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C10交付量破4.5万台,毛利率冲上14.9%——它没打过一次价格战,却成了2025年最“贵”的新势力。
各位车友,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新能源车圈越来越“卷钱”?不是拼技术,而是拼谁更“贱卖”。动不动就官宣“全系降价2万”,搞得像菜市场砍价。但就在这个人人自危、销量靠补贴撑的节骨眼上,有一家车企悄悄干了一件大事:2025年5月,交付45067台,连续三个月拿下新势力销冠,毛利率还创下14.9%的历史新高。更狠的是,它从不参与价格战,反而靠“贵而不贵”赢了市场。
它就是零跑,一个把工程师请上发布会C位的品牌。
一、不靠“背刺”用户,靠“背调”技术
很多人说零跑是“价格屠夫”,我试驾完C10后只想说:它杀的不是价格,是“信息差”。
比如C10这台车,外观看着低调,但风阻系数做到0.255。什么概念?比Model Y还低。你可能觉得0.01没差别,但实测高速续航直接多出30公里。这不是玄学,是空气在“省油”。设计师告诉我,连后视镜造型都用风洞吹了上百次,就为了少刮一点风。
再看内饰,没有堆满屏幕,中控就一块15.6英寸屏。但你点开系统,丝滑得像德芙巧克力——背后是那颗自研的“凌芯01”芯片在撑腰。很多品牌用现成方案,系统越更新越卡;零跑偏要自己写代码、做架构,结果就是系统响应快、故障率低。一位老车主跟我说:“开了两年,没重启过一次。”
这背后,是5000名工程师十年磨一剑的“全域自研”。三电、智驾、座舱、电子架构,六大核心全自己搞。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把成本压到最低,把质量抓到最牢。65%零部件自研自制,换来10%的性价比优势——这比靠裁员、降配换来的“低价”,体面多了。
二、试驾C10:它不“炸”,但很“稳”
我开着C10跑了一圈杭州湾高速,全程开启L2级辅助驾驶。很多人觉得L2就是“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但零跑的Leapmotor Pilot 3.0有点不一样。
比如变道,它不像某些车“咔”一下切过去,而是会观察后车速度,慢慢切入,像老司机一样有分寸。过弯时车身侧倾控制得极好,底盘调校明显偏向舒适,但又不失支撑性。我问工程师,他说:“我们测试过全国200多种路况,连乡道坑洼都录进数据库。”
最让我意外的是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简单说,就是把电池当底盘用,车身更轻、重心更低。实际感受就是过减速带时,车尾不再“哐当”乱跳,而是整块压过去,像踩在厚地毯上。而且电池包密封性极好,涉水深度达到400mm,雨季通勤更安心。
一位杭州网约车司机老张跟我分享:“我开过三辆零跑,C10最省电。夏天开空调跑市区,表显续航打八折,同行的某品牌车打六折。”他算过账,一年光电费就省下近5000块。
三、和谁比?不比“谁更便宜”,要比“谁更聪明”
我们拿C10(指导价15.18万起)、小鹏G6(18.49万起)、比亚迪宋PLUS EV(18.98万起)做个对比:
项目 零跑C10 小鹏G6 宋PLUS EV
续航(CLTC) 530km 580km 605km
智驾芯片 凌芯01 + EyeQ4 Orin-X 地平线征程3
风阻系数 0.255 0.246 0.278
后排腿部空间 890mm 870mm 860mm
毛利率(2025Q1) 14.9% -2.1% 12.3%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财报
你看,C10续航不是最长,芯片不算顶配,但它赢在系统整合效率。就像手机,不是CPU越强就越流畅,系统优化才是关键。零跑的**“四域合一”电子电气架构**,把座舱、驾驶、动力、车身四个系统打通,指令传输更快,功能扩展更强。未来OTA升级,别人要分几次,它一次搞定。
小鹏强在智驾算法,但高阶功能还得选装;比亚迪有刀片电池,但智能化稍显保守。而零跑走的是“技术普惠”路线——把高配下放,让15万级车也能享受25万级的体验。
四、为什么“工程师文化”才是新能源的未来?
2025年,政策退坡、资本冷静,行业终于从“烧钱换流量”转向“技术换生存”。这时候,谁掌握基础科学问题的解法,谁就掌握话语权。
零跑能连续盈利,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对研发周期的尊重。朱江明说:“我们不追热点,不搞PPT造车。”当别人忙着请明星代言时,他带着5000名工程师拍合影,花200万就为让幕后英雄露个脸。
这种文化,留住了核心团队。六大技术模块带头人十年未变,在全球车企裁员潮中堪称奇迹。反观某些品牌,智驾负责人一年换三任,技术路线反复横跳,用户成了试验品。
更关键的是,零跑的全球化不是“卖车”,而是“输出技术标准”。和Stellantis成立“零跑国际”,在欧洲建厂,2026年实现本地化生产——这是中国车企第一次“反向合资”,从“学生”变成“老师”。
五、未来靠什么赢?答案藏在“科学企业家”四个字里
5月30日,朱江明拿下“2025浙江省科学企业家”奖,是唯一获奖的汽车人。这释放一个信号:新能源的下半场,拼的不是流量,是科学精神。
未来的赢家,不会是“最会营销”的,而是“最懂造车”的。他们愿意花十年搞自研,敢把利润投给工程师,能把“AI大模型座舱”“端到端智驾”这些词变成真实体验。
所以回到问题:不打价格战,中国车企还能靠什么赢?
靠的是把每一度电算清楚,把每一克重量抠到底,把每一次驾驶体验做到极致。就像零跑的B10,用激光雷达+双旗舰芯片,把高配做到11万级——这不是降价,是用技术平权打破阶级固化。
问答时间
Q:零跑可靠吗?听说小众品牌售后麻烦。
A:目前零跑已在全国建超550家服务网点,覆盖23个国家。我试过杭州的售后,预约快、响应及时。长远看,销量上来了,服务只会更好。
Q:自研芯片会不会落后?
A:凌芯01虽不如Orin-X算力强,但够用且稳定。就像手机,不是人人都需要顶配。未来LEAP3.5架构会支持更高阶芯片,升级路径清晰。
Q:你会推荐零跑吗?
A:如果你想要一辆不割韭菜、不玩套路、踏踏实实造车的车,我会说:试试C10,它可能不够“炸”,但足够“真”。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
在“卷价格”和“卷技术”之间,你更愿意为哪种车企买单?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