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调侃朗逸,五万公里配置频出问题,业内剖析成本套路

把“朗逸”这辆车摆进维修间那天,王师傅扛着水管,一边吸着嘴里的烟,一边说:“这车看着牛,里头其实也没几把钱。都拿去交税了。”他后面的小工,边擦玻璃边碎嘴,“德国人精得很,你以为便宜,材料就那点。”我倒没跟着他们争。其实,这账我还真翻出来看过一回。前年表弟在上汽做零件,微信里唠过一嗓,“我们供应链拆算,裸车造价最多也就是十三万不到,咋卖个二十万?”

王师傅调侃朗逸,五万公里配置频出问题,业内剖析成本套路-有驾

厂里没给过明细,都是绕来绕去的。“物理材料就是铁皮、塑料、布料、线路那些,加一起连四万都够呛。”销售员小刘顺嘴说,“你买朗逸,先给国家交三万多增值和购置税。剩下的还得分德国技术费,听说要两万五的样子。咱这品牌授权啊,要不卖不出去。”以前没留心这些细节,车展上贴着“德系品质”,热闹归热闹,内里门道大多糊涂。

这阵子我一辆朗逸,刚跑满五万公里。小毛病没少,尤其是那电动窗,有次电机哼哧半天不动,王师傅敲敲板子的地方才活泛一点。群里老刘吐槽,“这车水泡了就报废,防水胶太节省了。”其实朗逸外头看着还算体面,但里头冷门配置也蛮多。比如后座那两边有隐藏式杯架,很多人还真没发现,去年我侄子塞过矿泉水,卡得死紧拔不出来。另一个是低配有个机械钥匙孔,埋在车标下头,老张说“只有真要断电才用得到,谁平时拆那玩意。”

王师傅调侃朗逸,五万公里配置频出问题,业内剖析成本套路-有驾

聊起维修这块,有点小八卦。王师傅去年劝我别追求4S旗舰机油,说“国产的GTX就够用了,别给德国人送钱。”用他的话,“你这车一换胎,四条一千二,前后穿差不多,没啥悬乎的。”前阵子听说上海那个奥迪师傅,给朗逸车主误传动力总成跟迈腾一样,其实不沾边。发动机EA211,说是技术升级,但冷启动那顿挫,群里小蔡自测三秒抖一次,销售说“都那样,别计较。”

顺便补个冷知识。朗逸老款用的是钢制副车架,近两年悄悄换成铝合金,说轻了两公斤,操控没啥大提升。检修时邻居老杨吐槽,“这铝车架,修一次贵两倍,卖废铁还不值钱。”买新不如买旧,很多回城区路坑洼,老款抗打新款落悬。

王师傅调侃朗逸,五万公里配置频出问题,业内剖析成本套路-有驾

旧朗逸还有悬挂的事。师傅喜欢说“德系咬地生”,其实朗逸调校偏软,过减速带咣当,车主群里都调侃“舒坦倒是舒坦,晃得跟船一样”。油耗就别信官方了,上海高架堵车,真实得八升一百公里。表姐的那辆,冬天能飙到九点二,她说买朗逸就是觉得省心,不赶趟性能。

关于二手朗逸,行情也是两极。五年车还能卖六万,车贩子讲究的是“注册年份”和“事故次数”。我本地县城那边有家专收朗逸,师傅笑着说,“这东西卖得快,配件便宜,修坏就当扣零件买。”

偶尔有车友聊起历史,朗逸其实一开始是2008年国产化后,上海大众拿来针对中国路况特调的。名头压过帕萨特,就是为走量。铁了心用全球供应链,抓低成本。去年业内研报提到,这车压榨利润主要靠技术授权和税费套利,这种玩法师傅们也半懂不懂。

最后回头看看那辆车。停车场角落,灰扑扑地呆着,杯架塞了半根烟头。王师傅路过还踢了一脚轮胎,咕哝一句:“德系德系,都是算账玩的。”我心里琢磨,这车以后修着修着,配件涨价,人也在群里消失几个。哎,养车这事总归就像养一只不是很乖的猫,什么时候抓破沙发都说不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