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8月口碑垫底,品牌光环渐褪,信任危机显现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让人意外的事儿,聊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咱们一提起好车,尤其是豪华品牌,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有宝马。

那蓝天白云的标志,多少年来都是身份和驾驶乐趣的象征。

华晨宝马8月口碑垫底,品牌光环渐褪,信任危机显现-有驾

可就在前不久,一份权威机构发布的8月份汽车品牌口碑排行榜,像一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在这份涵盖了50个主流汽车品牌的榜单里,华晨宝马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最后一位,也就是第五十名。

这个结果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是不是搞错了?

大名鼎鼎的宝马,怎么会沦落到垫底的境地?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个曾经光环耀眼的品牌,走到了今天这个口碑尴尬的十字路口?

咱们先得弄明白,这个榜单不是随便排的,它背后有一套复杂的评分体系,主要看的就是一个品牌在网络上的形象和大家对它的评价。

报告里给华晨宝马的总分是62.28分,而排在前面的那些品牌,分数普遍都在80分以上,行业的平均水平也比这个分数高不少。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它不是差了一点半点,而是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造成这个局面的核心原因,报告里总结得很直接,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网上讨论它的人太少了,另一个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讨论里,说它坏话的比例又特别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讨论度低,专业点叫“声量低迷”。

数据显示,整个8月份,关于华晨宝马的网络信息加起来只有9万多条。

这个数字可能听着还行,但得有对比才能看出差距。

同行业所有品牌的平均声量是多少呢?

是148万多条。

这么一比,差距就出来了,宝马的声音简直就像是淹没在了信息的海洋里,几乎听不见回响。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品牌如果没有人讨论,没有热度,就意味着它正在被边缘化,大家在买车、聊车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想不起来它。

这种存在感的缺失,对于一个豪华品牌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如果说只是没人讨论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第二个问题:负面评价的集中爆发。

华晨宝马8月口碑垫底,品牌光环渐褪,信任危机显现-有驾

在那少得可怜的9万多条信息里,负面信息的占比竟然高达18.74%。

而行业的平均水平大概是9.80%。

这意味着,提到华晨宝马的声音里,坏话的比例是行业平均值的将近两倍。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循环:本来就没什么人关注你,好不容易有人提一嘴,结果大部分还是在抱怨和吐槽。

这直接导致它的“友好度指数”变得非常难看,只有一个不及格的48.84分。

这种“没人气,还尽是差评”的状况,是把它推向口碑榜末位的最直接推手。

那么,这些差评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经过梳理,主要有两件大事在8月份集中引爆了舆论。

第一件事,是一次规模非常大的车辆召回。

宝马宣布,计划召回超过23万辆存在问题的汽车。

从道理上讲,发现问题后主动召回,是车企负责任的表现,这本身没错。

但是,这次召回的数量实在是太大了。

23万辆,这个数字让普通老百姓看了心里难免会打个哆嗦。

它不再像是一次小范围的零件更换,而更像是在暗示,产品可能存在系统性的、普遍性的质量隐患。

这就好比我们去一家很有名的大饭店吃饭,如果只是某一道菜出了问题,我们可能觉得是偶然。

但如果饭店突然宣布,因为食材有问题,当天所有的菜品都要下架,那我们肯定会怀疑这家饭店的整个后厨管理和采购体系都出了大问题。

这次大规模召回,严重动摇了消费者对宝马“德国品质、技术过硬”这个金字招牌的信任。

对于那些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买宝马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盆冷水。

华晨宝马8月口碑垫底,品牌光环渐褪,信任危机显现-有驾

如果说召回事件影响的是还没买车的潜在客户,那么另一件事,则深深刺痛了已经花钱成为宝马车主的人们。

一位宝马X3的车主在网上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糟心经历。

他的车,左前大灯在买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反复出现故障,修了坏,坏了修。

最后一次故障发生时,车子刚好过了一年的保修期。

这时候,4S店和官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可以修,但因为出保了,需要车主自己承担费用,报价是2.2万元。

一个大灯,维修费要两万多,这让车主感到既愤怒又委屈。

这个帖子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就是因为它触碰到了豪华品牌消费者最在意的两个点:一是产品的质量到底可不可靠,二是品牌的售后服务到底有没有诚意。

大家为什么愿意多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买一辆豪华车?

图的就是一个省心、一个放心,图的就是它能提供比普通品牌更好的质量保障和更贴心的服务。

可现在的情况是,“一年就坏”的质量让人大跌眼镜,“出保自费”的冷漠回应更是让人心寒。

那种开着宝马的体面感和优越感,在两万二的维修报价面前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被当成傻子宰了”的愤懑。

这件事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一个个例,演变成了一场公众对宝马品牌是否还尊重和珍视其用户的信任危机。

除此之外,报告还提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华晨宝马在品牌形象的维护上做得太不够了。

当负面消息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几乎看不到宝马方面有什么积极、有效的应对。

没有推出什么有吸引力的新技术宣传,没有分享什么感人的车主故事,也没有举办什么有创意的品牌活动来冲淡负面影响。

在舆论场上,它显得非常被动,像一个挨了打却不知道怎么还手的人,任由负面形象不断发酵。

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国产品牌强势崛起,各种新能源车、智能汽车层出不穷,消费者的选择多了,眼光也高了。

大家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一个车标去买单,而是会综合考量一辆车的品质、服务、技术以及品牌传递出的价值观。

华晨宝马这次口碑垫底,无疑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训,它提醒着所有还沉浸在过去光环里的传统豪华品牌,时代变了,如果不能真正地尊重市场、敬畏消费者,那么再响亮的名头,也终有被市场抛弃的一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