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8万起,奥迪Q6L e-tron用华为智驾把德味和中式智慧搅一锅
其实买车这事儿吧,有时候真像逛菜市场。老张上个月刚把家里的那台A4L置换了,说实话,他原本还想再蹲两年油车的,可架不住身边人都开始琢磨电的了。8月初,一汽-奥迪Q6L e-tron上市那天,我们几个在小区门口聊天,他顺嘴问我:“你说现在这电动奥迪,还能有点‘德味’吗?”
他是真纠结。一方面是奔着豪华去的,另一方面又怕纯电玩不明白。其实Q6L e-tron这回给出的答案挺直接——德系底子没丢,还加了一层“中式调料”。光看名字就知道,这车轴距拉长到2995mm,比海外版多出10公分,小区里开过GLC L、X3 L的人都懂,大空间才是中国家庭心头好。
说到配置,我头一次听销售小刘提起“华为乾崑ADS”,还是在试驾间隙。他一边摆弄方向盘,一边跟我念叨:这个系统双激光雷达,不只是花架子,在北京二环高峰期还能自己识别并线,群友自测过,说比以前那些半吊子的辅助驾驶靠谱不少。有意思的是,它不像某些新势力那么“霸道”,手脚插不上就报警。这套系统更像老司机带新手,你想接管随时行,但松开后它又默默帮你顶上来。
当然也不是没有槽点。我邻居王师傅第一次用的时候还嫌弃屏幕太多,“副驾那个防窥屏,看得我眼晕。”不过等他媳妇带娃坐副驾时,那块屏幕倒成了孩子的新宠——动画片一放一路安静。“虚拟座舱”这些词儿听着唬人,其实就是让前排科技感更足点,摸起来塑料感倒是不重,比上一代提升明显。
讲个冷门配置,我是在售后保养时才发现的:全景声主动降噪。据维修站的小赵说,这功能不是所有版本都有,但装上的确实能让高速胎噪低不少。我去年冬天跑京哈高速,下雪路面轮胎哗啦啦响,人耳朵都麻木。这次试Q6L e-tron,高速巡航90码左右,那种闷响几乎被滤掉,只剩下空调呼呼声。
续航呢?107度宁德时代三元锂,说765公里CLTC续航,其实咱们谁也不会信满打满算。不过同事大伟从石家庄跑回北京,中途歇脚喝咖啡十分钟补了近300公里表显,他直夸充电快,“赶上燃油加油速度的一半。”虽然有人吐槽实际700km够呛,不过日常通勤肯定绰绰有余。而且群里还有人聊到冬天掉电问题,据他们经验,零下五六度表显会缩水个七八十公里,也算正常水平吧。
操控部分嘛,这台PPE平台底盘结构是真的扎实。五连杆悬挂配FSD减震器,上次拐进胡同碰见大坑包,都没怎么弹跳。不像隔壁楼老李家的Model啥啥,每次压井盖咣当一下,小孩吓哭。我个人最喜欢渐进式转向——低速掉头轻巧,高速变道稳当,不飘。对习惯传统BBA燃油车的人上手完全无缝衔接,没有突兀感。
顺便插一句冷知识:据一个修理厂老师傅讲,新款Q6L e-tron的大灯模块可以OTA升级,以后遇到法规变化或者夜间照明需求,可以远程优化灯光逻辑。“不用拆灯泡,也不用返厂,就手机APP一点。”他说这种玩法以前只在高端进口车型见过,现在国产合资也整起来了,有点意思哈!
价格么,从34.88万起步,到顶配39.88万。在我们微信群里,有人笑称这是豪华品牌罕见地“不割韭菜”。毕竟这个价位往上一走就是进口竞品,再往下一踩则要面对新势力围剿。但真正在意的是产品到底值不值,而不是贴牌溢价多少。从体验来看,无论智能化还是舒适性、空间表现,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新鲜劲过去之后如何保值、二手行情怎么样,还得时间检验。今年春天刚换完A4的小陈已经蠢蠢欲动准备观望半年再入手,她最关心的问题反而是内饰材质耐脏不好打理,每周末洗一次车简直累死人……
写着写着突然想到,上周末王师傅媳妇发朋友圈晒娃睡姿,说孩子第一次坐纯电SUV就踏踏实实睡了一路,再没喊烦躁。这可能也是另一种幸福吧?至于未来几年是不是新能源阵营里的破局者,我觉得对于普通家庭更重要的是每一天开的是否省心顺畅,而不是参数堆出来的炫技榜单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