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现在这车圈儿,魔幻得跟拍电影似的。
前两天刷朋友圈,不是谁家娃满月,就是谁又提了新车。点开一看,好家伙,清一色全是“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预售7分钟销量过万”的截图,配文还都带感叹号,搞得跟中了五百万似的。你说这年头买车是抢红包吗?手速慢一秒,梦中情车就没了?
我是老张,在4S店干了快十年销售,从当年卖车靠关系、拼酒量,到现在靠“数据造势”,真是一年比一年看不懂。
就说最近吧,成都车展刚过,MG4那边喊39分钟订单破万;极氪9X紧跟着说1小时卖了4.2万多台;小鹏P7新款更狠,7分钟就冲上一万单。最离谱的是问界M7,9月6号开始预订,24小时官宣超15万辆——你跟我说这是真实订单?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这些数字听着热血沸腾,可咱心里都门儿清:这哪是卖车,这是在演“股市涨停板”呢!
关键啊,人家说的也不是“大定”,是“小订”。啥叫小订?说白了就是交个几百、几千块占个坑,明天后悔了还能退。有些品牌甚至搞“99元下订送限定礼盒”,这不是明摆着让人凑热闹嘛。这种订单,水分能挤出一澡盆。
以前我们管真正签合同、付大钱的叫“大定”,那才算数。现在你也别得意,“大定”都开始玩套路了。好多车企搞“七天无理由退款”,合同签了也能反悔,等于把“定金”整成了“试用押金”。你说这数据能有多硬气?
有人说了,小米SU7当初也是这么火起来的,人家可没吹牛,交付实打实往上走。这话不假,小米那波是真的强,2024年3月上市,4分钟一万单,24小时近9万单,后来月月交付两三万,确实扛住了。但问题是,别人能行,不代表个个都能复制。今年YU7发布,一个小时号称28.9万订单,结果呢?小米整个八月也就三万多台交付量,两款车加起来还没突破四万。你说这订单转化率,是不是有点像双十一囤货,付完定金就躺平了?
更离谱的是,听说现在外面已经形成产业链了。有广告公司专门接活儿,提前几个月策划“小订破万”剧本,找内部员工、经销商刷单,网上铺水军,连销售话术都给你写好:“哥,这车现在特别抢,系统显示只剩最后三百台。”
——我都想跳槽去当编剧了,这剧本比《狂飙》还刺激。
李鹏程,原来小鹏和阿维塔的高管,一句话说得贼扎心:“年初到现在,中国乘用车小订加起来都五千万辆了,八成都是新车发布头三天下的。”
五千万?去年全国乘用车销量才两千多万台,你告诉我三个月的小订比全年销量还多两倍?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消费者图个热闹,觉得“大家都买肯定错不了”,殊不知自己成了数据游戏里的棋子。信任一次被辜负,下次你还信吗?品牌信誉这东西,建起来十年,塌下来三天。
再说了,真有本事,别整天晒PPT式战报,把产能提上去、把交付周期缩一缩、让车主少等半年,那才是真功夫。天天喊“破万”,结果提车排队到明年,谁受得了?
车圈现在就像一场大型行为艺术,台上锣鼓喧天,台下冷眼旁观。
咱们老百姓只想买台靠谱的车,不想当数据泡沫里的炮灰。
所以啊,下次看到“一小时破十万”之类的新闻,别急着转发,先问问自己:
这热闹,到底是给谁看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