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能源车会不会彻底打败燃油车?这个问题我倒是没法轻易给个定论。去年我翻了下官方数据,国内新能源(纯电+插混)累计销量差不多破了1000万大关,估算去年还不到200万辆,五年就翻了8倍左右。这个增速,确实很吓人,体现出大家对新能源的认可逐渐增长。但燃油车的基础也还很强大。
我觉得关键是,新能源车虽然在销量上一路飙升,但实际上它们对燃油车的冲击还没到彻底取代的临界点。原因之一,就是驾驶体验。我们都知道,燃油车那套发动机振动、轰鸣声,真有车在脚下的感觉。有人就喜欢这种感觉,也有人说,坐车不晕车的人,还是偏爱燃油车的平稳。尤其长里程出行,有点油耗焦虑的感觉,新能源车有点难以安稳下心。
我也经常跟朋友讨论这个话题。记得上一回,和修理厂的师傅聊车,他说:新能源车倒是省事儿,但你要是跑长途,没想象中那么方便,比加油还慢。他话虽直接,但我也明白,他指的除了充电时间,还涉及到充电桩的密度和可靠性。——这点我也有点担心,去年我专门翻了下笔记,发现全国充电桩的密度还很不均匀,尤其三四线城市。现在充电快充(30分钟左右)还算可以接受,可要出远门或突发加电需求,就显得比较麻烦。难不成以后新能源车就是家门口买菜车,短途通勤车?
我还料想,续航的问题,是新能源车最大的一块拦路石。估算下来,主流电动车的平均续航,大概在300-500公里左右,少数高端品牌能冲到700+。比起燃油车,经常听说百公里油耗能降到4L以内,还真不容易。实际上,做个粗心算:如果一辆车百公里油耗4升,大概7块左右,开一千公里也就280块左右。反观新能源,充满一次电,跑百公里可能得用掉20多度电,电费预算大概在1块/度,算下来,1000公里得20块钱,还是省了点,但你想,要是电池千次充放值后续航明显缩水,保值率会打多少折?这也是市场心理弹药。我曾经听销售说:燃油车的保值率比新能源高出15%还多。这其实也是消费者犹豫的点。
说到这里,也不由得想:两者的差异不像表面那么大。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几年前的合资A00车型,车速最高也就130公里左右,但它通过硬件、调校的差异,让驾驶感受差距很明显。你同价位车在操控感、噪音隔绝、悬挂调校上,燃油车的优势还挺明显。新能源车的加速性能,的确不错,完全可以用秒杀来形容,但在弯道操控,特别是高速行驶时,还是觉得传统燃油车更稳更踏实。
有人会问:如果新能源车在动力表现上已经追平,公里数不断提高,充电再快一些,价格逐年降低,是不是未来就没必要买燃油车了?这其实是我经常想的问题。但我也在想,除了硬件技术,消费者的惯也要考虑。很多老一辈的司机,可能几十年油车惯了,他们未必会立刻接受充电这种新事物。以前汽车淘汰马车,是工业革命的胜利。而现在这场变革,也似乎更像一个渐进的改变。
对了,市场上有没有可能出现倒二时代?就是说,新能源车占比越来越高,但燃油车依然存在,只不过变成一种收藏品、特例车型或特殊用途。换句话说,未来可能会出现两条平行线,一边是日常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路,一边则是豪华燃油或复古气息浓厚的经典车。这种想法,没之前想得那么具体,也不确定,但应该不会完全消失。
关于供应链,也挺微妙的。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像个胖娃娃,体积大、成本高、容易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去年由于钴、锂涨价,电池成本明显上升。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谈到电池,很多人就开始提环保、可持续,但很多原材料的开采,对环境的压力、供应的稳定,都尚未完善。这一点,或许会成为新能源车能否大大普及的绊脚石。
未来到底会怎么个走法?我猜不太清楚,也许会像小时候开远光灯遇见对面车,瞬间看到对方车灯一闪,但又很快惯了。市场、技术、消费惯,像一个个微小的因素不断发酵,也许某天,新能源车会完全取代燃油,但我觉得,短期内,二者还是会长期存在。毕竟,人的偏好、生活场景都很复杂。
你觉得呢?这种燃油+电动的混战,会持续多久?或者,谁能在未来赢得最后一公里的战役?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