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和朋友去4S店,看那台传说中的Baby G,心里还在嘀咕:奔驰真敢玩,居然用个小G名字,尺寸要比G级小,价格更亲民,这价格到底能压到多少?店里销售笑着说:估计35万起步,(估算)比标准G低不少,但得看配置怎么配了。这年头,硬派越野车卖得好的还真不多,G级自己一直活得挺硬气,能不能用更小的车承载那份硬派灵魂,我觉得很考验设计和技术。
供应链上,这背后肯定是个硬活。奔驰要造个非承载式的小平台,听技术大佬说了,叫微型梯形车架,我就理解成家里老旧沙发的骨架,不能随便拆哪块,承重得稳而且每根木条都得精打细算。别看只是尺寸小,但零件根本不能混用,要从头造就像做手工家具,不像拼乐高那样模块化。听说门把手都不通用,真有点儿自虐意味,做工复杂了,供应链压力能不大吗?我忍不住问旁边的工程师,这成本不会疯涨吧?他说:别太乐观,至少短期内价格得比现款G货真价实便宜点。
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处小细节挺有意思:奔驰设计总监提到,新一代的小G灯组设计更锐利,灯形更年轻,其实是给年轻市场做准备吧。我记得老G的灯就是硬邦邦的圆形,像守城堡的哨兵灯;现在的小G想要保留传统,又透露点时髦气息,像是爷爷戴了顶潮帽。这种细微变化背后,是一种传承与革新的拉锯。
对比一下同级别越野,像丰田普拉多的那种亲民硬派,虽然外形硬朗,但用的还是承载式车身,调校更偏路面舒适度。小G这次非承载平台走硬核路线,理论上越野性能会更纯粹。但实操的差别到底有多大?还是得看后续真实路测。你觉得单从平台看,市面上多少车还真能做到这么原汁原味的硬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虽然官方都说这是纯粹越野基因的继承,但如今买硬派车的人,大部分都会兼顾城市代步。奔驰这步棋,能不能平衡上下,很难说。内饰能不能简洁到不过于豪华反倒影响实用性?这点还挺让人担心。毕竟小G定位更亲民,人们买的是有个性但没那么贵的硬派情怀,配置把握不好,客户群可能分散。
还有个事,梅赛德斯加快电动化转换的节奏,现款电动G级销量没那么理想,甚至首发版卖了不到预期(数据是体感和部分市场反馈,样本有限)。我以前对奔驰电动G抱过期待,但后来想想,纯电系统的瞬时扭矩和续航瓶颈,很难让纯越野氛围满满的车手满意。说实话,电池包那么重,越野性能必然受影响。你觉得纯电重卡车架的车玩不玩得转地形杀手这个身份?
我刚才还跟修理厂的朋友聊了聊,他说:你们媒体老拿G级说事,那小G的问题就是后期维修成本,零部件少批量生产必然贵,跟你说的供应链压力差不多,但真到修理厂,我估计百公里成本不见得比普拉多低多少。我心算了一下,普拉多的油耗加养护,差不多百公里30块左右,用小G如果价格带保持,可能燃油和零件兼顾,小G日常成本确实能亲民点,但这还得看后续车主反馈。
对了,刚说价格,我之前有点大意,讲奔驰小G肯定比大G便宜有点泛泛而谈。这个便宜是相对而言,35万起步是估算区间,一旦加了越野配置和科技包,价格上升空间其实不小。毕竟这车绝对不是廉价货,更多像是不那么贵的豪华硬派,定位得精准。
说起用户心理,你们觉得当下年轻买硬派越野的心路历程是啥?是追求个性、怀旧,还是单纯为了能上山下海?或者大家都想做个小众圈子里的玩家?毕竟G级粉丝多年被传统高价圈住了,这小G放出来,能否刮起新风还是个问号。
这车到底能带来啥改变呢?坐在店里看它新灯组边上那块引擎盖,手指轻轻划过,金属感强烈,方正线条硬朗,我脑子里突然浮现一个念头:或许奔驰这次就是想做一份日常好带硬派,找到那个既愿意尝试又能合理享受的中间地带。别让车只是一台越野神器,而是在城市里也能舒服开,不用换三双鞋,也不用为油耗焦虑。(这段先按下不表)
写到这,我反倒越来越期待这台小G,毕竟它承包了我对硬派中性风一半幻想。可这硬派预算和豪华质感的平衡,是不是也会让它变成两个世界的尴尬?假如我落座驾时还能闻到那淡淡的皮革味儿,听到发动机粗犷启动的声浪,难道不就是硬派玩家最想要的小确幸?
那么说回来,你会期待这样一台小G吗?如果价格在你心理可接受范围,什么配置你最不能妥协?我倒是挺想知道,一台真正的小G,要卖到哪儿才能让硬派和平民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融合得不尴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