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9X排队等待时间越长,我都快惯把它当春运抢票那么一回事了。哪怕如此,我还记得去年看官方发布会时,心中还暗自感叹,顶配车要是还得排个两到六周,那干脆别买了,反正出手的时机和抢字差不多。可实际情况确实魔幻到让我有点唏嘘,从Max的两周到六周,诚然是常规,但Ultra直接拉到六到十周,甚至还会遇到半年后的春暖花开才能提车的极限场景——这段时间大概就是等待的耐心极限值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跟朋友随意吐槽,朋友说:你说这不是排队拿号的事嘛。然后我就心里咯噔一下:你们以为是在买爆款电影票?其实不然。这叫极氪把配置追求变成了耐心测试,看谁能熬得过去。尤其是Hyper加曜黑最离谱,要你等半年。想象一下,车子都变成了限量版在等,车价还反而节节攀升——这不就像深圳的春运一样,火车票一样难买。
这倒让我想到个问题,哪怕价格差了几万,比如Ultra比Max贵个几万,为什么反而更抢手?这是个挺有意思的逆向逻辑。4S店的销售跟我说,Hyper和曜黑的48V主动稳定杆……其实是因为产能卡得死死的。产能一出问题,那些大单就会卡在这里,交付周期就变成了天际线。据我观察,Ultra避开了这条断链路线,配置还靠谱,价格也只比Max贵了少少,刚好在五十万左右的预算里算是性价比刚刚好的存在,那订单自然就像猛火一样烧起来。
问题来了,为什么超配会比顶配更抢手?我试着分析:它配置不错,价格不算高,交付周期相对短。倒不是说Ultra品质不好,但其实很多人本来也没那么在意配置里的每个细节,只要够用,能尽快提到手才是真的看重。尤其是在当下买车像春运抢票一样紧张的情势里,省心、快摇的选项更讨巧。这也反映一个事实——选装焦虑在反噬车企。
我还想到一个细节,很多消费者明知道要等半年,还是偏要等。你看,有人开着刚提到手的极氪,半年后回头就卖,能多赚个两三万。这种操作让我想起早期茅台排队的日子,买个罐头酒,然后转手又卖给第二个买家。二手市场反倒比官方渠道还火爆,指导价48万的Ultra在闲鱼和瓜子能标出52万以上,车主们在不知不觉中赚了大概两三万块,顺带薅羊毛。这操作,真是让人一边嫌麻烦、一边笑着摇头。
接下来,我有点跳跃,考虑到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的信号。供需失衡、排队时间延长,都说明新能源车的选装焦虑已经开始折损车企的未来。不仅是个别零部件卡壳,比如48V主动稳定杆,后面的电池包、IGBT甚至芯片一旦出现点状问题,那交付时间恐怕要长到科幻小说里的地步。消费者怕等,宁愿付高价卖二手车,也不想耗费半年的等待时间。时间成本在新能源车换代的节奏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试着想象,未来如果生产线再加快点,会不会出现像春节抢票的新常态?如果车企不能有效提高产能,按目前这种高需求+供应不足的状态,买车变得像过年抢红包一样刺激,二手市面也可能会出现泡沫。想想去年某款热销SUV出现倒挂现象,价格倒挂几千甚至上万,这说明市场的供需失衡越来越明显。
你会不会疑问,这种状况是不是会持续?我猜测,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尤其是在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还没完全成熟、量产还在爬坡的阶段,供给不稳,谁都走不了太远。但话又说回来,车企也不会傻到坑自己,产能困难也是有缓解期,关键在于政策补偿跟得怎么样。
这中间有个细节,近期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朋友说:买车不就是个折腾?还不如现金换电池,干脆专注性能。其实我挺认同。对于消费者,提前算好需求,早点锁单,可能就能避开等到要死的悲剧;但又有人觉得,等的时间太长,油也油不起,焦虑都变成焦虑症了——或许这就是新能源的升级痛。
对车企来说,要不就得把产能问题搁在台面上坦白讲,要不就得用政策或补偿措施来平衡,让用户不至于因为不能随时购买就转向二手市场的倒挂。实际上,时间是否能拉长,取决于他们后续是否能快速补上短板。想象一下Hyper和曜黑不再是传说中的顶配,二手市场还能坚挺多久?是不是会出现泡沫?都有待时间来验证。
其实我觉得,这次排队热还会不会继续蔓延到别的品牌?像蔚来、小鹏这些,问题是不是也一样?他们会不会也面临产能闸门?或者说,这都只是个自导自演的局?
车子不是虚拟货,它背后是大面积的产业链支撑。不成熟产品、供应链不足,早死早死,晚死也难免。正如我之前看到的销售说:极氪这批车,还是太年轻,没成熟成熟、都是自导自演。这话虽然偏激,但反映了行业的脆弱和不成熟。而且这只会让等待和加价买车成为常态。
难道车厂就没有想过,要让用户的等待变虚拟卡片?还是说,等待以后,那一刻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新品体验?(这也是个有趣的问题吧)
所以,话到极氪的供应链,能不能快点补上?二手市场,到底还能多坚挺? 这些排队现象是不是会一直‘持续’?我不知道。其实我只想知道,你会不会也开始琢磨,下一步该怎么打破这场等待的游戏。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