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被吉利追上,一哥争夺战,好戏开场了

啊君翻了翻公开的销量数据,2024 年最后几个月,吉利新能源的月销量连续突破 30 万辆,而比亚迪同期销量虽还在高位,但增速明显放缓,12 月更是被吉利以微弱优势反超,这是近几年少见的场面。

要知道,过去好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几乎是「一枝独秀」,连续多年稳坐国内销量冠军宝座,如今突然被老对手追上,这场「一哥」争夺战,是真的要进入白热化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一次月销量反超吗?至于这么大惊小怪?但啊君想说,这事还真不能只看表面。

比亚迪销量被吉利追上,一哥争夺战,好戏开场了-有驾

首先得明确,两家企业的销量统计口径都是公开可查的,没有所谓的「水分」一说,吉利的反超是实打实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包括纯电和混动系列,不是靠燃油车凑数。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 :从过去的「一家独大」,慢慢转向「群雄逐鹿」,而吉利的崛起,绝非偶然。

先说说吉利,这家企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稳扎稳打」。早几年在燃油车时代,吉利就靠着帝豪、博越等车型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渠道网络,而在新能源转型上,吉利没有盲目跟风,而是选择了「双线并行」的路线:一边布局纯电品牌极氪,主打高端市场;一边升级混动技术,推出雷神智擎混动系统,覆盖 10 万 - 25 万的主流消费区间。

比亚迪销量被吉利追上,一哥争夺战,好戏开场了-有驾

啊君注意到,极氪 001、极氪 X 这些车型,上市后很快就成为了高端纯电市场的爆款,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而帝豪 L Hi・P、银河 L7 等混动车型,更是凭借低油耗、高配置的优势,抢占了不少比亚迪 DM-i 车型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吉利的渠道优势在新能源时代被充分放大了。全国几千家经销商门店,经过几年的改造升级,都能承接新能源车型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消费者购车、保养都很方便。反观有些新势力品牌,还在为门店布局发愁的时候,吉利已经靠着传统积累的渠道,实现了市场的快速渗透。

比亚迪销量被吉利追上,一哥争夺战,好戏开场了-有驾

另外,吉利在供应链上的把控也很有一套,比如在电池、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上,既和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又布局了自家的电池工厂和芯片研发中心,这就让它在价格战中更有底气,既能保持产品竞争力,又不用过度牺牲利润。

再看比亚迪,作为曾经的「新能源一哥」,它的优势依然很明显。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这些核心技术,至今还是行业内的标杆,汉、宋 PLUS、海豚等车型,依然是细分市场的销量主力。

比亚迪销量被吉利追上,一哥争夺战,好戏开场了-有驾

但为什么会被吉利追上?啊君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战略重心的调整,比亚迪近几年一直在推进高端化和全球化,腾势品牌的升级、海豹、仰望等高端车型的推出,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其在主流市场的精力。

二是市场竞争的加剧,除了吉利,长城、长安、广汽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型都在快速崛起,再加上新势力品牌的挤压,比亚迪的市场份额被逐步稀释是必然的。

比亚迪销量被吉利追上,一哥争夺战,好戏开场了-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比亚迪的全球化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 80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200%,在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比之下,吉利的海外市场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东欧,在欧洲等高端市场的布局才刚刚起步。

这意味着,比亚迪的「主战场」已经从国内扩展到全球,而吉利目前的优势还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两者的竞争维度其实已经有所不同。

这里啊君想科普一个点,很多人觉得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就是「销量之争」,但实际上,现在的竞争已经升级到「技术生态之争」。比亚迪的优势在于「垂直整合」,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几乎所有核心零部件都能自己生产,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技术可控、成本可控,缺点是研发投入大、转型速度相对较慢。

吉利的优势在于「生态协同」,通过与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合作,快速补齐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短板,同时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整合全球优质资源,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灵活高效、创新速度快,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价格战的影响。2023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就没停过,从特斯拉降价引发的连锁反应,到国内车企纷纷跟进,不少车型的价格都下探到了燃油车的区间。

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自然是价格战的主要参与者,宋 PLUS DM-i、秦 PLUS DM-i 等车型多次降价,虽然保住了市场份额,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而吉利则采取了「差异化定价」的策略,极氪品牌坚持高端定位,不参与低价竞争,银河和帝豪系列则精准卡位主流价格带,既避免了和比亚迪的直接价格冲突,又能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啊君认为,这场「一哥争夺战」其实没有真正的输家。对于消费者来说,两家企业的竞争意味着更优质的产品、更合理的价格、更完善的服务,这才是最实在的好处。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