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P7上市当晚,何小鹏答记者问

P7发布会当晚,何小鹏、P7产品负责人Nick和造型中心总经理王谭产品接受了包括《云见 Insight》在内的多家媒体小范围群访,要点如下:

一、关于P7

1.P7会有现车

这次P7会提前生产一些车,将来交付的时候会有部分现车。以前逻辑是先下定,再锁配、下单、生产、物流,很难准确预计产能。现在我们会提前大范围向用户了解喜好,提前生产部分现车,用这样的方式解决第一期的产能问题。

第一期产能是最困难的。因为造车新势力跟传统汽车企业不同,他们生产之后卖给经销商,经销商会囤货,我们不囤。他们的库存期有时候是两个月、三个月、五个月,我们大概只有0.35个月,因为我们就是要非常短的库存期,除了提前生产的少量现车,都是下定了再去生产。通过这样的循环尽量降低经销商、供应链和我们的风险。

2.希望P7重回三强

我非常期望P7重新成为小鹏的图腾,重新进入20万级以上市场的「三强」,以前是「一强」,后来小鹏P7跟比亚迪汉冲进去变成「三强」。随着全新P7发布,我认为小鹏P7又会重新进入到“三强”的体系。

3.P7、P7+、P7i

P7和P7i都是第一代的P7。新P7可以认为是P7i的下一代。P7+跟P7都是P7的大家族,都是5米长,都很科技。P7+面向家庭,更关注空间、舒适;P7更关注颜值、运动、个性(的需求)。

4.P7更大了(Nick)

这次要比老一代 P7 加了10mm的轴距,主要考虑两点,第一是之前P7二排空间不好,这次二排空间做得很好,513mm的坐垫长度下,还有120mm的膝部空间,1米8的人都很舒适,主要考虑全家出行的需求和之前用户的痛点。

第二是考虑造型诉求,轴长比,就是轴和车长之间的比例关系,考虑到「左手科技右手艺术」,所以我们跟造型同学一起逐步优化尺寸。

5.短板、中板、长板

在这一次(全新小鹏P7)的高度上,我认为比五年前的小鹏综合能力,也就是短板、中板和长板,都有极大提高。其实有时候企业容易被看长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另外两块板,一个是短板,因为木桶理论中短板最可怕;第二是中板,有公司认为70分是中板,有些认为可能75分、80分才是中板,我认为把中板平均拔高也很重要。

二、关于自动驾驶

1.未来算力会跳跃式增长

我给内部的要求是「VLA是更安全的司机,VLM是更聪明的管家」。今天的算力看起来比以前的车提高了10倍,我认为5到10年后的算力可能比现在的车再提高10到数十倍。「强算力」不光是小鹏,明年美国友商也会有很强的算力。这个算力变化是超级跳跃性的,不仅仅是增加百分之几十,而是变化会非常快。算力会在明年、最晚在后年让所有的车厂看到巨大的价值,也会跟进巨大的变革。

2.图灵芯片已经上车,正在攻克软件

图灵芯片去年8月份就流片成功,10月份就上车了。我们期望这个月(8月)内可以让G7的用户开始小范围体验。硬件的推进已经在前几个月解决了,现在正在攻克软件。实际上,自研算力的价值非常大,美国的友商用不高的算力做出极其不错的效果,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在自研算力,而不是仅仅在模型上。所以算力自研的价值可以放大第三方算力的数倍价值,这个很难,但很有价值。所以我非常有信心说,小鹏的智驾在不远的将来会是断代式领先,是非常确定的态度,而不是正在探索的态度。

3.算力更大,更安全

我们为什么要超高算力,比如有人在高速上以 200 公里的时速开高速辅助驾驶,现在很多解决方案都不安全。我们在德国卖车,德国很多人习惯用很高的时速行驶,要在高时速情况下解决高速辅助驾驶安全系数的问题,算力要很大,即使高速都要很大。所以我们对主动式安全、智能辅助驾驶安全的综合要求是全面在提高的,因为小鹏所有的产品,包括 Ultra 都在考虑全球化。

4.All in纯视觉

关于激光雷达还是视觉路线,去年大家从我们产品上已经看到变化,而且不光是现在的智能辅助驾驶,包括下一代的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我们都是全视觉(技术方案)。以前的视觉(技术方案)做得不好是因为算力太弱,它看到的东西既没有足够的像素点阵,又没有足够帧率,还没有时空的逻辑,所以不行。

举个例子,将来(汽车)能不能看到路上有一颗钉子可能会扎胎,将来的视觉有可以做到;能不能看到一个沙井盖被挪动了一部分,车可能掉下去,将来的视觉有可能做到,但激光雷达很难。所以视觉(技术方案)的上限远远高过它(激光雷达方案),我还是很坚持认为,到2027年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了,今天还可能是个问题。

5.设计要更多投入

我们一年在自动驾驶上训练的费用都可以花接近20个亿,既然造型造得好,为什么不舍得花20亿?我没看到中国哪一个公司在设计上一年花20亿。

换个角度,用户买车(的考虑因素)前三或者最差前四,设计肯定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没有同等研发投入呢?所以我用这样的逻辑跟内部说,以前说(比如)科技达到A,成本达到B,其它达到C,然后尽量把造型做好;以后是造型做好的情况下把科技做到A,成本做到B,用户地位做到C,都要吻合好。所以我们给了造型更高的权重、更多的资源。我们最近在上海租了两栋楼给造型团队,最好的资源、待遇都会给到造型,先在中国把它做好。首先是给它优先级,更好的成本,更好的resource(资源),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所以我们只是在原来的权重分配上不够对,现在平衡了一点,实际上科技的投入还是高于设计,但设计的投入要增加很多才对,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6.软件、硬件、全球质量都要做好

安全有很多方面,比如质量、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整个质量的保证从最源头到最后端的市场,这个闭环该怎么做好?这个闭环里该花什么样的资源去获得什么样的价值?我觉得造车新势力正在解决原来的汽车厂商「以硬件质量为主」的问题,现在变成了「软件质量+硬件质量+全球质量」,在中国的质量跟很多国家的质量还不一样,所以如何把这三者,也就是硬件、软件和全球的地域性平衡好——除了地域性还有法律法规的问题——把这些都平衡好,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考验。

为什么我们要行稳致远,我们在欧洲做到今年第五年,才真正开始进入欧洲,前面四年全部在打基础,所以走稳一点会更安全。

三、关于商业

1.造车有几十块板,不能有短板,必须有长板

我自己认为安全、品质是基础,没有这两个什么都不用干。但同时设计、科技、品牌,还有经营能力、商业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什么都做得很好,但什么都很贵,也很难。所以造车就像是永不停止的马拉松,是超级大的木桶,一般的木桶可能 17、18 块板,而造车是「几百块板、无一短板、必须还有长板」的组合,这是强科技研发的事情,我认为造型、设计就是科研,不仅仅是艺术。我一直在说,把一个漆做得好看,是科研加艺术的组合,不仅要想到,更难的是要做到,想到+做到才有可能做好。

2.大家都在血海里努力游

恭喜蔚来在L90上做得非常棒。但我认为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我们还在“血海”中,甚至现在还没有游到红海。不管是小鹏还是其他车企,大家都在努力游。

3.最近两年做好四件事

我对内部说,期望最近两年在一个节奏下做好四件事情,这个节奏是「行稳致远」,就是走慢一点,多把基础做好,把品质做好。我们要做四个东西:

第一是技术第一,我认为设计也是一种技术。
第二是组织要做到第一,团队、效率、群体效能。
第三是商业化能力要做好,商业产品怎么定义,商业利润怎么做好,怎么省钱,怎么花钱和怎么赚钱。

最后是全球化的综合能力,这非常困难。很多人说中国现在新能源汽车很好,能打向全球了,实际上从全球市场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是比以前好很多,但真正的实现全球化,还要认真学习10年甚至到20年。

4.四季度盈利

盈利的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对外公开的承诺,就是今年4季度第一次季度盈利,我们继续向这个目标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