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这爆料绝对劲爆!
懂车帝组织了一场智能驾驶摸底测试,结果,36款热门车型几乎全军覆没!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先前高调联名的央视,转眼间就撤掉了名号!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是怕惹麻烦上身,还是另有隐情?
这场号称“史上最严”的测试,如同利刃般撕开了智能驾驶华丽外衣下的真实面目。
封闭高速模拟各类险象环生的突发状况,诸如夜间施工区域骤现卡车,或者百米内前车瞬间消失等极端场景,光是想想就让人捏一把冷汗!
可结果呢?
两百多次撞击测验下来,成绩令人咋舌!
夜间高速躲避障碍的成功率不足半数!
孩童突然横穿马路,能及时刹停的也仅仅过半!
问界M9竟以60多公里时速直接撞了上去,小米SU7更加糟糕,制动系统失效,径直撞向目标!
这场景,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当然,也有例外,特斯拉Model X勉强算得上优等生,在城市路况下表现尚可。
埃隆·马斯克那家伙,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四处宣扬:“即便没有国内数据,照样能拿第一!”这凡尔赛的做派,也是没谁了。
然而,央视悄然撤名的举动,才是这场风波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起初,宣传文案上“央视新闻携手懂车帝”几个字格外醒目,可转眼间,立即划清界限,仅留下“懂车帝”独自应对。
据传,此举是为了避免官方媒体身陷商业评测的争议漩涡,坚守客观中立的立场。
这公关速度,堪比光速!
懂车帝连忙解释,称并非官方排名,然而网民并不买账!
有人评论道:“测试标准缺乏统一,如同用不同试卷考核学生。”一语中的,直击要害!
当今网友个个都是福尔摩斯,谁也别想蒙混过关。
面对“频繁碰撞”的质疑,华为系并未陷入无谓的争辩,而是直接亮出实打实的数据:高达九成以上的用户活跃度,累计十几亿公里的辅助驾驶路程,以及数百万次的主动避险操作!
这些数据,相当于绕地球数万圈!
这无疑是在用实际路况数据,反驳封闭测试的局限性。
更为有趣的是,有用户上传了实地测试视频,问界M9成功避让高速路上失控的货运车辆,识别出田埂上的耕牛,与先前测试中“人为干预方向盘导致撞击”的情形形成鲜明反差。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实属耐人寻味。
此次测试,争议焦点在于测试标准的差异。
车速不一致,跟车距离不同,就连场景设定也备受诟病,被指超出安全范围。
这好比让刘翔与普通人赛跑,还给他加上负重,公平何在?
正如《庄子·秋水》所言:“夏虫不可语冰”,测试标准的不统一,如同对牛弹琴,难以服众。
各家车企的反应也颇为有趣。
特斯拉对名次不以为意,强调安全永无止境,还拿出数据佐证其辅助驾驶更为安全。
岚图则显得诚恳,坦承行业存在短板,提议将部分安全功能纳入国家标准。
广汽丰田也来凑热闹,宣传自家车型,还不忘提醒各位,辅助驾驶终归是辅助。
其他几家,想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此事亦警醒我们,眼下不少车企热衷于吹嘘自家的智能驾驶技术多么先进,可实际测试下来,却连及格线都难以达到!
这明显是过度营销所致。
监管部门也开始有所行动。
重申一旦发生事故,驾驶员责无旁贷!
甚至打算更改名称,不再使用“自动驾驶”一词,改为“辅助驾驶”了事。
其用意不言自明,那就是别再忽悠消费者了!
归根结底,智能驾驶再智能,也只是辅助工具,无法完全取代人。
算法再精妙,也无法媲美人类的判断力。
试想一下,紧急时刻,留给你反应的时间仅有一秒,这简直是玩命!
央视的退出,是官方机构对商业测评持谨慎态度的体现;华为用数据说话,是对真实驾驶环境价值的有力声明;懂车帝的测试,则暴露了技术与安全之间存在的鸿沟。
当马斯克志得意满,余承东不置可否,岚图呼吁设立安全基准……诸位看官,你们认为谁更有道理呢?
这次测试,也让人们得以窥见国内智能驾驶的一些现实问题。
好与不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而言之,辅助驾驶并非自动驾驶!安全驾驶,终究还需依靠自身!
所以,车友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之时,务必保持警惕,切莫将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冰冷的机器。
切记,行车安全至上!
大家以为如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