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辆新能源潜藏哪些芯片隐患?

6月上旬,国家安全部门发布预警,国产新能源车圈突然被进口芯片远程锁死的风险推到台前,引发行业震动。

数万辆新能源潜藏哪些芯片隐患?-有驾

事情起因是数万辆搭载英伟达等进口芯片的新能源车爆出“突然卡死”风险。去年就有车企遭遇过车机算力异常下降,导航直接掉线,后来查出是进口芯片远程限速,厂商控制接口成了隐患。近期美国的新规又要求所有高端芯片出口必须保留可验证接口,也就是说,不管车卖到哪,终极权限握在供应方手里。更让车企头疼的是采购环节的合规双标,签保密协议时各类参数表一塌糊涂、加密算法看不全、测试数据也只能拿厂商预制的,买的是顶配价钱,给的却是缩水版芯片。

随着这波安全风暴蔓延,国产芯片迎来大翻身。寒武纪的车规芯片签下五家车企,昇腾几乎包圆广州智能网联示范区全部算力。不少工程师实测,国产芯片虽然纸面算力比进口货低15%,但加了三重熔断、远程更新要三方密钥认证,关键场景碰撞预警竟快了3毫秒,高速路上这点响应时间就是生死之差。业内还兴起“透明工厂”模式,车企带着设备进产线抽检,和过去进口芯片连封装车间都不让进简直是天壤之别。

数万辆新能源潜藏哪些芯片隐患?-有驾

细节背后,其实智能汽车安全问题远不止参数或算力。很多人想起2018年博世断供事件,全国一批德系品牌因ECU芯片短缺没法交车,Model 3 直接堆在4S店成了“样车”。电池领域也是一样,宁德时代当年能量密度比松下低20%,现在靠自主研发市占率反超到37%。这样的反转说明,汽车“软硬命脉”不靠供应商良心和表面协议,核心技术只有真正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智能汽车的安全不只是程序和数据,还是“坐在车里的人命”。如果方向盘底下藏着看不见的遥控器,没人能放心开到底。这轮国产替代,从透明检测到多重防护,其实正是为了把关键控制权抓在自己手上。以后无论上路,谁都希望每一次刹车都由自己说了算。

数万辆新能源潜藏哪些芯片隐患?-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