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在华遇冷,销量下滑价格失守,豪华车为何不香了?

最近大家聊天,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变化,就是聊起豪车的时候,口气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过去要是说谁家买了辆奔驰宝马,那绝对是件大事,是成功的象征。

可现在,很多人谈论起宝马3系、奔驰C级,都会很随意地说一句“现在二十多万就能拿下了”,那种感觉,就好像在说一辆普通的合资车。

这背后的变化,其实挺值得我们琢磨的。

BBA在华遇冷,销量下滑价格失守,豪华车为何不香了?-有驾

曾经在中国市场上被捧上神坛的德系三强BBA,为什么突然之间就感觉没那么“香”了呢?

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咱们看看实实在在的数据,就能明白个大概。

咱们老百姓看车市,最直观的就是销量。

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放出来,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家可以说是相当难看。

先说奔驰,作为豪华品牌的领头羊,它上半年的全球销量都降了8%,而在咱们中国这个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更是直接跌了14%,卖了29万多台。

宝马的情况也差不多,全球销量微跌,但在中国市场却实实在在地滑了15.5%,只卖了不到32万台。

奥迪虽然没公布完整半年的数据,但光看前五个月,就已经下滑了将近17%。

这个信号非常明确了,BBA在中国市场的黄金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

他们自己也承认,中国市场是他们全球业务下滑最严重的地区,这可不是小问题,这说明他们的核心阵地正在失守。

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来了:原本应该去买BBA的那些钱,都流到哪里去了?

BBA在华遇冷,销量下滑价格失守,豪华车为何不香了?-有驾

答案其实就在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马路上。

现在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这股风潮彻底改变了汽车市场的玩法。

过去我们花几十万买一辆豪华车,看重的是什么?

可能是那个蓝天白云或者三叉星的标志,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平顺匹配,是一种所谓的“驾驶质感”。

但现在,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对一辆好车、一辆豪华车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

假如你现在手里有三十万的预算,想买一辆车。

五年前,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走进宝马或者奔驰的4S店。

但今天,你可能会发现,隔壁的理想、问界、蔚来这些国产品牌的店里人头攒动。

销售会告诉你,同样三十万,他们的车有比你家客厅电视还大的屏幕,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一应俱全,坐起来像个移动的大沙发。

更重要的是,车机系统用起来跟智能手机一样流畅,语音助手能帮你做各种事,甚至在堵车或者跑高速的时候,车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你驾驶,大大减轻了开车的疲劳。

BBA在华遇冷,销量下滑价格失守,豪华车为何不香了?-有驾

面对这样的产品,再回头看看传统BBA的车型,内饰设计可能几年没大变,车机反应慢半拍,很多智能化的功能要么没有,要么需要花大价钱选装。

这么一对比,很多人的心里那杆秤自然就倾斜了。

数据也清晰地反映了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

在20万到30万这个价格区间,这本是BBA入门级车型的主力战场,现在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六成,而传统燃油车的份额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在30万到40万这个BBA的核心利润区,燃油车的地盘也在快速失守。

此消彼长之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以华为技术加持的鸿蒙智行,在今年6月份的单月销量,竟然已经超过了奔驰、宝马、奥迪各自的销量。

这在几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它标志着中国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上,已经具备了和传统巨头正面抗衡的实力。

销量下滑的同时,另一个更让BBA头疼的问题是价格体系的崩溃。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他们不得不放下身段,加入到激烈的价格战中。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本想“以价换量”,结果很多时候变成了“量价双失”,销量没保住多少,价格和利润却跌得一塌糊涂。

曾经是身份象征的宝马3系、奥迪A4L和奔驰C级,现在在很多地方的实际成交价都已经降到了二十多万的水平,一些低配车型甚至跌破了二十万。

BBA在华遇冷,销量下滑价格失守,豪华车为何不香了?-有驾

而更高级别的宝马5系、奥迪A6L和奔驰E级,部分车型的价格也守不住三十万的关口了。

这种“打骨折”式的销售,虽然短期内能吸引一些图便宜的顾客,但长期来看,对品牌形象的伤害是巨大的。

当一个豪华品牌不再“豪华”,需要靠大幅降价来吸引顾客时,它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全球利润的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奔驰、宝马、奥迪的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为了稳住价格,奔驰甚至传出要在中国削减上百家经销商,这无异于壮士断腕,可见其面临的压力之大。

看到燃油车这边节节败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那BBA赶紧全力转向电动车不就行了吗?

问题在于,这条路他们走得也异常艰难。

BBA其实早就意识到了电动化的重要性,也推出了不少纯电动车型,比如奔驰的EQ系列、宝马的i系列。

但市场给出的反馈却非常冷淡。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奔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火热的大背景下,它上半年的纯电动车销量居然还下跌了14%。

而在中国这个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50%的市场,奔驰的纯电车型半年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到五千台,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如我们国内一些新势力品牌一个星期的销量。

BBA在华遇冷,销量下滑价格失守,豪华车为何不香了?-有驾

面对如此惨淡的现实,这些德国汽车巨头也不得不低头,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

奔驰已经悄悄地收回了之前“2030年全面转向纯电”的豪言壮语,改成了更加灵活的路线,表示燃油车还会继续存在很长时间。

奥迪也同样取消了停售燃油车的计划。

这种战略上的退缩,实际上是他们对自己现阶段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不足的一种无奈承认。

他们的很多电动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把燃油车的发动机和油箱拿掉,换上电池和电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改电”,在整车的设计理念、智能化体验上,与那些从一张白纸开始设计的中国新势力品牌相比,存在着代差。

为了弥补在智能化,特别是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短板,BBA也开始寻求“外援”,纷纷和中国的科技公司合作,比如找华为、Momenta这样的企业来提供技术方案。

这虽然是一条快速补齐短板的捷径,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当你的核心智能技术都来自外部供应商时,你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差异化又在哪里呢?

如果一辆奔驰和一辆国产品牌用的都是同一套智能驾驶系统,那消费者凭什么要为你那个三叉星标多付几十万呢?

说到底,是中国消费者对于“豪华”的定义变了。

过去,豪华是品牌、是历史、是机械素质。

而现在,豪华越来越多地和科技、智能、体验挂钩。

BBA正好处在一个尴尬的转型期,既要守住自己传统的优势,又要追赶新时代的技术浪潮,这条路,显然充满了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