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不厌迟”,用以形容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可谓妙笔生花。
购车一事,确如万花筒般,映照着各异心境。甫一交车,车主们往往视若珍宝,日拭三遍,恨不得昭告天下。然则,好景不长,新款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售价更低,配置愈发琳琅满目,此时的悔意,恐胜过股市深套之痛。幸甚至哉,近期又有一批崭新座驾即将粉墨登场,价格梯度横跨十万至二十五万,实乃“待机党”之福音。
此番登场的,正是这批蓄势待发的新车。譬如奥迪A5L,竟祭出一汽、上汽双生版本,偏爱持重者可选一汽,钟情飒爽者可选上汽,总有一款能拨动您的心弦。再如凌渡L,引擎焕新为1.5T,动力更沛,油耗亦可期,GTS版本更添2.0T心脏,堪称性能控的饕餮盛宴。奔驰CLA长轴版亦不遑多让,纯电续航直逼866公里,此等数据,委实令人咋舌。当然,长安UNI-V、本田GT、小鹏P7 Ultra、奥迪E5、海豹06 Dmi旅行版、欧拉闪电猫旅行版等,亦各有千秋,令人目不暇接。
“待机党”何以能“躺赢”?归根结底,在于其耐心,甘愿静候佳音。静候何物?静候技术臻于成熟,静候配置日益丰盈,尤为关键的是,静候价格回归理性。汽车,此物也,迭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昨日尚为座上宾,今日或许已成明日黄花。与其早早入局,承担贬值之虞,不如静观其变,或许能觅得意外之喜。
遥想数年前,新能源车方兴未艾之际,多少人一时脑热便匆匆购入,结果如何?续航焦虑、充电窘境、保值率低迷,种种问题接踵而至。反观当下,技术日新月异,充电桩星罗棋布,二手车市场亦渐趋成熟,当初那些“小白鼠”,此刻怕是悔不当初。
诚然,“待机党”并非万能灵药。有时,心仪车型过于炙手可热,静候良久或将面临加价提车之窘境,抑或直接停产。值此之际,当断则断,莫要迟疑。
归根结底,购车一事,仍需量体裁衣,因人而异。若有急切用车之需,则莫要再三踌躇,早买早享受。若无急迫需求,则不妨耐心等候,或许能迎来更为划算之选。
然则,何以我们会如此纠结于“待机”?何以汽车厂商总能推出更具诱惑力之新款?一方面,技术精进乃大势所趋,汽车厂商为保住市场份额,必将革故鼎新。另一方面,亦与市场竞争息息相关。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各厂商为争夺一席之地,不得不推出更具性价比之产品。
反观自身,我们是否也时常身陷“待机”怪圈?购手机欲等新款,购电脑欲等降价,乃至购入一件衣物亦欲等打折。我们总希冀以更低之价格购得更优之物,此种心态本身并无不妥。然则,我们往往会忽略时间成本。
时间亦是一种成本,等待之过程亦是一种损耗。若我们将所有时间皆用于等待,则我们的人生又当何去何从?
故而,对于购车一事,鄙人之建议是,理性分析,量力而行。切莫盲目追逐新款,亦莫要一味等待降价。最为关键的是,择一款适合自身之车,使其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与愉悦。
与其纠结于“待机党”是否“躺赢”,不如反躬自省,我们究竟需要何物。我们需要的是一款车,抑或是一种身份象征?我们需要的是短期之满足感,抑或是长期之幸福感?明晰此等问题,方能做出最明智之抉择。
谨记,车是用以驾驶的,而非用以炫耀的。它仅仅是我们生活之组成部分,而非全部。切莫让其绑架我们的生活,更莫让其扰乱我们的心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