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在这个车市抢人大战里,大众途锐就算大降价也没人理?按照常理来说,这么一台三大件牛气轰轰,配置还顶满的德系豪车,现在足足直降了近14万,真的是把利润甩得连裤子都快搭进去了。可是,就算价格割到皮都烂了,4S店门口还是一片寂静。这到底是图啥?这车哪里惹了大家?或者说,现在中国消费者到底在想啥?
其实,很多人一提德国车,条件反射就是——结实、安全、开着有面儿。可为啥大众途锐卖不过保时捷卡宴,甚至还被贵它一大截的卡宴反杀?甚至比它还“亲民”的奥迪Q7也没见它吃到什么甜头,天天在冷板凳上趴着,这事挺有意思。
说白了,大众家底确实厚,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奥迪啥的都挨着一锅炒。很多人可能还觉得,反正底子都一样,三大件差不多,为啥我还要多花那冤枉钱?卡宴、Q7、途锐确实就是“一奶同胞”。乍一看,途锐就性价比高很多不是?可咋说呢,这儿的道道儿,比你我想的多。
得,咱们换个思路思考一个问题:你买辆五六十万的豪华SUV,图的是啥?是为了日常代步?还是想起点牌面、讲究享受、追求个圈子认同?答案显而易见,买贵车一定一半是买面子的事。你要是光图个耐用、结实、省心、配置全,那一堆自主品牌、高配日系、靠谱美系随便挑,谁还非得钻牛角尖买个途锐?
现实情况是,大众在高端圈里就不算个上桌的主儿。你想让有钱人花一堆钱买个挂“大众标”的SUV,确实有点难度。人家买保时捷,奔驰、BBA,起码停车场都能说出点身份。你给领导儿子、老板的千金拉回来一台大众,看着还是那种大众脸,熟悉的标志,旁边停个高七、途昂、途观L,说不清谁家多少钱,感觉就被稀释了。
再拿保时捷卡宴跟途锐比较,同底子,差价可不是一星半点。但为啥宁可多花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买卡宴?不就是那个盾牌LOGO溢价嘛。一块盾,一身光,人家要的就是面子、圈层,还有“我开的不是一般车”的心理享受。谁要的是三大件一模一样、四驱结构、动力参数?有钱人看的是排场,不是配置清单。
再说,途锐的设计也说不上多惊艳,确实内敛低调,看着就是一个巨大号的途观L。你跟不懂车的说这是豪华旗舰SUV,人家分分钟以为你偷偷买了辆加长途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话一点没错,但买到50万+的车,多半不缺买菜钱,缺的是身份标签。
有人会说,买车是自己开,干嘛管别人咋看?但真到能买五六十万SUV的人里,纯粹佛系的少,大部分还真在乎别人怎么看。你要不在乎,人家会选雷克萨斯、沃尔沃XC90、林肯飞行家之类低调牌子,是真低调的豪华。大众夹在这中间,尴尬:往下拼不过自家途观L,往上比不过卡宴、Q7,左右都不讨好。
再谈驾驶感受和产品本事,大众途锐不是不好,是太稳、太平均了,各方面都是“中等偏上”,没啥短板,也没什么“我必须买它”的理由。开着确实舒服,静音、底盘滤震、配置啥都不亏,动力中规中矩,要啥有啥。但万一你真追求运动豪华、更强动力感,宝马X5、奔驰GLE、奥迪Q7、卡宴都比它更嗨。而你要追求性价比、空间、实用性,同级国产顶配、理想L9、问界M9这些新能源SUV都能把你塞得暖洋洋,还带车机、带娱乐大屏、二三排通通坐沙发,真正照顾全家出行。
这就引出另一个思考——新能源和智能化来的这批SUV,把传统车企“背书”一夜之间就撕碎了。这两年国产电动车真的是给油车上了生动一课:搞不搞电动,搞不搞大屏、智能驾驶?大众途锐再降价,也不过是配置再加三两样,电车直接把你体验感拉得不见踪影。你还跟我谈“隔音”、“钢炮底盘”?现在大家更在乎的是“有没有座舱体验”、“自动驾驶到哪一步”、“智能互联体验”拉满不拉满,这套东西,油车就算优惠20万,也很难追上。
说白了,大众途锐降价这事,根子还在于品牌错位。开大众的本身,就是图个皮实、保值、维修便宜、性价比。可途锐上去冲“豪华”,那不是自断了一层铁粉吗?铁粉反而更愿意买自家途昂、帕萨特、途观L这些主流型号,用起来既不心疼、也不多花冤枉钱。真正要追求“豪华享受”,还不如凑点钱上Q7、卡宴,或者干脆转头新能源——谁还跟你玩“智商税”买豪华大众?
还有个冷知识,其实途锐最辉煌的年代,就是十年前。那会儿国产新能源车还没影,奔驰GLK、宝马X5还没友好优惠。彼时买台途锐,真的是“低调中的高调”,性价比、平台技术、德国味儿都拉满。可现在什么时代?技术进步,降维打击,消费观念变了。过去的“理性主义”,现在让位于“体验主义”(外观、空间、智能、圈层归属),途锐被夹成了中间层,往下自己吃掉自己,往上又够不到高端该有的体验感。
再说售后、大伙还没忘了大众之前的一些“招黑”历史,比如变速箱事件、断轴、烧机油……反正品牌形象一次次被敲打,现在再往高端卖,信任度这坎儿也得慢慢爬。
所以,途锐降了十来万,你以为能砸醒市场,结果发现——消费者的标准早就换了。你拼配置、拼动力、人家拼智能、拼体验;你拼性价比,人家更在乎圈层、外观新潮和身份感。
回头想想,豪华车拼的是故事,不是“三大件”。途锐的故事讲得太平,不够炸。你指望消费者为务实买单,结果发现务实的那批人,根本不用买豪华。谁买豪华、谁买低调,这个市场真的已经变了。
最后,话留给看到这的你——你觉得,是不是任何一个消费品,到了高端就一定要做大做强,而不是做大做贵?消费者掏钱买“贵”,未必是为最好,也许是为差异和归属。你觉得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