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多地门店关停,A级五折甩卖背后的豪车尴尬
有天早上在小区门口遛狗,碰见老王,他边掏钥匙边叹气,说他那台奔驰C又掉价了。这事儿其实最近挺常见的。朋友圈里也有人发上海某家经销商把奔驰A级直接报到12.56万,比我十年前买合资家轿还便宜点。说实话,这价格放在以前,谁信?“奔驰也开始清仓大甩卖?”微信群里都炸锅了。
其实不光是降价那么简单,这半年下来,不少地方的奔驰4S店悄么声就拉闸关门。唐山、东营、洛阳……师傅修车时顺嘴一提,“现在开个奔驰来保养,都没地方接待你。”官方倒是说什么业务调整,但大家心里明白,大多就是撑不住了。
前阵子看到份数据,说今年上半年,奔驰全球营收跌得厉害,中国市场尤其猛——税后净利润二季度直接腰斩还多。一哥们做汽车金融的跟我吐槽,现在贷款买新车的人少了很多。“原本指望着高端品牌能稳点儿,现在连BBA都守不住。”
为啥会这样?身边人聊得最多还是新能源冲击。我试过朋友那台EQA纯电,说实话续航一般,高速风噪大,还没有L2辅助驾驶,全靠脚踩油门。比亚迪和特斯拉一个劲卷技术和配置,一对比就发现“电动豪华”这块牌子,在年轻人眼里真没啥吸引力。有次群友自测EQB冬天续航缩水一半,直呼坑爹。
再加上现在年轻人选车思路变了,以前觉得开个三叉星徽倍有面子,现在更多考虑性价比和智能化体验。我邻居90后小伙,本来攒钱想入手C级,可看完国产新势力以后直摇头:“三十万买个低配C,还不如二十出头整辆配置全乎的新势力。”他妈听完差点拍桌骂娘。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就是4S店压力太大。我表姐夫去年刚转行去做汽车销售,据他说库存压得喘不过气,经常为了完成任务自己掏钱刷单。“以前卖一辆赚不少,现在优惠砍到骨头里,只求走量。”这种模式下,一旦销量掉队,那些投资几百万装修的展厅只能贴告示跑路。他们那个城市最近两个月已经有两家关张。
顺带插一句,有些冷门配置真的是摆设,比如A200L上的自动泊车功能,我试过几次,要么识别不到停车位,要么打方向盘太慢,被后面司机狂按喇叭。“这玩意儿用起来闹心,还不如自己倒进去快。”群友调侃说,不如拿省下的钱去装套更好的音响系统算啦。
讲真,这波“五折卖奔”的操作,把很多人的心理防线给打穿了。有同事原本省吃俭用准备贷款提辆GLA,如今看到满街都是促销海报,有点犹豫:“是不是再等等还能更便宜?”可惜羊毛出在羊身上,你买的时候开心,用的时候才知道养护费用吓死人——机油滤芯换一次四位数起步,小刮擦补漆要预约排队,好几个老款零件还要等德国空运。一年保险费翻番,同样撞一下维修费能顶国产品牌好几倍。技师笑称,“不是谁都扛得住‘豪’这个字。”
至于保值率,更是一言难尽。我认识的一位老司机,上个月刚把自己的E级挂二手平台,本以为还能回回血,结果行情暴跌,看着挂牌价格一路往下调,人差点破防。他感慨道,“当初图的是稀缺感和身份标签,如今变成普通商品,那花出去的钱跟打水漂似的。”
还有段小插曲:据汽修厂的小李透露,新款EQ系列部分零部件国内缺货严重,有客户因为主控屏坏了一直等配件,两个月才修好。这种售后体验,也让不少潜在用户望而却步。有时候高端品牌反而拖累自己,因为供应链体系没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只能干瞪眼看着订单流失给别人。
也有人趁机捡漏,但长期来看,这种低价策略对品牌伤害很难逆转。一旦消费者习惯你可以五折清仓,下次涨回来恐怕没人愿意埋单。而且中国市场讲究现实利落,对价格记忆深刻但情怀淡薄,就像楼市一样,你房子降过一次,再想抬回去基本悬了。不信问问那些曾经满街炫耀宝马3系的人,他们现在怎么想?
最后分享个趣事:前阵子亲戚聚会,一个叔叔喝高之后嚷嚷“以后孩子结婚不用送金条送钻戒,就送辆特价奔!”大家哄堂大笑,却也透着股无奈味道。从此以后,高档与否、身份象征这些东西,也许真的只是故事里的谈资罢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