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中午,湖南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天梯”上,一辆奇瑞风云X3L在极限测试中失控下滑,撞断多段护栏。现场画面中,仿古石阶旁扭曲的金属与断裂的围栏刺目地并置——这不仅是车辆与山体的碰撞,更是一次企业野心与公共理性之间的剧烈摩擦。
奇瑞次日凌晨致歉,称事故源于“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承诺赔偿修复、深刻反思。然而,公众的质疑并未随声明平息。真正的问题远不止一个脱落的零件:为何要在国家5A级景区进行高风险测试?谁允许的?又该由谁来承担代价?
这场事故暴露的,是三重系统性失守。第一重,在工程层面,技术防护形同虚设。官方将原因归于“卸扣脱落”,但未披露装置设计标准、载荷计算或第三方验证。对比2018年路虎揽胜极光挑战同一路段时采用的专业级固定系统,此次防护装置被质疑“偷工减料”。极限测试本应万无一失,可当安全绳成了摆设,所谓的“技术验证”便沦为一场危险的赌博。
第二重,在管理层面,公共空间被商业逻辑轻易侵占。天门山“天梯”非普通道路,而是游客通行要道,承载着文化象征与公共安全双重属性。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5A级景区严禁开展破坏资源、危及安全的商业活动。任何非游览性质的项目均须报批、评估、签订协议。所谓“无需报备”的说法,是对法规的公然漠视。景区若默许此类行为,即是监管失职;企业若心存侥幸,则是对规则的挑衅。
第三重,在公关层面,道歉未能触及本质。奇瑞反应迅速,却将事故简化为“技术故障”,回避了选址决策的根本错误。此前高管高调预热,称其为“中国车从未有过的挑战”,营造营销悬念;事发后相关动态悄然下架,形成鲜明反差。这种“先造势、后甩锅”的操作,让道歉显得被动而廉价。公众愤怒的不是失败,而是企业把公共资源当作流量秀场的傲慢。
真正的技术自信,从不需要以破坏为代价。汽车性能的验证,本应在专业试验场完成,而非在游客登山的步道上赌运气。当一家企业选择用惊险博眼球,它失去的不只是几段护栏,更是公众对品牌底线的信任。
敬畏自然,尊重规则,才是最好的公关。下一次极限挑战,请回到该它去的地方——试验场,而不是天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