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2025年秋季,汽车圈炸了——保时捷宣布对旗下经典车型做出重大调整。718燃油版在10月停产,Macan燃油版也确认将在2026年后停产。这两款车型分别是跑车界的"平民超跑"和中国豪华SUV市场的"扛把子"。
最戏剧的是,官方还甩出了一句:"虽然利润暴跌,但我们对燃油车仍有承诺!"——这话听着就挺打脸的。网友直接炸锅:"2021年还说要2030年全面电动化,咋今年又改口了?"
"利润暴跌99还硬刚燃油,保时捷是真信仰还是死要面子?"咱今天就来扒扒:曾经靠燃油车躺赚的保时捷,咋突然混成这样了?
第一部分:利润暴跌到只剩四分之一还要停产两大爆款?保时捷到底经历了啥?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10月24日,保时捷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惨得一塌糊涂。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仅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到了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不到——去年同期足足有40.35亿欧元。
单单第三季度就亏损9.6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80多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前三季度的全部利润加起来,还抵不过一个季度的亏损。
主力车型Macan和718的销量直接腰斩,库存堆积成灾,经销商都快疯了。于是保时捷开始大调整:718燃油版已在10月停产,Macan燃油版确认将在2026年后停产。
但最让人看不懂的是,明明电动车型Taycan销量也不咋地,他们却在2025年3月调整策略,宣布将继续提供燃油、混动和纯电"三管齐下"的产品组合。这操作到底是战术调整还是被现实逼的?说白了,保时捷现在有点像那种被逼到了绝路的人——既不敢完全赌电动,也舍不得放弃燃油赚钱的生意。
具体来说,Macan是保时捷的"摇钱树",这一点没啥好争议的。2023年这一年,Macan的销量就达到了87153辆,连续多年稳坐保时捷全球销量最高的车型。
在国内市场更是中年土豪和年轻小资的"入门必选",价格相对亲民,品牌调性足,配置也不错。718作为保时捷最便宜的跑车,起步价50多万,一直是"平民超跑梦"的代表,粉丝群体忠诚度超高。
可到了2025年,这两款车咋突然就不行了呢?说起来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彻底变了,这是最核心的问题。2025年1月到8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每100辆车就有45辆新能源车,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在超过20辆每百。
年轻人买车首选电动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国产新能源SUV比如理想L8、蔚来ES6这些车子,它们的空间比Macan更大、配置更智能、价格还便宜,自然就抢走了Macan的潜在客户。
一个消费者原本计划花45万块买Macan,现在发现用相同的钱能买到空间更大、功能更全、续航更强的国产电动SUV,那他还有理由非要坚持选择燃油Macan吗?显然没有。
二是保时捷的电动转型确实拉胯。保时捷2024年推出的Taycan在销量上也不给力——2024年全球销量不到2.08万辆,甚至下跌了将近一半。
虽然新一代Taycan(2024-2025款)的技术已经明显提升——官方数据显示WLTP方式续航最高到678公里,而不是大家之前传言的600公里。
实际测试中,这款车在平均车速90公里每小时的常规驾驶条件下能跑587公里,在1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从10可充至80也只需要18分钟。但即使有这些进步,依然没能扭转市场认可度不足的局面。
最打脸的是,保时捷在2021年信誓旦旦地说要"2030年超80销售纯电动车",结果现在利润一暴跌,立马改口——2025年3月宣布延长电动化过渡期,继续研发和销售燃油及混动车型到2030年代。
这变脸速度,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战略摇摆"。就像一个运动员,开赛前说自己要破世界纪录,跑到一半发现太难了,就改口说我其实是来参加的、不是来破纪录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硌得慌?
第二部分:停产背后藏着啥秘密?保时捷的燃油"执念"到底图啥?
可能有人要问:新能源车这么香,保时捷为啥非要死磕燃油?难道他们真的没看清趋势吗?其实啊,这背后藏着保时捷的"老本行焦虑"和"技术赌局",说白了就是利益和技术路线的博弈。
先说说燃油车还有市场的真相。别看现在新能源车火,但燃油车在某些领域根本替代不了。比如跑车领域,燃油发动机的声浪——那种"轰隆隆"的澎湃声——是电动车模拟不出来的,718的粉丝就认这个。
再比如入门豪华SUV市场,很多中年客户觉得电动车"没质感""开起来像玩具",Macan的机械操控感依然是他们的信仰。开着燃油车的那种反馈感,踩油门时发动机的声音,这种东西是电动车永远模拟不了的。
2025年全球仍有大约每100辆车就有70多辆是燃油车,放弃这块市场确实不现实。这就像一个超市,虽然外卖生意很火,但堂食客户依然很多,你不能直接关掉堂食吧。
再看保时捷的技术底牌。他们手里攥着一大把燃油发动机专利,比如水平对置发动机的调校技术,这些技术积累了几十年。要是突然全砍掉,不仅研发团队会散伙,已有的技术资产也会贬值。
但更关键的是——保时捷的燃油车利润率确实远高于电动车。一个燃油Macan的毛利率接近25,而Taycan才15左右。停产Macan和718,等于直接砍掉了公司接近一半的利润来源。
这就像一个工厂,虽然新产品前景看好,但老产品现在还在源源不断地赚钱,你让老板立马停掉老生意转向新生意?那得多疯狂啊。所以保时捷宁愿等市场逼到没办法了,再慢慢调整。
还有个政策机遇很关键。欧盟虽然喊着2035年禁售燃油车,但在2023年3月的一次转折中,欧盟调整了政策——"允许使用合成燃料(e-fuel)的燃油车继续销售"。
这对保时捷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稻草。他们立马押注合成燃料——在智利与西门子能源合作的"Haru Oni"项目生产合成燃料,号称"既能保留燃油车的驾驶乐趣,又能降低碳排放"。
官方宣称这种合成燃料可以降低碳排放85左右,虽然成本比普通汽油高3倍,基础设施也几乎为零,但对保时捷来说,这是一条活路。所以这次停产Macan和718,很可能是为了给未来的"燃油+合成燃料版本"腾生产线。
第三部分:死磕燃油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后的挣扎?
现在问题来了:保时捷坚持燃油车,到底是能翻身,还是越陷越深?咱从市场和技术的角度来盘盘。
从市场角度看,短期可能"续命",长期肯定掉队。2025年虽然新能源车是主流,但燃油车仍有大约每100辆车就有70辆左右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端豪华车领域。
保时捷停产Macan和718后,短期内可以通过清库存、推限量版维持现金流,但长期来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已经变了——他们更看重智能化、环保属性,燃油车的吸引力只会越来越低。
想象一下十年后,你的孩子问你为什么还开燃油车,你怎么回答?现在的年轻消费者就是这样,他们从买车那一刻起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从技术角度看,保时捷的电动短板太明显。他们的电动车型Taycan用的是大众集团的MEB平台,和奥迪共享技术,迭代速度比特斯拉、比亚迪慢一大截。
更要命的是,合成燃料目前成本极高,每升价格是普通汽油的3倍左右,而且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全球合成燃料加油站不到100座,都是试验性的。保时捷押注的这个方向,更像是"赌徒的最后一把牌"。
就像医生给病人开了个听起来很高级的药,但实际上这个药的疗效还没有得到大规模验证,成本还特别高,而且渠道几乎没有。你觉得病人会吃这个药吗?
对比隔壁的宝马、奔驰。他们虽然也没放弃燃油车,但电动转型明显更坚决。虽然2025年宝马iX3和奔驰EQE在中国市场销量也在下滑,这反映出整个豪华电动车市场的困境。
但至少他们没把所有筹码都压在燃油车上,而是在电动、混动、燃油三方面都有布局。反观保时捷,一边喊着"电动化",一边又死守燃油车,这种"左右互搏"的策略,大概率会让自己陷入两难。
回顾保时捷的历史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交付了32195辆,同比暴跌26。这说明什么?说明保时捷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正在失速。
而且前三季度整个公司只赚了4000万欧元,这个数字甚至不如一家中型电动车企业的月利润。这时候再去赌合成燃料、赌燃油车的未来,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保时捷停产的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问题1:"新能源车这么强,保时捷为啥不All in电动?"
答:不是不想,是没那个本事!保时捷的电动技术依赖大众集团,自己缺乏核心研发能力——比如电池技术、芯片开发这些。而且燃油车的利润太诱人,他们舍不得一下子砍掉——就像一个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突然让他吃素,肯定不适应。
加上2025年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连特斯拉都开始降价促销,这时候All in电动的风险太大。保时捷现在的处境就像一个企业既想喝新饮料,又不舍得放弃老酒水的利润,结果两边都没做好。
问题2:"合成燃料是智商税吗?真的能救燃油车?"
答:目前来看,合成燃料更像是"缓兵之计"。虽然它能降低碳排放,官方宣称可降低85左右,但成本高、产量极低、基础设施几乎不存在,根本没法大规模推广。
而且电动车的技术迭代太快了,等合成燃料真正成熟,说不定无油电车都普及了,燃油车还是逃不掉被淘汰的命运。这就像某些濒临淘汰的产品突然宣布推出一个"高级版本",但这个高级版本需要全新的基础设施支撑,成本高得离谱。
你说消费者会买账吗?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高级版本"成为了一个笑话。
问题3:"Macan和718停产了,以后还能买到燃油保时捷吗?"
答:短期内应该还能买到库存车,尤其是718,已经10月停产,经销商手里肯定还有一些车。但未来大概率会推出"电动版Macan"和"电动版718"。
718电动版预计2027年推出,Macan电动版的时间还不确定。不过按照保时捷的风格,电动版的价格肯定更贵,驾驶乐趣可能也没燃油版那么纯粹——毕竟少了那个声浪的灵魂。
想买经典燃油保时捷的朋友,趁现在还有库存,真的得抓紧了。再过半年一年,库存清完了,就只能买电动版或者二手市场去碰碰运气了。
结语:保时捷的"燃油保卫战",是英雄末路还是绝地反击?
从2025年秋季这场停产风波就能看出:曾经不可一世的保时捷,如今也被时代洪流逼到了墙角。一边是新能源车的猛烈冲击,一边是燃油车的信仰坚守,保时捷的选择看似"头铁",实则是对市场惯性和技术路径的依赖。
但问题是,市场从来不会为"情怀"买单——消费者要的是更智能、更环保、更划算的车,而不是企业的一厢情愿。曾经的"印钞机"如今前三季度利润仅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到去年十分之一不到。
从财报数据就能看出这个决策的代价有多大。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销量同比暴跌26,这个数字说明保时捷在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正在失血。
下次再有人吹嘘"燃油车永远不倒",咱就把保时捷的财报甩过去:前三季度利润仅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两大爆款停产,中国销量连年下滑——这哪是硬刚?根本就是被现实打脸后的无奈挣扎!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让你选,你会赌保时捷的电动翻身,还是坚持等最后一台燃油Macan?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整个汽车产业的转折点。
有人说保时捷是传统豪车的坚守者,也有人说它是时代进程的牺牲品。但无论如何,一个曾经年利润几十亿欧元的豪车品牌,如今却面临这样的困局,实在值得深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