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的事儿,真是比电视剧还精彩。
特别是理想汽车,这个曾经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三件套,精准拿捏了中国家庭需求的品牌,最近好像有点不太顺。
特别是他们新出的纯电车型理想i8,上市没几天就来了一次大调整,把原来分中杯、大杯、特大杯的三个版本,直接砍成了只有一个高配版。
这操作让很多人都看懵了,纷纷在问,理想这是怎么了?
砍掉一个低配版本,就能让这车卖火吗?
这背后,其实藏着理想从顺风顺水到如今面临挑战的不少故事。
咱们先把时间拨回到理想i8刚发布那会儿。
一场新车发布会,本应该是品牌的高光时刻,结果理想这次却搞得有点尴尬。
先是创始人李想在台上的状态,被不少人觉得有点不在最佳,他手里拿的那个小桌板,更是被网友们脑洞大开,做成了各种各样的搞笑图片,在网上传得到处都是。
紧接着,一个关于i8的碰撞测试视频又冒了出来,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网友们的二次创作,最后甚至把火烧到了理想车主身上,网上出现了很多质疑他们停车不规范的声音。
你看,一场发布会下来,车本身好不好没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反倒是这些花边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这第一步就走得不太稳。
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出在车本身和它的价格上。
理想最开始给i8定了三个配置,最低配的那个叫Pro版,卖32万出头。
大家一看配置单,心里就犯嘀咕了。
你理想最拿手的冰箱、彩电,这个版本竟然没有,而且连加钱选装的机会都不给。
更让一些懂行的消费者在意的是,电池用的也不是大家普遍认为更好的宁德时代,而是另一家供应商欣旺达。
这下可好,很多人直接就开喷了:“花三十多万买你一台纯电车,结果连自家招牌配置都舍不得给,这是把我们当韭菜割吗?”网上的反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理想一看这情况不对,反应也确实快,一个星期之后立马宣布调整,把原来复杂的三个版本全砍了,只留下一个配置,价格定在33.98万,基本上把原来顶配的那些好东西都给配齐了,就留一个后排的娱乐大屏,让你自己决定要不要再加一万块钱装上。
理想自己说,这是“听劝版”。
听劝是听劝了,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更像是一次产品定义上的失误,想用一个低配版来拉低入门门槛,结果市场根本不买账,只好赶紧亡羊补牢。
要理解理想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咱们得看看它过去是怎么成功的。
当年,理想ONE和后来的L系列为什么能卖得那么火?
真的是因为那几件家电吗?
其实不完全是。
理想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它找准了对手。
它没有去跟别的电动车死磕,而是把自己的车,锚定在了那些卖七八十万的豪华品牌燃油SUV上,比如宝马X5、奔驰GLE。
它给消费者的感觉是:“你看,花一半不到的钱,你就能买到一台空间更大、坐着更舒服、配置更高的车,而且我这个车能加油也能充电,没有续航焦虑,还能享受新能源政策。”这么一对比,对于那些想买豪华品牌但又觉得太贵,或者对纯电动车续航不放心的家庭用户来说,理想简直就是完美的选择。
所以说,理想过去的辉煌,是在燃油车市场里,用一种“降维打击”的思路,抢下了一大块蛋糕。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当理想自己也开始做纯电动车,把那个能加油的增程器拿掉之后,它就必须得下场和所有纯电车品牌真刀真枪地干了。
在纯电这个赛道里,竞争可就残酷多了。
大家比的是电池技术、充电速度、智能化水平,这些东西越来越透明,谁好谁坏,参数一拉就能看出来。
你没有了增程器这个独特的优势,就只能跟人家拼配置、拼价格。
这时候,理想i8最初那个三十多万的“丐版”配置,在众多纯电竞争对手面前,就显得性价比没那么高了。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一下小米的雷军,他在怎么给产品找定位、怎么卖东西这件事上,确实是高手。
你看小米SU7是怎么做的?
外观上,让人联想到保时捷;性能上,处处对标特斯拉;理念上,讲的是人、车、家的智能互联。
最后,价格一公布,比大家预期的还要低,直接引爆了市场。
小米非常清楚,自己就是要用极致的性价比,来打动那些想买一台酷炫智能电动车的年轻人。
它把姿态放得很低,把价值感做得很高。
反观理想,就显得有些“高傲”和“拧巴”。
它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到可以自己定义一个全新的品类了。
去年的MEGA,那个独特的子弹头造型,加上高昂的价格,想开创一个全新的高端纯电MPV市场,结果市场反应平平。
今年的i8,明明看起来就是个小号的MEGA,但发布会上却花了大量时间,用很多普通人听不太懂的技术词汇,去论证它是一台融合了SUV、轿车和MPV优点的“新物种”。
这种复杂的定位,让消费者很难一下子抓住重点。
一场发布会,最重要的任务是把车的亮点说明白,让大家记住,并且愿意去传播。
结果理想这次,官方没能给出一个清晰的传播主线,反倒是那些负面的梗被大家玩开了,这对于一个新产品的推广来说,无疑是二次伤害。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理想i8在销售环节的动作也显得有些慢半拍。
新车都发布上市了,很多城市的展车和试驾车都还没到位。
就拿原文作者的亲身经历来说,他在北京客流量最大的商场之一想去试驾一下i8,结果店里的销售告诉他,两台试驾车都开出去给客户上门试驾了,店里只有一台不能动的展车。
这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背后传递出的信号,要么是产能真的跟不上,要么就是理想内部对这款车的市场预期也打了问号。
就在理想展厅的旁边,蔚来旗下的新品牌乐道,新车L90一上市,展车试驾车铺得到处都是,销售忙得不亦乐乎,据说订单情况相当不错。
这么一对比,理想i8就显得格外冷清,本来是想自己开创一个赛道,结果无形中反而成了对手的参照物和背景板。
最后,我们再拉远一点,看看整个市场的变化。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虽然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一些月份已经超过了50%,但这并不意味着燃油车就没人买了,燃油车的市场基本盘依然非常大。
但更值得理想警惕的是另一个数据:在所有新能源车里,像理想L系列那样的增程式和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占比,在过去一年里其实是在慢慢下降的。
这说明,随着充电桩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观念也在改变,大家对于纯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增程车“没有续航焦虑”这个最大的优点,吸引力正在减弱。
对于靠增程起家的理想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它必须在纯电市场站稳脚跟,才能保证未来的发展。
造车就像是往三年后的靶心射箭,每一步规划都至关重要。
理想在纯电这条路上,已经连续两次没能一炮打响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怎么造车,怎么卖车,对他们来说,挑战确实不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