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值得咱们普通人也来聊一聊。
事情的起因,是德国一条非常有名的赛道上,突然出现了一台保时捷的神秘电动轿车。
这台车全身贴着伪装,但那股子不好惹的气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有媒体拍到了它在充电和测试的照片,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保时捷这是要憋个大招,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挑战之前由我们中国的小米汽车创下的纪录。
说到这,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奇怪,保时捷这么一个世界顶级的跑车品牌,怎么会跟我们印象里做手机的小米较上劲了呢?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在德国,有一条叫做纽博格林北环的赛道,车迷们都管它叫“绿色地狱”。
这条赛道特别长,有二十多公里,弯道又多又急,路面高低起伏也大,对车子的性能是个极大的考验。
所以,很多汽车厂家都喜欢把自己的新车拉到这里来跑圈,跑出来的最快圈速,就成了一张非常有分量的成绩单,能证明这台车的实力。
就在不久前,小米公司发布的第一款汽车,小米SU7的顶配版本,在这条赛道上跑出了7分04秒957的成绩,一下子就成了在这里跑得最快的量产电动轿车。
这个消息一出来,可以说是在全球汽车圈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要知道,长期以来,这个榜单上的霸主几乎都是那些欧洲的传统汽车豪门。
一个来自中国、而且是第一次造车的科技公司,一上来就把这个纪录给破了,这让很多老牌厂家脸上都有点挂不住,特别是像保时捷这样,一直把赛道性能当作自己品牌灵魂的厂家。
所以,这次被拍到的这台神秘的保时捷Taycan,大家普遍认为,就是保时捷派出来“复仇”,要从小米手里夺回“最速”头衔的王牌。
那么,保时捷这台新车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从媒体拍到的照片来看,它可不是一台普通的Taycan。
首先,它的外观就进行了非常夸张的改造,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我为赛道而生”的信息。
车子换上了更宽的轮胎,是一种叫半热熔胎的特殊轮胎,这种胎在赛道上预热后,抓地力会变得特别强,能让车子在过弯的时候更稳、更快。
车头前面两个轮子的上方,还开了好几个大口子,这种设计一般只在最顶级的赛车上才能看到,主要作用是给刹车降温,同时把车轮里的空气排出去,增加车头的下压力,让车子在高速行驶时能牢牢地贴在地面上。
车头下面还多了一个向前伸出的扰流板,并且用了两根杆子撑着,这说明车子在高速奔跑时,空气对车头产生的压力非常大,大到需要额外的支撑来保证它不会变形。
车尾的变化就更夸张了,装了一个巨大尺寸的尾翼,这个尾翼的角度还是可以手动调节的,用来在不同速度和弯道下提供最合适的下压力,把车尾紧紧地按在地上。
车底下方的扩散器也变得更大了,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空气动力学,让整台车在高速行驶时产生一种被“吸”在地面上的效果,从而可以用更高的速度过弯。
更有甚者,透过车窗还能看到,这台车的后排座椅已经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金属的防滚架,这基本就是专业赛车的配置了,说明为了减轻重量和增强车身强度,已经不惜牺牲掉日常的实用性。
看完了外观,我们再来猜猜它的动力。
目前保时捷在售的最强版本Taycan Turbo GT,已经能输出超过一千匹的马力了,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惊人了。
而这台新车,既然是为了破纪录而来,动力肯定会比现款更强。
外界猜测,它的名字可能会叫“Taycan Turbo GT”加上一个叫Manthey的性能套件,Manthey是保时捷的御用改装厂,专门负责把保时捷的车变得更快。
甚至还有可能,保时捷会直接给它一个“RS”的后缀,在保时捷的家族里,“RS”代表着最极致的赛道性能,是性能的巅峰。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台车的动力和加速性能,恐怕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现在,所有人都很好奇,保时捷这台集百年造车经验和顶尖技术于一身的“复仇者”,到底能不能成功刷新小米的纪录。
从目前看到的这些硬件配置来看,保时捷是下了血本,志在必得。
他们的目标可能不仅仅是超过小米的7分04秒,而是要成为第一台跑进7分钟以内的量产电动轿车,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
其实,这场对决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它背后所反映出的现象更值得我们深思。
这已经不仅仅是两台车在赛道上的速度比拼了,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过去在燃油车时代,我们的汽车工业一直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德国车的精密、日本车的可靠,都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目标。
而当汽车行业进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大家可以说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像小米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凭借在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智能软件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换道超车”,一出手就拿出了能和世界顶级品牌掰手腕的产品。
保时捷这次如此兴师动众地打造一台专门用来破纪录的车,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对小米SU7成绩的最高认可。
因为只有足够强大的对手,才值得你拿出全部的实力去认真对待。
这也说明,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能够让传统豪强感到压力、不得不正视的水平。
这种良性的竞争,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它会推动技术不断进步,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所以,无论最后纽博格林赛道上的圈速纪录最终归谁所有,我们都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已经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这场全球汽车技术竞赛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和规则的挑战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