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假期刚开始,各大新势力车企便争先公布了9月的销量成绩单,这场“金九银十”的角逐战一结束,市场格局便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本稳坐头部的品牌位置调整了许多,零跑一跃成为榜首,小米超越理想晋升前四。这样的结果说起来还真是让人有些意外。
先来看这匹黑马——零跑。9月它交付了66657辆,同比几乎翻了一倍,成为首个单月销量突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这样的成绩背后,零跑可没少下功夫:针对特定车型和换购用户推出了补贴政策,还设计了不少年轻人感兴趣的促销活动。在慕尼黑车展上,它不仅亮相了全球车型Lafa5和高端车型D19,还借助“第100万辆车下线”的宣发提升了品牌声量。不过,卖得好的核心还是靠它的几款主力车型,包括C10、今年7月改款的C11、7月发布的B01,以及4月推出的B10。
尤其是C10,以往只有高端车型才配备的激光雷达,如今被下放到了价格仅12万的入门车型。这一策略非常精准地击中了用户对实用性和性价比的追求。虽然零跑的品牌热度比不上那些依赖粉丝群体或智能驾驶技术的品牌,但实打实的销量还是让它站稳了脚跟。不过,零跑并非高枕无忧。就在“第100万辆车下线”那天,它因百万级合同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连创始人朱江明都被限制高消费。虽然这些问题未对现有销量造成影响,但未来它要冲击高端市场,比如D19试图拿下25万到30万元区间的份额,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观察。另外,与汽车巨头Stellantis的合作进展也是它未来发展的关键点。
接下来看看排名第二的小鹏。它9月交付了41581辆,这是首次突破4万的纪录。不过这个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是“砸钱”换来的。9月初,小鹏推出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波金融政策:5年零息零首付零手续费,最高贴息高达55700元,还能与最高25000元的以旧换新补贴叠加,最终部分车型优惠金额超过8万。凭借这样的促销,小鹏主力车型MONA M03单月交付破万,但其他车型表现平平,比如此前备受期待的新P7,每月订单仅三四千,热度逐渐减退。另一方面,小鹏在9月底宣布进入瑞士和奥地利等欧洲市场,同时推出2025款G6和G9。但业内人士指出,欧洲市场短期内恐难贡献显著销量和利润,小鹏在海外的布局仍处于烧钱阶段。更重要的是,虽然M03能走量,但利润空间偏低,年底即将推出的大增程车则成了能否稳住局面的关键。若其未能打开20万元以上的市场,仅靠促销维持销量将加剧盈利压力。
第三名问界的表现也值得注意。9月交付40619辆,虽增长速度不快,但含金量极高。问界的两款高端车型——M9和M8,分别是50万以上和40万以上市场的销量冠军,这两款车贡献了约80%的销量,显示问界已稳扎稳打在30万元以上市场立足。此外,9月下旬新M7上市,定价27.98万至37.98万元,仅用1小时便拿下3万台订单。业内评价,新M7的优势在于宽敞的尺寸、出色的智能驾驶体验以及与华为生态的深度融合,预计月销稳定在2万台问题不大。不过,鸿蒙智行9月全系交付了52916辆,其中问界占77%,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华为需要问界这个成功案例来证明智选车模式的可行性,但同时也希望降低依赖,因此推出了智界、享界、尚界等新品牌。可见,新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仍需时间积累,比如尚界H5定价15.98万至19.98万元,但大定仅1万台,与新M7的表现相距甚远。
再来说小米。这次它的成绩也令人眼前一亮,9月交付首次突破4万辆,比8月增长显著,直接超过理想跻身前四。小米之所以能迎来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产能逐渐跟上,SU7和YU7两款车型已实现规模化交付。但同时,它也受累于订单积压的问题——SU7标准版需要等待约9个半月,YU7更久,提车周期甚至超过一年。此外,9月小米因智能驾驶功能问题召回超过十万辆车。虽然官方表示通过软件升级即可解决,但此事难免在舆论场中引发讨论,影响部分潜在购车用户的信心。对于小米来说,目前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市场热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确保质量与产能齐头并进。
至于蔚来和理想,两个处于转型期的品牌表现不一。蔚来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但排名掉到第五。其多品牌策略开始见效,子品牌乐道贡献了15246辆,占比约44%,但环比下降7.2%,显示前一个月冲量后又回到常态。蔚来本体交付了13728辆,环比增长30.4%,主要归功于全新ES8的上市带来的销售增长。不过,“金九银十”这样的关键节点,乐道销量下滑仍是个警示。此外,蔚来品牌反弹迹象显现,但离月销2万+的巅峰仍有距离。想稳住局面,还得依靠强产品和服务优势的持续发力。至于另一子品牌萤火虫,共交付5775辆,虽然数字不高,但增速在三个品牌中最高。
再来看理想。它9月交付33951辆,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排名第六。一季度总交付93211辆,虽超公司预期,但问题仍不少。老车型销量乏力,眼下只能寄希望新车i6的表现。9月销量看来是季末渠道冲量与i6短期热度的结果,但未来i6能否消化理想L6的起步价重叠问题,仍需持续观察。此外,L6的销量也在下滑,竞争压力逐渐加剧,尤其是在零跑C16和问界新M7等竞品抢占20万价格区间后,理想的L系列产品力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
整体来看,今年9月较去年发生了显著变化,零跑跃居榜首,小鹏和小米挤入头部,而蔚来和华为鸿蒙智行则凭借多品牌版图覆盖市场。进入10月,几个趋势值得关注:增程技术开始普及,不再是过渡方案;传统豪华品牌发力中国市场,智能化追赶速度惊人;市场进一步细分,高端技术逐渐惠及平价车型。
未来几个月,新能源市场头部六强的排序仍然充满变数。最终的赢家,不仅要善于规模化控制成本,还须拥有技术创新实力和多品牌覆盖市场的能力。毕竟在当前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赛道上,仅凭单点优势已然不足,全面均衡发展才是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