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汽车市场里,总有一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
就好像咱们平时逛商场,有的东西明明质量好、价格也公道,可就是没人买;而有些东西,牌子响当当,价格贵得离谱,大家还抢着要。
这种事放在汽车圈里,就更明显了。
你看看奔驰C级,用个1.5T的发动机,一套下来三十多万,可每个月照样卖出去一万多台,买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另一头,有这么一款车,样子设计得跟未来战车似的,动力参数拿出来能吓人一跳,车里的配置更是多到你用不过来,价格还一个劲儿地往下掉,有的地方裸车价都跌到十万出头了,但销量就是上不去。
这款车就是现代的途胜L。
上个月,全国也就卖了两千多台,跟同级别的本田CR-V、丰田荣放这些常青树比起来,连人家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这么好的产品,这么惨的销量,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车圈侦探”,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咱们先不谈品牌,不谈保值率,就单纯地把这台途胜L当成一个产品来看,它到底行不行。
说句实在话,如果你把途胜L和同价位的日本车放在一起,那感觉就像是把一个穿着潮流机能风的帅小伙,跟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理工男放在了一块儿,风格差异一眼就能看出来。
现代汽车的设计师,胆子是真的大。
当丰田、本田还在追求那种四平八稳、谁看了都说不出错的“中庸之道”时,现代直接把科幻电影里的元素搬到了途胜L身上。
那个前脸,官方管它叫“参数化宝石”中网,在不开灯的时候,它就是个普通的黑色格栅,可一旦你把车启动,隐藏在格栅里的几十个菱形日间行车灯会瞬间被点亮,像碎钻一样散开,跟整个中网融为一体,那种视觉冲击力,在同级别的车里可以说是独一份。
我有个朋友,平时对车不怎么感冒,有次在停车场看到一台途胜L,愣是绕着车走了两圈,嘴里念叨着:“这车也太帅了,跟变形金刚似的。”这种前卫的设计感,从车头一直延续到车尾,那个像老鹰爪子一样的贯穿式尾灯,立体感非常强,晚上在车流里一眼就能认出来。
可以说,在紧凑型SUV这个已经“卷”到不行的市场里,途胜L至少在“长相”上,是绝对能让人过目不忘的。
光有一副好皮囊还不够,车毕竟是用来开的,动力总成才是核心。
在这方面,途胜L的账面数据可以说是“肌肉男”级别的。
它全系都用了一台1.5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能输出200匹的马力,配的是一套8AT手自一体变速箱。
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来找两个标杆对比一下。
卖得最好的本田CR-V,也是1.5T发动机,但马力是193匹,配的是一台CVT无级变速箱;另一位大佬丰田荣放,主销车型是2.0L自然吸气发动机,马力更低,只有171匹,配的也是CVT。
数据摆在这里,一目了然,途胜L在发动机的“硬参数”上是领先的。
而且,8AT变速箱相比CVT,在驾驶感受上会更直接,换挡的节奏感更强,开起来更有劲。
官方给出的零百加速时间是8.4秒,对于一台家用的SUV来说,这个成绩绝对够用了,无论是市区里红绿灯起步,还是高速上超车,都能给你足够的信心。
更关键的是,这位“大力士”还不挑食,加92号汽油就行,百公里综合油耗也就在7升左右,做到了动力和油耗的平衡。
如果说外观和动力是途胜L的亮点,那它的配置水平,简直可以用“慷慨”来形容。
在这个价位,很多合资车企都把“减配”玩得明明白白,但途胜L偏不,它走的是“用配置堆死你”的路线。
它的车长超过4米6,轴距达到了2米75,这个尺寸在同级里属于中上游水平,保证了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
但最让人惊喜的是它的标准配置。
你敢信吗?
即便是最低配的车型,它也给你配上了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同样大小的中控触摸屏,这两个大屏幕连在一起,科技感瞬间就拉满了。
而在很多同价位的日本车上,低配车型可能还是小小的收音机配上机械仪表。
除此之外,像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打开的全景天窗、手机无线充电、后排空调出风口这些非常实用的功能,在途胜L的中高配车型上也是应有尽有。
可以说,消费者花同样的钱,在途胜L上能得到的硬件享受和科技体验,要远远超过它的日本对手们。
看到这里,你可能更糊涂了。
这么一款要颜值有颜值、要动力有动力、要配置有配置的车,怎么就卖不动呢?
这就得从产品之外的地方找原因了,而这两个原因,恰恰是大多数中国老百姓买车时最在意的。
第一个,就是品牌。
时间往前倒个十几年,现代汽车在中国那可是家喻户晓的。
满大街跑的伊兰特出租车,还有当年被视为成功人士座驾的索纳塔,都是那个时代的记忆。
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往上看,奔驰、宝马、奥迪的豪华品牌地位不可撼动;在同级别,大众、丰田、本田这“德日三强”凭借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已经成了大多数人买合资车的首选。
更要命的是,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像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已经强势崛起了。
它们不仅在价格上更有优势,更在新能源、智能化这些代表未来的赛道上,跑在了前面。
这就让现代汽车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论品牌形象,它比不过德系和日系;论性价比和科技感,它又逐渐被我们的国产品牌超越。
于是,在很多消费者的购车清单里,现代汽车被排到了一个很靠后的位置,成了一个“备选中的备选”。
途胜L的产品力再强,但挂着一个不再像过去那么“香”的现代车标,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半截。
如果说品牌是面子问题,那第二个原因——保值率,就是实实在在的里子问题了。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买车是仅次于买房的大宗消费,谁不希望自己花大价钱买的东西能“值钱”一点呢?
而这,恰恰是韩系车最大的软肋。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每年发布的保值率报告,像本田CR-V这种热门车型,开上三年,还能卖到新车价格的65%以上,有些年份甚至更高。
这意味着你花15万买的车,三年后还能卖将近10万块。
但途胜L呢?
三年的保值率可能连50%都到不了。
同样是15万买的车,三年后可能只值7万多块。
这中间差出来的两万多块钱,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钱。
这种“买到就是亏到”的印象,通过二手车商的报价,通过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一传十、十传百,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一个非常顽固的观念:买韩系车不保值。
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恶性循环:越是没人买,二手车价就越低;二手车价越低,就越是没人敢买新车。
这就直接把一大批注重经济账的理性消费者,挡在了门外。
所以说,现代途胜L的困境,其实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一个非常典型的缩影。
它本身是一款好产品,设计、动力、配置都可圈可点,性价比极高。
它的失败,不在于产品本身做得不好,而在于它所处的品牌没能跟上市场的变化,没能抓住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如果你是一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买车就是为了自己开,不追求什么品牌带来的虚荣,也打算一台车开上个七八年甚至更久,那途胜L绝对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选择。
它能用更少的钱,给你带来不输主流车型的用车体验。
但如果你买车,需要考虑到社交、面子,并且对几年后的卖车价格非常敏感,那选择更“稳妥”的丰田、本田,确实能让你省心不少。
途胜L的遭遇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光把产品做好已经远远不够了,如何让品牌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才是韩系车未来需要面对的最大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