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熄火:三菱汽车40年中国征程终落幕,日系巨头首现完全退市

#跃见2025#

> 2025年7月22日,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工厂最后一台4G6发动机下线,流水线灯光熄灭时,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的名字从股东名册上彻底消失。

引擎熄火:三菱汽车40年中国征程终落幕,日系巨头首现完全退市-有驾
三菱德利卡四轮驱动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01 转身离场:发动机合资纽带断裂,四十年征程终章

7月22日,三菱汽车正式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全面停止发动机业务运营。这标志着三菱在华生产版图彻底归零——从整车制造到核心“心脏”,日系车企首次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此前早有征兆:

- 7月2日,“沈阳航天三菱”悄然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工商变更显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等股东全部退出,北京赛苜科技入局

- 东安三菱股东名单中三菱身影也已消失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的狂飙突进,三菱负责人坦言:“新能源迭代快如闪电,必须重新定位”。这句无奈告白,为四十年中国征程画上苍凉句点。

02 辉煌岁月:发动机教父与越野图腾的黄金时代

回望三菱在华征程,是一部外资车企的兴衰史诗。

技术赋能的“国产教父”

- 1980年代以发动机技术叩开中国市场,1997年成立沈阳航天三菱,次年建东安三菱

- 4G系列发动机占据国产车30%份额,长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均依赖其“心脏”

越野王朝的巅峰时刻

- 1990年代帕杰罗/V33凭强悍性能垄断公务车市场

- 1996年北京吉普投产帕杰罗Sport,越野基因深入人心

整车高光与隐忧

2006年携手广汽成立广汽三菱,欧蓝德、劲炫国产化后大获成功。2018年销量飙升至14.4万辆,长沙工厂超4000名员工日夜赶工。但2000年“刹车油管事件”已埋下信任危机伏笔。

引擎熄火:三菱汽车40年中国征程终落幕,日系巨头首现完全退市-有驾
广汽三菱

03 崩塌时刻:五年溃败与电动化困局

转折始于2019年,三重绞杀让帝国迅速崩塌。

联盟内耗锁死生机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权力斗争白热化,资源调配失衡,广汽三菱沦为战略弃子。2022年产能利用率暴跌至16%,工厂空旷如“鬼城”。

产品断代六年

2019-2025年间未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车型,末代电动车阿图柯竟是换标广汽埃安V,被消费者讥为“贴牌傀儡”。

数据碾压的残酷现实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1158.2万辆(同比增39.7%),渗透率超50%;传统燃油车销量却暴跌17.4%。当比亚迪DM-i混动技术横扫市场,三菱发动机终成时代弃儿。

引擎熄火:三菱汽车40年中国征程终落幕,日系巨头首现完全退市-有驾
广汽埃安汽车制造车间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04 资本残局:1元工厂与迟到的告别

退场过程如同精心编排的悲剧:

- 2023年3月:长沙工厂停产,4000工人解散

- 2023年10月:官宣退出整车制造,广汽三菱重组为广汽全资子公司

- 2024年7月:广汽埃安以1元象征价接盘50亿投资的工厂

- 2025年7月:发动机合资业务终告终止

车主记忆成为最后遗产

郑州车主抚摸欧蓝德引擎盖:“它带全家穿越荒野,从未抛锚”;东南翼神女车主怀念“方向盘上的操控激情”。这些声音在新能源浪潮中渐行渐远。

05 镜鉴未来:外资车企的中国生存法则

三菱退场敲响双重警钟:

技术依附模式终结

中国品牌发动机自研能力突飞猛进,吉利雷神混动、奇瑞鲲鹏动力等已实现技术反超,外资“技术换市场”策略彻底失效。

电动化迟缓=慢性自杀

日系阵营危机四伏:丰田bZ4X在华月销不足千辆,本田电动化转型落后理想两代技术。三菱的今天,或是其他迟疑者的明天。

引擎熄火:三菱汽车40年中国征程终落幕,日系巨头首现完全退市-有驾
丰田陆地巡洋舰在雪覆盖的山路上行驶

新生力量正在崛起

三菱发动机生产线更名“国擎动力”后,迅速转向混动系统研发;广汽埃安接手长沙工厂8个月量产昊铂HT,产能利用率达92%——废墟之上,中国智造正加速崛起。

历史的黑色幽默:当沈阳航天三菱工厂的“三菱”招牌被卸下时,工人在旧仓库发现一箱1998年生产的4G63发动机零件,油封依然完好。这些曾支撑中国汽车工业蹒跚学步的“心脏”,最终与创造它们的品牌一同走进博物馆。

> 慕尼黑宝马博物馆里,匡特家族珍藏的救赎之车仍在诉说信仰的力量;

> 而三菱的离去警示世界:资本可以计算财务报表,却算不准产业变革的雷霆速度。

当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60%的今天,所有玩家都该铭记——停下创新引擎的时刻,就是被时代碾过的开始。

引擎熄火:三菱汽车40年中国征程终落幕,日系巨头首现完全退市-有驾
重庆市云阳县的汽车品牌店和新能源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