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工厂彻底停摆。这家曾为国产车提供“心脏”的合资企业,如今股权被北京赛苜科技接手,日系品牌的名字从股东名单中消失。
回看三菱在华历史,其发动机业务曾占据国产车30%市场份额。1997年成立的沈阳航天三菱,生产的4G系列发动机成为长城、比亚迪等品牌的“黄金动力源”。2009年,东安三菱产销量突破50万台,行业排名全国第六。但如今,这些辉煌早已被新能源浪潮冲刷殆尽。
销量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8年广汽三菱巅峰期销量14.4万辆,2023年骤降至1.2万辆,2025年上半年甚至不足5000辆。帕杰罗、欧蓝德这些经典车型,因技术停滞和产品单一逐渐失去竞争力。更致命的是,三菱在电动化转型中动作迟缓,直到2022年才推出首款纯电车型“阿图柯”,且本质是广汽埃安V的换标产品,市场反响平平。
三菱的退出并非偶然。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向电动化转型,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超50%。传统燃油车巨头的技术优势被中国品牌快速追赶,而三菱在雷诺-日产联盟中的决策权受限,新产品研发周期长达6年,远跟不上市场节奏。
对现有车主来说,三菱承诺继续提供售后服务,但现实可能更复杂。二手车保值率下跌、维修配件供应减少,这些问题已陆续浮现。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一事件背后是合资品牌集体面临的困境。丰田、本田正在加速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发电动车,而三菱的退场,或许只是这场变革的开始。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洗牌。曾经依赖“技术引进”的合资品牌,如今必须直面智能化、电动化的硬仗。三菱的离开,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为后来者敲响了警钟。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