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汽车论坛和短视频,从10月初到11月中旬,福特的"惨状"几乎天天上热榜。
2025年10月国内乘用车销量一出来,福特中国仅销售1991辆,同比下降25.51%。
对比之下,同期新能源车企销量依然坚挺,市场份额在持续扩大。
11月第一周终端4S店更是传出"展厅一周只来3组客户,销售闲到刷抖音"的段子。
要知道,2023年福特还靠探险者、蒙迪欧混得风生水起,怎么两年不到就"怂了"?
是车不行了,还是消费者"变心"了?
咱今天就拉着几位开了十年福特的资深车主,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
从"网红爆款"到"展厅摆设",福特到底栽在哪一步?
要说福特最近最"打脸"的时刻,得从2024年9月新车上市说起,当时福特推出2025款蒙迪欧,新增1.5T E-混动版本,起售价14.98万元。
福特当时宣传得可凶了,说是"20万级最强混动",各大汽车论坛全是营销号吹捧,结果呢?首月销量不到2000辆,连隔壁比亚迪秦L DM-i的零头都摸不着。
当时还有粉丝替福特喊冤:"难不成技术真的不行?配置是不是拉垮了?"但你翻翻具体数据,问题可能没那么简单。
2025年10月的销售数据一出来,福特中国区的"怨言"就炸出来了。
福克斯基本停产,2024年全年仅卖了3辆,现在谁还记得当年那个"操控神车"?
探险者从2023年的月销5000辆,跌到现在的1387辆,跌幅能吓哭经销商。
锐界L虽然2023年新上市时还能卖个2000多辆,现在也没啥声音了。
更扎心的是同期对比,本田雅阁10月销量15179辆,丰田凯美瑞的表现也依然稳健,就连被吐槽"车机卡"的日产天籁10月销量也有5740辆。
福特咋就被甩出这么几条街了?
深层原因得从2023年底的政策说起。
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已在2023年6月宣布延续至2027年底,这给了消费者充足的理由去买新能源车。
同时,燃油车的国六B排放标准已全面实施,所有车企都要跟上去。
这政策一出,合资燃油车集体"头疼",但福特的反应明显慢了半拍。
你看大众、丰田怎么干的?人家赶紧升级发动机技术,推出更新产品,紧紧跟着政策走。
福特呢?到2024年底才慢悠悠地推出更新产品,结果消费者早被新能源车"拐跑"了,回都回不来。
更绝的是福特的产品策略问题。
2025年福特主推的几款新车,从定价到配置,一个比一个"自信"得离谱。
电混蒙迪欧起售价14.98万,你要知道,比亚迪秦L DM-i的起售价更低,而且纯电续航能跑70到102公里。
反观福特的E-混动蒙迪欧,采用的是HEV混动路线,不需要外接充电,这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和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动路线差异太大了。
消费者为啥要选福特?同样20万出头的预算,买比亚迪汉DM-i你能get纯电模式,买福特蒙迪欧你也就是个混动,两者体验完全不一样。
新款探险者售价在30万到40万区间,说白了,配置和空间面临国产车的强势竞争,价格还摆那儿呢。
消费者又不傻,同样的钱,为啥不选配置更高、技术更新的车?这就是问题所在。
车主们私下里吐槽最多的就是"性价比"。
一位开了8年福特探险者的老车主说,当初买这车的时候,探险者在中大型SUV市场可是标杆,空间大、动力足、底盘稳。
但现在打开论坛一看,国产的红旗HS5、比亚迪元PLUS DM-i这些车,不仅空间不输,配置还更丰富,最关键是价格便宜一大截。
福特的优势慢慢被蚕食得干干净净。
就像一个曾经的明星,突然有一天粉丝发现,隔壁新出来的小鲜肉不仅长得好看,唱歌还好听,粉丝当然就转向了。
"百年福特"怎么突然不会造车了?技术还是口碑问题?
可能有人要问:福特不是老牌车企吗?当年福克斯可是"操控神车",探险者也是中大型SUV的标杆,怎么现在连基本盘都守不住了?
咱得从技术和口碑两个维度拆开看,才能搞明白福特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先说技术层面,福特这几年在燃油车领域确实"躺平"了。
福特的1.5T三缸机虽然搭载了闭缸技术和多项降低振动的措施,但在消费者的反馈中,振动问题的投诉依然频繁出现。
你去论坛看看,关于福特1.5T发动机的吐槽帖子一抓一大把,很多车主反映在低速或怠速的时候,能感觉到明显的抖动。
这在豪车市场上或许无伤大雅,但在竞争激烈的中级车和SUV市场,这就成了致命伤。
丰田的双擎混动、本田的i-MMD,人家的混动技术玩得已经炉火纯青了,各种细节优化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福特的E-混动系统用的是"P1+P3"架构,这套技术本身没问题,但电池能量密度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低,充电速度也慢一半。
你想啊,消费者对比一下数据,人家快充10分钟能充40,福特要30分钟才能充30,这差距能不能接受?
再说口碑崩塌,这才是最扎心的地方。
从2023年开始,福特的品控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集中爆发。
2025年的投诉平台数据显示,福特的"变速箱顿挫""车机系统问题""异响"三大问题高居投诉榜前列。
其中探险者用户最常见的投诉就是变速箱顿挫,有车主描述说感觉像是在开破船,那种突兀的顿挫感能直接影响驾驶体验。
SYNC+车机系统被骂得更惨,说是"卡顿得像在看PPT",蓝牙经常连不稳定,导航功能也不够智能化。
一个资深车主告诉我,他的福特探险者车机系统经常死机,得靠重启才能恢复,而且重启还经常不成功,这种体验真的能把人逼疯。
相比之下,你看看国产车现在的服务怎么样。
不少国产品牌标榜"终身质保""24小时响应",虽然有些可能是营销噱头,但这确实反映了消费者关心的是什么。
福特的售后服务体验确实跟国产车有差距,有车主反映发动机故障灯亮了,4S店检测一周没结果,最后说是"软件误报",免费清零了事。
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理方式,让消费者感觉不被重视。
还有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变。
2025年的购车主力已经是90后、95后了,这群人看重的不是"机械素质",而是"智能体验"。
人家要的是车机像手机一样流畅(比如华为问界的鸿蒙座舱有多火啊),要求辅助驾驶得上高速NOA(小鹏的XNGP一堆人排队体验),要求充电和加油都得方便(新能源车5分钟充个300公里,燃油车也得这速度)。
福特呢?车机系统落后,UI设计老气,APP功能少得可怜,辅助驾驶也就L2级,连自动变道都要手动确认。
新能源布局更慢,至今没有纯电平台车型,电混车还是"油改电"思路,这能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吗?答案显然是不能。
一位95后的消费者说,她爸爸那一代买车看的是排量、看的是皮实耐操,但她这一代买车第一眼看的是屏幕有多大、功能有多全、能不能远程操控。
福特这套东西拿到现在的市场,确实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福特的"三板斧"为啥不灵了?战略失误还是市场抛弃?
现在问题来了,福特这几年是没有努力吗?并不是。
2025年福特搞了"购车送5年保养"的促销,推出了0息贷款,最高补贴20000元的交易-in优惠,这套组合拳打得确实凶。
但即便如此,消费者还是没啥反应,销量该跌还是跌。
这说明问题可能更深层,那就是"方向错了"。
从战略角度看,福特犯了一个大错误,叫"既要又要"。
一边想守住燃油车基本盘(毕竟全球还有大量燃油车产能,福特在美国主要还是靠燃油车赚钱),一边又想跟风搞新能源(给投资者交个答卷,证明自己也在拥抱未来)。
结果呢?两头都没做好。
燃油车技术跟不上消费者的期待,新能源车技术追不上国产品牌的创新速度,就这样活生生被夹在中间。
你看看大众是怎么干的?ID系列2025年10月销量达到14286辆,人家是All in电动化,整个企业战略就指向这一个方向。
再看丰田,混动技术的领先地位已经确立,双擎车型在丰田销售中占了极重要的比例,人家是有明确的技术路线。
福特呢?燃油车升级慢、混动技术一般、纯电布局落后,这种"什么都想要"的战略,最后导致"什么都没做好"。
从市场定位看,福特的"美式大车"标签已经过时了。
2023年消费者还对大排量、大马力、大空间有向往,现在?现在的国内消费者更爱"小巧灵活"(比如比亚迪海豚、五菱缤果这种小车火得一塌糊涂)或者"科技豪华"(问界M9、理想L9这种智能电动车一个比一个贵还一个比一个好卖)。
福特的探险者虽然空间大,但放在城市停车就成了负担,油耗高也是个问题。
蒙迪欧作为B级轿车,配置确实还不错,但就是没啥"杀手锏"功能能让消费者非得买你不可。
福克斯这种紧凑型运动车,定位"操控",但现在消费者看的是0到100的加速,福特的动力并不突出,而且配置和价格比起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也没有竞争优势。
说得直白点,福特的整个产品线在2025年的市场里,缺少那么一点"致命吸引力"。
从品牌信任看,福特的"百年老店"光环已经失效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吃这套。
你车机卡,我宁可买国产;你油耗高,我宁可买混动;你服务差,我宁可多花钱买省心。
2025年的市场现实就是这样冷酷,没有情怀的余地。
一个数据比较能说明问题:福特的用户复购率在下降,新客户里超过60都是被促销吸引来的"试试看",结果开几个月就后悔了,评论区一堆"当初要是买国产就好了"的声音。
这说明什么?说明福特失去的不是一两个消费者,而是整个市场的信任。
你想想,曾经有多少人对福特充满期待,买探险者、买福克斯、买蒙迪欧,就是因为"百年品牌"四个字。
但现在呢,这四个字已经成了"你们是不是在吃老本"的代名词。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你说自己有百年历史,消费者问的是"你现在的产品凭什么值这个价?"福特给不出让人信服的答案。
网友吵翻了!这些福特难题你遇到过吗?
福特销量暴跌的消息一出,各大论坛成了"大型吐槽现场",底下评论一堆一堆的。
咱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聊,看看这些网友的疑惑代表了多少人的想法。
有个常见的问题是:"福特车真的不如国产车吗?至少底盘质感还在吧?"
这个说法不完全错,底盘质感确实是福特的传统优势。
探险者的悬挂调校相对舒适,过减速带的时候确实不会太颠,这一点很多老福特车主都有同感。
但2025年的消费者要的是"综合体验",不是单纯的底盘调校。
国产车现在底盘也不差啦,红旗HS5、领克08这些车的悬挂调校专业度也很高,还能让人感觉到稳定。
关键是人家还叠加了智能座舱、超快充、终身质保这些卖点。
你底盘好,但车机体验一般、油耗较高、售后服务跟不上,整体打分还是输给人家。
就像一个人长得帅,但情商低、脾气差、没钱,你说找不找?现在的消费者就这个逻辑。
还有个常见的问题是:"蒙迪欧E-混动版现在有优惠,现在买划算吗?"
这个问题很多有购车意向的人都在纠结。
短期看,福特的促销力度确实大,送保养、送优惠、还有补贴,算账的时候确实便宜。
但长期来看,风险要考虑。
福特的混动系统迭代相对较慢,下一代产品至少2026年才出来,这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买,技术会比较保守。
而且福特用的是HEV路线(不需要充电),这与比亚迪的PHEV路线(插电式混动)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差异明显。
你要是经常有纯电行驶的需求,比亚迪汉DM-i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还要考虑保值率问题,国产新能源车的保值率一年下来还能保住50左右,福特的二手残值率比较堪忧。
所以这个决定,得自己衡量清楚。
最后一个问题也问得很尖锐:"福特会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以后修车怎么办?"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福特车主的心底最大的担忧。
目前福特官方没说要彻底退出,但收缩调整是可以预见的。
2025年已经有关于品牌调整的报道,比如林肯品牌的优化问题,这都是福特集团在中国进行的战略调整。
如果你现在考虑购买福特,建议优先选择一二线城市的授权店,这样长期维修保养会更方便。
三四线城市的4S店确实有关闭的风险,这得提前考虑清楚。
结语:福特的"翻身仗"不好打,但也不是没机会
从2025年的销量惨状就能看出,福特的问题不是单一的产品或营销,而是"战略摇摆加技术迭代慢加口碑恢复难"的连锁反应。
这三个问题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福特目前的困境。
但话说回来,福特手里还有牌。
探险者的空间优势在中大型SUV市场还是有竞争力的,蒙迪欧的底子也不错,福特百年品牌的积累虽然现在看着有点过时,但要是好好运营,也不至于完全失效。
关键在于福特能不能抓住市场的机会。
如果福特能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是简单地升级配置,而是彻底改变产品理念),优化用户体验(特别是车机系统和售后服务),可能还能"扳回一局"。
但这需要福特做出真正的改变,而不是靠促销和补贴来维持销量。
短期来看,这个冬天福特还得过,销量继续下滑很难避免。
长期来看,能不能活过2026年,关键还要看福特能不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找到自己的方向。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曾经的"操控神车"福克斯已经停产了,曾经的"中大型SUV标杆"探险者也成了展厅摆设,曾经的合资品牌光环也慢慢褪色了。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适应市场的聪明人。
福特现在的选择,就是要变得更聪明,要么彻底拥抱新能源,要么在混动领域做到极致,要么就在价格战中寻求生存。
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得快一点,因为市场等不了。
最后的灵魂拷问留给你:如果你有20万的购车预算,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降价促销的福特蒙迪欧E-混动,还是配置更丰富的比亚迪汉DM-i,你会选谁?
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想法,相信有很多人都在纠结这个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