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初,汽车圈又炸了!刚从"银十"喘口气的车企们,立马在11月开启新一轮"价格肉搏战"。这不,鸿蒙智行旗下的智界品牌也坐不住了——官方正式宣布,针对2024款和2025款的智界S7、智界R7等车型推出限时购车福利,最高能省近5万块!
网上立马炸开锅:"余承东不是说每卖一台亏3万吗?怎么还降价?""华为这是要硬刚小米SU7的节奏?""是销量扛不住了,还是要憋什么大招?"
要知道,就在2024年11月1日到12月1日这一个月,鸿蒙智行就给旗下多款车型推出了最高49999元的购车权益。现在2025年11月又来这么一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算盘?今天咱就来扒一扒,智界这波操作,到底是被逼急了,还是在下一盘大棋?
这次到底优惠多少?智界是真降价还是"套路式营销"?
2024年11月1日,鸿蒙智行官方宣布推出限时购车权益,活动持续到12月1日。智界R7 Pro车型可享价值31999元的权益,包括1.2万元选配权益、1万元零重力座椅优惠、5000元ADS智驾功能升级和华为家充桩安装服务包。Max和Ultra车型更狠,给到36999元购车权益,包括1.2万元选配权益、2万元ADS高阶功能包补贴和华为家充桩安装服务包。智界S7下定用户可享2万元ADS高阶功能包补贴和1.5万元内外饰选配权益。
看起来挺丰厚的,但这里头有个"坑"——这些所谓的"权益"并不全是现金直降!仔细看就会发现,里面包括了选配基金,说白了就是让你多花钱选配置;还有ADS功能包补贴,本来智驾系统就该是卖点,现在反倒成了"优惠";再加上华为家充桩安装,充电桩成本其实也不算太高。真正的现金优惠可能也就几千块,其他都是"引导消费"的套路。
时间节点很关键!
2024年11月正好是车企冲刺全年销量的最后两个月,各家都在拼命甩货。从销量数据看,智界品牌其实过得并不轻松。2024年11月智界R7销量11086辆,12月销量15903辆达到高峰,但2025年1月销量11422辆,从2月开始销量跌破万辆,4月更惨,智界R7仅有5092辆,对比上市初期销量腰斩。智界S7的情况更糟糕,2025年1月智界S7的销量仅为1088辆,这数据真的不太好看。
所以这波操作,表面上是"回馈用户",实际上就是年底冲量的常规套路——用看起来丰厚的"权益包"吸引观望的消费者下定,但真正的优惠力度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张。
用句大白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而且这种"权益式降价"还有个好处,不像降价那么伤品牌形象,可以给消费者制造"捡便宜"的心理暗示,但实际上价格体系没崩。
再看2025年的优惠。10月18日,鸿蒙智行官方公布智界R7和新S7的购置税补贴方案:11月3日24时之前完成大定锁单,如因非用户原因车辆未及时到店交付导致开票和车辆交付实际发生在2026年,用户可享受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至高15000元。这其实是个"预防性",担心跨年交付影响销量,用补贴来保底。3月1日,华为终端微博发布消息,智界R7推出3年0息、5年超低息限时优惠,购车首付7.98万元起,最高可立省1.7万元,活动时间是3月1日至3月31日。
可以看出,智界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搞一波优惠,2024年11月、2025年2月、3月、6月都有动作,这说明销量压力确实不小,不搞点优惠根本顶不住。
智界为啥急着降价?销量暴跌背后藏着什么"隐情"?
要搞清楚智界为啥急,得先看看它的"出身"和"成绩单"。
智界是奇瑞和华为在2023年11月联手打造的品牌,英文名叫LUXEED。按理说,有奇瑞的造车底子加上华为的智能技术,这配置妥妥的"含华量"天花板!
车型智界S7上市时,余承东豪言"对标特斯拉Model 3",起售价24.98万,搭载华为ADS 3.0智驾、鸿蒙座舱,配置拉满。
结果呢?
交付即翻车!上市后智界S7陷入"交付困境"——消费者下单后迟迟提不到车,有人等了半年还在排队,网上到处都是声讨帖。华为方面解释称智界S7采用了全新的平台、供应链和技术,但由于产品初期良品率未达到大规模量产的标准,因此部分零部件及软件供应出现了延误,奇瑞亦补充是因工厂尚未完成线下测试车辆便提前交付所致。虽然华为提出了"交付超期按每天200元最高1万元补偿"的方案,但对于一家初出茅庐的品牌来说,因量产问题导致的交付延期,无疑给技术能力和竞争实力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智界S7上市个完整月即2023年12月的销量只有784辆,2024年1月和2月的销量也仅为604辆和794辆。好不容易熬到2024年4月二次上市,问题解决了,销量却依然起不来。2024年6月、7月的销量分别降至2306辆和1541辆,8月进入单月销售425辆的低谷。即便在金九银十的汽车销售黄金期,智界S7于10月达到了月销量7397辆的新高,但其次月销量又很快回落至315辆。如坐过山车般的销售波动始终如影随形,最终化作了笼罩在智界汽车头顶的一片阴云。
智界R7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没好到哪去。
2024年9月智界R7上市,余承东表示这是真正按照100万车的标准的用料设计、材质、性能、工艺质量来设计的,并且是以断代式领先的高阶智能驾驶来打造的,每卖出一部智界R7亏损一两万元甚至两三万元。上市初期确实火了一把,2024年11月销量11086辆,12月销量15903辆达到高峰,2025年1月销量11422辆,但从2月开始销量跌破万辆,4月更惨只有5092辆。截至2025年9月,智界R7最新月销量为1235辆,2025年累计销量为47285辆,虽然比智界S7强,但离预期差太远。
问题出在哪?
一是品牌认知不够强。问界有赛力斯背书,享界有北汽,智界虽然有奇瑞,但消费者普遍觉得"不如问界纯正"。余承东在直播中表示,二次上市后的智界S7卖得不够好,主要是在营销能力方面欠缺,并且智界的品牌还没有构筑起来。
二是内部竞争激烈。鸿蒙智行内部产品在相互争夺市场份额,特别是问界M7与智界R7,售价都是24.98万元-32.98万元,加上问界M7是新款车型,这样用户如何选?必然会让两款车相互打架。鸿蒙智行旗下有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界",还有即将到来的尚界,再加上奇瑞自家的星途品牌,左手打右手,谁也吃不饱。
三是外部对手太凶猛。25-35万这个区间,理想L6和L7、小米SU7和YU7、极氪007、阿维塔07全在虎视眈眈。智界新S7的售价和定位与小米SU7等车型较为接近,但竞争车型的表现优越。以小米SU7为例,其2024年全年的交付量超13万辆,2025年1月的交付量超2万辆,对比之下智界的销量实在太惨淡。
所以这波降价,与其说是"让利",不如说是"求生"——不降价,销量继续跌;降了价,至少还能保住点市场份额,顺便给2025年底冲个量。
但问题是,降价能管多久?
如果产品力和品牌力不提升,光靠降价只能是饮鸩止渴。
降价能救智界吗?华为和奇瑞这步棋到底下对了没?
现在问题来了:智界砸钱搞优惠,到底能不能翻身?
从短期看,止血有用,但治不了病。降价确实能刺激销量——2024年11月的优惠活动后,智界R7 12月交付量回升到15903辆,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2025年6月又推"全系立减2万现金"活动,叠加6万元购车权益,这波操作下来入门门槛降到20万出头。
但问题是降价是饮鸩止渴。
余承东说"每卖一辆亏3万",现在还降价,亏得!而且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今天降2万,明天会不会降3万?"一旦形成"等等党"心态,销量反而更难起来。
从长期看,技术和品牌才是关键。
智界的核心优势在哪?
华为的智驾加鸿蒙座舱。智界R7和新S7搭载HUAWEI ADS 4,标配36个传感器,相比上一代新增1个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新增6个车外麦克风实现车外车内隔窗对讲和车外语音控车、新增1套3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矩阵号称雨雾尘天气AEB也能刹停、新增2个4D毫米波角雷达。这些技术确实领先,但光有技术不够,得让消费者感知到!
2025年8月25日智界推出新款R7和新S7,升级了ADS 4、新增后向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还有极光绿车漆、罗兰紫内饰等个性化配置,这才是正道——用技术升级和差异化设计打动用户,而不是单纯拼价格。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也表态了。
智界品牌将全面由华为主导,奇瑞所有资源向智界倾斜,并将投入超百亿专项投资和超5000人研发团队,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通过产销服一体化运营保障高品质用户体验。言外之意:智界要从"华为代工"变成"纯血华为时代",奇瑞加大投入,华为加深绑定,这才是长久之计。
站在华为的角度,智界不只是一个品牌,更是鸿蒙智行生态的试验田。
华为不造车,但通过"技术联盟"模式提供智驾、座舱、三电系统车企负责生产和渠道,可以快速占领市场。问界成功了,问界新M7在2024年累计交付新车19.7万辆,问界M9累计大定已突破20万辆其月交付量亦稳定保持在万余辆的水平,但问题是太依赖赛力斯。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的推出,就是为了分散风险多点开花。即便智界现在销量不行,但只要技术能跑通、模式能验证,华为就能复制到其他品牌上。
所以智界这波降价,不是慌了,而是华为在调整节奏——先用价格换市场积累用户口碑和数据,等品牌起来了再逐步提价。
这招在手机行业华为玩得很溜,放在汽车上理论上也行得通。
但现实很骨感。2025年9月鸿蒙智行销量为5.3万辆,延续了增长势头,问界系列的高端化策略成效显著,而智界、享界等品牌表现相对平淡,五大品牌存在产品定位重叠和消费者认知混乱的问题。2025年5月数据显示,鸿蒙智行总销量4.45万辆,问界占82%,智界、享界占比较低。
智界在鸿蒙智行的江湖地位并不稳固,前有问界挤压后有享界分流,能不能靠降价翻身,还真不好说。
网友吵翻了!这些问题你也想知道答案吗?
智界降价的消息一出,评论区又成了"辩论大赛现场",咱挑几个热门问题聊聊。
问题一:"余承东说亏钱卖车现在又降价,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确实有点"打脸"的意思。余承东表示智界R7是真正按照100万车的标准的用料设计材质性能工艺质量来设计的,每卖出一部智界R7亏损一两万元甚至两三万元,但2024年12月又推优惠,2025年继续搞活动。不过仔细想想,这可能是华为的"欲擒故纵"——先喊"亏本"给消费者制造"捡便宜"的心理暗示,然后小幅降价用户觉得"真香"。
而且"亏本"不一定假。
智界前期研发投入大、产能爬坡慢、渠道建设花钱,短期亏损很正常。但随着销量上来成本摊薄,后期肯定能盈利。余承东自己也说了:"销量上去成本降下来,将来就不亏。"
问题二:"智界降价是不是因为卖不动了?买了会不会贬值?"
销量确实不理想这是事实。
但降价不等于质量差。智界R7和S7的硬件配置、智驾能力在同级里绝对梯队。问题出在品牌和营销上不是产品力。至于保值率,新能源车本来就比燃油车贬值快这是行业通病。但如果你买车是为了自己用而不是投资,那保值率不用太纠结。
再说了,华为的技术迭代快OTA升级能让"老车常用常新",比如2024款智界R7可以免费升级ADS 4,这点比传统车企强太多。
问题三:"智界和问界到底该选哪个?华为亲儿子是谁?"
从"含华量"看,问界等于智界大于享界大于尊界。
问界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最早磨合最成熟的销量也最好;智界是华为和奇瑞合作技术上跟问界同级但品牌弱点;享界、尊界还在起步阶段。但选车不能只看"亲疏"。如果你喜欢SUV预算25-35万,智界R7性价比高空间大续航长智驾强;如果你喜欢轿车智界S7对标Model 3加速快续航够。问界M7和M9偏家用适合带娃出行。
根据需求选别迷信"谁是亲儿子"。
问题四:"现在买智界合适吗?会不会过两个月便宜?"
这问题没标准答案。
从历史规律看智界每隔2-3个月就搞一波优惠2024年11月、2025年2月、3月、6月都有活动。如果你不急可以再等等;但如果你现在就需要车那就下手——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买白瞎,反正新能源车更新快等到天荒地老也没意义。
而且现在优惠力度已经很大了现金加权益最高5万加,后面即便再降空间也有限。
除非华为"大出血"比如直降5万现金,否则现在入手性价比已经不错了。
智界这步棋到底是"险棋"还是"妙棋"?
从2024年11月到2025年11月智界连续推优惠,表面看是"被销量逼急了",实际上可能是华为在下一盘大棋——用智界探路鸿蒙智行的"多品牌矩阵"模式积累技术和口碑等时机成熟再发力。
说白了智界现在就像个"实验品":成功了华为能证明"技术联盟"模式可以复制;失败了华为也不会伤筋动骨问界、享界、尊界还能顶上来。
这招够狠也够聪明。
对消费者来说智界降价是实实在在的红利——25万出头就能买到华为全家桶ADS智驾加鸿蒙座舱加800V快充,这在一年前想都不敢想。至于智界能不能翻身那是华为和奇瑞的事;咱老百姓要做的就是趁着优惠挑台适合自己的车早买早享受!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25-35万买智能电车你会选智界R7还是小米SU7?或者干脆等问界M8?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