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L4级智能泊车重塑行业标杆,开启智驾新纪元

2025年,智驾已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核心考量。在L1至L5的自动驾驶分级体系中,L4级被视为技术落地与责任划分的双重拐点——在特定场景下,车辆可完全自主操作,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比亚迪以“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辅助系统为突破口,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技术,并推出“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政策,重新定义智驾的价值边界。

比亚迪L4级智能泊车重塑行业标杆,开启智驾新纪元-有驾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的跨越

比亚迪智能泊车系统的突破,源于其分层技术架构与全栈自研能力。天神之眼系统分为A、B、C三大平台:

· A版(DiPilot 600):搭载三激光雷达与双Orin X芯片(算力508TOPS),支持无图城市领航与易四方泊车,适用于仰望U8等高端车型;

· B版(DiPilot 300):单激光雷达与Orin X芯片(算力254TOPS),覆盖腾势及王朝/海洋网高端车型,实现高速与城区NOA;

· C版(DiPilot 100):纯视觉方案(5R12V传感器组合),以海鸥、秦PLUS等10万级车型为载体,将高阶智驾技术下探至大众市场。

比亚迪L4级智能泊车重塑行业标杆,开启智驾新纪元-有驾

在泊车场景中,比亚迪通过三目立体视差BEV感知网络与端到端大模型,实现360度环境建模与拟人化决策。实测数据显示,其泊车成功率达99%,可应对偏置泊车、窄车位(车宽+0.3米)、悬空障碍物等超300种复杂场景。例如,腾势N7在“断头路车位”测试中实现100%泊入成功率,夜间80km/h时速下对两轮车侵入车道的AEB刹停响应,更验证了其低照度环境下的可靠性。

责任承诺:从技术自信到用户信任的跨越

比亚迪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参数,更在于责任机制的革新。根据其政策,中国市场的天神之眼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产生的依法应由本车承担的损失,无需通过保险流程,可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处理。这一承诺包含三重意义:

1. 法律框架的突破:首次将L4级责任划分引入量产车,明确车企在系统异常导致事故中的主体责任;

2. 用户体验的优化:绕过保险流程,避免用户次年保费上涨,简化售后路径;

3. 技术可靠性的背书:日均5.6万次泊车数据训练、超100万保有量的车云数据库,为算法迭代提供底层支撑。

行业启示:从功能竞赛到责任生态的跨越

比亚迪的“技术+责任”双轮驱动战略,正在重塑智驾的竞争逻辑。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指出:“在地下车库、园区等封闭场景中,L4级泊车的可行性远高于城市道路,比亚迪选择务实路径,体现了技术落地的智慧。”

数据印证这一判断:2025年7月,比亚迪完成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OTA升级,新增三速泊车、车头泊入、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等功能,并优化悬空障碍物识别。此次升级覆盖A/B/C三大平台多款车型,推动L2+级智驾渗透率从14%提升至30%。

比亚迪L4级智能泊车重塑行业标杆,开启智驾新纪元-有驾

未来展望:全民智驾时代的序幕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提出“全民智驾”三大底气:庞大的数据优势(中国最大智驾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的智驾研发团队(超5000人)、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如今,这些积累正转化为市场优势:天神之眼车型保有量突破100万辆,覆盖7万至百万级车型,真正实现“智驾平权”。

在政策层面,工信部等四部门推动的“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也为比亚迪的技术落地提供土壤。清华大学智驾研究所专家认为:“比亚迪的兜底模式,可能使车企年均增加2-3%的售后成本,但带来的品牌溢价可达5-8%。”当技术自信转化为法律承诺,这场关乎信任的博弈,终将重塑行业规则。

2025年,买车看智驾,而比亚迪正以L4级智能泊车为支点,撬动全民智驾的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