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奕派008的时候,有好几个功能以前从没用过,也没啥概念。有了之后,才觉得配置高了点,但到底实操体验咋样,我心里还真没个清楚。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们逐渐变成了开车的隐形助手,甚至可以说,成了日常的必备利器。
一、ACC自适应巡航
我本身就不太喜欢跑长途,也没开过轩逸的定速巡航。媳妇的cs35plus倒是有定速续航,跑高速时用过几次,但感觉没多大用处。反正我觉得,没必要追求太高的配置,特别是觉得别的车那个功能用不惯,没啥特别体验。可是一次高速路上,车流还算平缓,我心血来潮试了一下自适应巡航,心里还有点紧张。毕竟以前只用过那种简单的定速,没啥技术含量。而且我还担心它会出错,会不会突然卡死在某个点上。
结果出乎意料。用得多了,已经可以很自然地信赖这个东西了。只要车速在50-100公里之间,开区间限速的时候,我就会用。开着,脚不用踩油门或者刹车,只要跟着道路走,方向盘稳稳当当。刚开始试的时候,心里还老担心会突然涨到太快或者跟不上实际情况,但实际上,只要车况正常,没有突发情况,挺顺的。有几次遇到前车减速,车子会自动提前减速,感觉,嗯,这个真的是智能了很多。这点让我觉得,未来的车,可能不用老盯着方向盘,也不用不停用脚死磕。
不过我自己还没彻底放弃手动。毕竟,万一出现故障,或者路况复杂,比如紧急刹车或者突发情况,还是得靠自己。对比那些用惯了定速的朋友,我觉得自适应巡航更靠谱,也更人性化。
二、语音控制
这个功能,我刚开始压根不怎么用。毕竟,从前的车,连点语音指令都没有,更别说用它打开空调或者导航了。开车出门,我一直是用手按按钮操控,懒得研究。刚买车头几天,觉得用语音控制是个稀奇玩意。那会儿,开车出地下车库,试着说句打开空调,24度,二级风,内循环——哎,车机还挺听话。虽然偶尔会识别错,比如把二级风听成第一风,然后我还得再骂几句,但大部分时间都挺顺的。
我还记得某次带朋友去吃饭,她说:你这车怎么这么智能,用起来跟手机一样。其实一开始我觉得也没啥了不起,就是个便利罢了。导航方面,直接导航到XX比我手动输入快多了,不用动手,点点手机、说几句,几秒钟搞定。虽然语音识别还是有点瑕疵,有时候识别不准,搞得我得再重复一遍,但大概一半时间都还挺顺的。
这个功能我还发现了点小乐趣:有次我边开车边说:嘿Siri,给我放首歌。结果车载CarPlay直接旋律响起,我心里偷笑:这下可以边听边聊天了。不过偶尔想刷歌,或者犹豫要不要换副歌曲,感觉有点像在跟自己聊天。你们有没有试过,跟车里的语音助手对话到半天,结果它答不上来?那种体验,挺搞笑。
三、方向盘加热
这就得说说现在的天气。刚开始觉得,开车用不用方向盘加热无所谓,不就是个标配罢了。可到冬天一来,这个功能就显得超级实用。前几天,我还在北方待着,零下十几度,一上车就觉得手都能冻僵。之前只要暖风开久点,电耗就大得吓人,所以觉得暖手其实不那么重要。但自从用上方向盘加热,不得不说,这直接改变了我对冬天驾车体验的看法。
开车的时候,手在温暖的方向盘上,特别舒服。而且,觉得不用一直盯着空调出风口,也方便。早上起得早,手都冷得发抖,打开方向盘加热后,手就变得暖和很多。有次,我跟朋友讲:你们知道吗,现在零下十几度,开着车手都不觉得冷了。他笑着说:那你是不是太懒了,直接开暖风就露馅了。我也有点担心这个功能会带来电池电耗增加的问题,毕竟电动车嘛,电池利用率很关键。
经过几天的体验,我发现暖和手确实比其它任何事情都实在。每次回家,我都惯性地按下方向盘加热,好像就把冷冻这事儿甩出脑后。这个功能要是能调节温度或者自动感应温暖,可能会更妙,但现有的设置也很好了。
四、CarPlay
这个功能,刚买车,没怎么上心。手机用很多,尤其是Apple,惯了无线投屏、Siri这些,但用起来觉得挺惯。我很快就决定试一试CarPlay,结果发现比想象中还方便。
最开始觉得:没啥大不了的,就正常连接手机。可是后来用惯了,每次上车,CarPlay自动就会链接,音乐、导航,什么都在掌控之中。用语音叫:嘿Siri,导航到海边的那个咖啡馆。——一下就出来几条路线,不用我再瞎点。听歌也方便,播放我收藏的歌单还能节省不少时间。
有趣的是,有次我在开车,手机响了,我说:嘿Siri,接个电话。对方是我朋友,说:你这车还挺智能,就是操控挺方便。我觉得这是烧了点流量,但用起来,真省事儿。只CarPlay偶尔会出现断线、卡顿的情况,也不太清楚是不是软件的问题,但大局上来说,体验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
五、540度透明底盘
这个功能倒是让我印象深刻。有次在烟台狭窄的老街区,本来是挺担心会刮蹭到两侧车的。因为,那个地方车都停得乱七八糟,进出特别困难。开到一半,我突然想到,启用这个透明底盘的影像看看情况。
真的一用,感觉像电影里超能力那样:通过屏幕可以看到车底、侧边的情况。刚才我还在翻相册,看到一张我拍的照片,是老家的缙云路牌,挺有意思。开启后,边靠边停车,掌控感骤然增强。路边物业的车、反光镜角度不佳,这个影像帮了大忙。
要说缺陷,也不是没有。有一次在停车位调头的时候,屏幕突然卡顿了几秒,还以为真能看到车底0.1厘米外的细节,其实也就是个影像效果,但反应快了不少。你们觉得,未来这种视觉透明的技术,有多大用处?或者说,能不能把这个用在倒车影像上,让影像变得更全景点?我得承认,有点期待。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你们平时开车,最常用哪个功能?有没有觉得哪个功能最奇葩或者特别实用?我觉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一方面是便利,但总有点被惯坏的感觉吧。
(略微跑题)
其实我还想说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智能配置,到底还是玩具多点,还是未来会变成刚需?我有点模糊,毕竟体验差别太细腻了,没有大规模的样本,也不敢妄下结论。也许真要问开车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安全、可靠,别让这些高科技变成麻烦制造者。
结尾,反正我也没打算用完这些东西就停下来。有时候开车到夜深人静的路上,又会想:我们用这些科技,真的是为了方便,还是想逃脱点人性化的限制?这也是个问号。你们有没有觉得,未来的驾驶,可能会不一样?或者,还是会有人坚持纯粹不依赖智能?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