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个曾经徘徊在二线阵营的品牌,如今以月均超过4.8万辆的成绩,将鸿蒙智行、理想等强劲对手甩在身后。零跑在今年上半年稳居新势力车企销量榜首,这是如何做到的?】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2025年上半年,零跑累计交付22.16万辆,同比增长155.7%。其中,今年6月,零跑交付4.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38%,不仅实现了连续3个月单月销量超4万台,同时在今年“期中考”中位居新势力销量第一。
零跑从车市小透明变成新势力销冠,这一路妥妥的爽文剧本。
怪不得,零跑董事长朱江明在零跑新C11发布会上感慨:“致每一个不被看好的,致每一个越来越好的你。”事实确实如此,在新势力品牌的十年沉浮里,一直不被看好的零跑,切切实实的给市场上演了一出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
我们都很乐意看逆袭爽文,然而市场注定是一场永不停歇的生死大逃杀,零跑现阶段领跑只是序章,江山代有才人出,作为上一位新势力销冠的理想目前在纯电市场苦寻出路,零跑能否在残酷的淘汰赛中守住王座?
如何提升盈利能力?
零跑确实是新势力中最能走量的品牌,然而对于零跑的现实情况,我们可能需要打碎“走量=赚钱”的传统认知。
零跑汽车在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毛利率等核心指标都创历史新高,营收达到1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1%,毛利率为14.9%。
由于零跑从创立之初,便将全栈自研和技术作为品牌发展的核心。因此,零跑难免需要通过快速放量来摊薄研发费用和制造成本。然而,零跑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样保持走量优势,但并未能降低成本,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正盈利后,今年第一季度又出现了1.5亿元的亏损,尽管亏损幅度同比收窄了86%,可持续盈利确实是零跑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尤其是2025下半年,随着传统品牌在价格战中的优势不断放大,市面上增程产品越来越丰富,零跑这种长期以价换量的行为,能不能支持品牌长期健康的发展,确实是未知数。
当然,零跑第一季度的亏损,同样对品牌摸索盈亏临界点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第一季度零跑共交付了8.75万辆,而从4月~6月零跑累计交付13.4万辆的成绩来看,多出的4.65万辆成为了零跑是否能在Q2实现盈利的关键。
另外,由于朱江明在创立零跑汽车时还有一个战略选择,成为Tier1,因此零跑也是具备Tier1基因的OEM公司,零跑的另外一部分营收,同样可以在自研核心零部件、电气架构中获取。
对于现阶段的零跑而言,销量的领先,不等于盈利模式已经闭环。零跑想要突出重围,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毛利率、营收渠道以及抗风险能力等。
如何提升品牌力?
对于零跑汽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已清晰意识到,并明确未来会从“提升品牌价值、技术创新降本、保值保量打造爆品、加速国际化”四个维度发力。
尤其是零跑长期依赖走量的市场策略,已经在目标群体中烙下了“高配低价”性价比标签,在市场抢占期,使用低价策略确实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走量策略也对品牌价值也造成了明显的约束。尤其是随着产品价格的上涨,产品配置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要知道高端品牌或者高端车型,之所以称之为“高端”,并不在于配置的简单堆砌,更多是品牌溢价、服务、情绪价值以及仪式感的体现。
通俗点说,我们可以将零跑理解成“车企版拼多多”,零跑有技术,有战术,通过精准满足县城中产的“白牌”需求,快速走量。可是品牌不是“白牌”,品牌更注重的是长期发展,因此未来零跑在品牌价值上的提升,更应该注重类似“技术男”的“成本狂魔”的标签打造,而不是当消费者谈及零跑时,第一个反应就是便宜。
品牌标签是目标用户,通过持续体验沉淀出来的认知,对于零跑这种已经构建起产品能力、研发能力和稳定交付能力的车企而言,该如何从“可以选择”变成“值得信赖”,必定是一场长期的斗争。朱江明曾说过,“想要成为中国的丰田”,他更加看重的是丰田长期以来的信赖感。
如何加快“出海”?
零跑想要守住新势力销冠的宝座,除了要处理好国内市场盈利和品牌上升问题外,出海销量同样是必经之路。
2023年10月,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全球战略伙伴关系,2024年5月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共同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零跑通过轻资产出海的模式,在今年1-5月以1.72万辆的成绩,成为中国新势力品牌出口销量冠军。值得一提的是,零跑同样是英国、德国、西班牙等10国的新势力销冠。
从数据来看,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业内对于这种合资出海模式的稳定性存疑,就连零跑汽车联席总裁武强都承认“海外市场虽然得到了Stellantis集团的助力,但是更应该看到挑战,而不是满地黄金。”
自主权力是零跑出海面临的第一大挑战。Stellantis集团占零跑国际51%的市场股份,这意味着产品定位、定价等话语权方面零跑都要做出让步。如此以来,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能不能继续走性价比路线、海外特供车型研发费用能不能通过足够厚的利润摊薄,就是零跑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
借力上岸之后如何实现本土化作为零跑第二个挑战。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能够合资出海,究其原因在于零跑看上了Stellantis集团的本土化销售体系,毕竟如果是中国车企独资出海,想要解决销售渠道、售后服务、汽车金融以及物流问题,是相当费时费力的过程。至于Stellantis集团选择零跑,莫过于极具性价比的三电技术和平台架构。
在现阶段“大集团、小零跑”的形式下,零跑想要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本土化特色,最好的状态就是“干中学,留一手”。毕竟,谁都不清楚,未来零跑和Stellantis集团会不会一直和睦相处,要知道Stellantis集团和中国车企合资的公司,无论是广汽菲克还是长安标志雪铁龙都是命运多舛的一档。
点评
在新势力品牌成长起来的十年间,零跑确实显示出极具韧性的周期穿越能力,前十年零跑用极致的性价比,为品牌在市场谋得一席之地,但未来十年甚至更远,零跑会一直留在新势力阵营的头部吗?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