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就得说,飞度这事挺有意思。去年还家喻户晓,曾经加价都得排队买的那台车。你看数据显示,2015年左右,飞度的销量一度把自己打造成省心又划算的典范。那会儿,飞度还没被大规模日系疲软波及,反倒靠着实用和油耗赢得不少家用车新手的心。可你猜怎么着?一转眼,市场变了。去年年底,飞度的销量锐减了约三成,普通版本在全国降价了个差不多8万块。这个价位,谁都可以想象,有哪款城市家用车不比它香?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价格很诱人,且实实在在的用料和配置还毋庸置疑。
说实话,我自己都怀疑,像飞度这样的小车,还能在市场站得住脚吗?你不觉得吗?尤其是去年年底,一些4S店里,还在搞限量加价配件这种老伎俩。那时候,我跑过几家店,销售都跟我打趣:再等两年,飞度还能涨价,买不买?要不早点下手还赚点。我就笑:够了吧,谁还傻乎乎跟你玩炒作。但你知道吗?飞度本身的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它代表的是那个合资品牌还靠廉价拼杀的时代,正逐步结束。以前,品牌好点,价格会水涨船高,消费者愿意忍辱负重;如今,就算飞度还省油、好开,但市场的选择变了,消费者选车的逻辑也变了。
这几年,左邻右舍也在变化。我随便打个比方,隔壁邻居买了辆宝骏RS-3,花7万多,空间、配置都不错。你跟飞度比,谁更实际?飞度更省心点,操控略佳,省油也实打实,但人家配置多了,价格还便宜。这种竞争关系,一看就明白:品牌的光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逐渐变得没那么重要。
说回来,飞度价格掉到8万以下,最大的困境还是信任问题。谁还会愿意花8万买一辆旧款的飞度?品牌若要卖良心,是不是得考虑怎么补偿老车主?店里都跟我笑:这个问题早就有人问了,怎么补偿?谁都知道,市场就是这样。但我心里知道,这事还不止是补偿客户那么简单。这是个品牌诚信危机的典型表现:如果消费者觉得自己被忽悠了,谁还会愿意再买你的东西?那不是打击信心,而是真正伤了根基。
这就让我想到,第一个冲击点其实来自那批加价买飞度的用户。据说,曾经买飞度的,涨价后还得补差价7120元到1万不等(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这个范围差不多)。有个朋友是东莞某4S店的维修工,他跟我说:去年飞度火得,我那个店一天能卖十多台。想都别想了,基本累死了。我问,销量回落主要原因是什么?他犹豫了几秒:估计吧,除了价格没竞争力,用户现在更看配置,讲性价比。飞度虽然还能用,但没人再愿意为它买单那份罩得住市场了。
我之前还翻了下笔记,发现大部分销量流失原由都指向一个点:价格变了,市场变了。原先那个低价高质的模样,现在变得遥远。你说说,从去年到飞度的保值率会不会下滑?保留个大致范围,估算吧,今年新车的保值率(在二手市场上的折价率)大概在65%到70%,比起之前稳稳在80%以上的水平,要低不少。那你说,消费者愿意吗?很多人都在想:买车是不是得玩明白了?如果价格不是真金白银,那么信任感哪里来?飞度的真心在买家心里就变得模糊了。
重点还在于,这车能不能永远打得赢市场?我觉得很难。因为,市面上有太多新鲜玩法的小车,也许配置不一定比飞度超前,但它们价格实在、用料讲究、品牌形象也在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学会了货比三家,不会再轻易吃亏。
这就引发我的一丝猜测:万一飞度的价格再下降到5万左右,还能留住市场吗?毕竟,那个价位,某些自主品牌早就爆料出全新模型,配置甚至比飞度还丰富。这个猜测,似乎似乎也有点没下多大功夫思考的直觉。但如果真是这样,那曾经的日系省油车梦就要彻底破灭了。——这个过程,反倒让我觉得:在新市场和新品牌的夹击下,飞度的护城河正逐渐被冲刷掉。
还是那句话:消费者用脚投票比什么都真实。去年还嫌 贵,现在便宜点都不买。你觉得,这个市场的真相还会有温度吗?或者说,飞度还能翻身吗?这挺难说的。
某天,我跟朋友说到买车就像谈恋爱,他笑着反问:那你觉得,飞度什么时候会另辟蹊径重新站出来?我也不知道,或许要看市场愿意让它去死还是救。只能说,作为汽车人,我的直觉经常被市场打脸。这事,还真得留个悬念。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