材实料,不能靠糊弄,靠两句“科技创新”这类大词是黏不住人的。深蓝如果真有信心在欧洲干大事,我倒更希望他们放开定价,好好琢磨琢磨怎么靠产品说话,别拿中国用户高性价比养出来的技术和工艺,反手哄着国外客户付出三倍价格。
这事儿的本质,你说是“品牌出海”,其实更像是一场搏傻游戏。看谁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厂商赌自己能在没基础的情况下把产品卖出去,消费者赌国产车真能跟老牌德系、法系掰手腕。比赛才刚开始,还没到分胜负的时候。但有一点很明白,就是一切噱头最后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产品如果不值这个价,再多的宣传也是白费劲。
说到底,深蓝S05欧版定价32.6万,你要我是欧洲人,我未必会买单。你说谁该为这个价格买单?指望情怀?指望尝鲜?还是指望欧洲人看不懂中文网站,不会查一查国内售价?要真把欧洲人当买卖对象,就别玩这些虚头巴脑的“出口高价”套路了,回归产品本身,才是真正的王道。
所以最后咱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你认不认可深蓝S05欧版32.6万的定价?我觉得答案其实一点儿都不难:产品定价离了市场感知,就跟自来水涨价卖成矿泉水一样,吹得再好还是得有人买账。如果连欧洲人都掂量着钱包,咱凭啥盲目乐观?中国品牌出海路还长,没啥捷径,真正让人服气的,得靠一分价一分货,光鲜表象撑不了长久的局面。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