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新锐大使、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楚钦也做过交流。他提到,作为运动员,他每天都要面对不同对手,因此必须不断磨练技艺、追求卓越。这番话给予我们极大启发: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与多变的技术环境中,我们同样需要以运动员般的专注与韧性,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 (Oliver Thöne)在梅赛德斯-奔驰第13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对话会后的采访中说。
到明年,奔驰和汽车就诞生140年了,一个超百年企业、行业创立者的高管还能从一个25岁年轻人那里得到启发,这或许就是奔驰能穿越周期,140年基业长青的底层密码:倾听,学习,审时度势,迭代进化。
另一个例子是从中国合作伙伴那里汲取营养。
“如果说下一个更为重要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协同,我认为是数字生态。虽然已经在中国待了八个月,但中国的数字生态仍令我感到惊讶,而且我还在不断地学习适应。”佟欧福谦逊地用了“学习”这个词。
“从业务角度来说,我们正积极携手Momenta、字节跳动、腾讯等中国顶尖科技企业,共同开发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源自中国的创新,不仅服务于本土市场,还能为我们的全球业务注入了新的灵感与动力。”
学习借鉴源自中国的创新,再把它们运用于全球。正是遍布全世界每个地方的这种成长模式,才塑造成了如今奔驰的模样。
佟欧福以泊车辅助技术具体举例,中国有全球最领先的算法和解决方案,奔驰在其他市场的泊车辅助驾驶就是以中国方案为基础,再针对欧美等地的监管要求进行适配,“在人机交互领域,本土合作伙伴创新打造的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也具备向全球输出的潜力。虽然不同市场的数字生态存在差异,但创新思维与技术方案是可迁移、可融合的。”
另一个是驾驶辅助全球化协同的例子。2024年年底奔驰的L3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已经获准在德国高速公路上测试,奔驰把一些相关的技术也带到中国,与Momenta基于L2级智能辅助驾驶架构共同开发的解决方案相结合,打造了适合中国道路的协作式转向功能并应用在全新奔驰纯电CLA上。
“这种全球化协同能够实现,是因为我们和供应商围绕‘奔驰标准’建立了长期共识,即坚持互学互鉴、动态调整、共同创新,持续推动技术边界的拓展。”佟欧福说。
奔驰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开发不是简单的拿来、供应商配套,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让本土技术创新适配奔驰标准。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全新纯电CLA具备紧急自动停车功能,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长时间未控车时,会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判断驾驶员状态,若判断为疲劳或失能,系统将主动刹停车辆,并优先停入应急车道,弹开车锁并自动呼叫救援。
反观国内,新技术蓬勃生长,但在合理制约、安全保障方面有着明显缺失。相信这几年所有人都不止一次刷到过这样的视频:要么一辆车驾驶位无人或整个前排无人,车主在后排呼呼大睡或者拍视频;要么主驾副驾一车人沉沉睡去,任由辅助驾驶系统一路开车。
纯电CLA的这个功能杜绝了这种危险行为的可能性,对车主安全、公共安全都是负责任的重要提升。
佟欧福也特意提到,“我们与Momenta的合作,当我和他们的创始人曹旭东聊到这件事时,他坦言最具挑战的环节就是奔驰提出的功能安全标准——这在他过去的汽车行业经历中从未遇到过。”
可持续与眼前
梅赛德斯-奔驰第13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对话会10月31日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举办,奔驰星愿基金宣布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启公益合作项目,共同致力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五大国家公园,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同期,“梅赛德斯-奔驰国家公园行动”正式落地,在五年间构建了横跨四大国家公园、覆盖三大旗舰物种(大熊猫、海南长臂猿、雪豹)的保护体系,形成了从生态保护到青少年自然教育的多维公益范式。
此次与三江源携手,奔驰成为唯一一个对首批五大国家公园实现完整公益覆盖的跨国企业。
会上还发布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蓝皮书2024-2025》,详述了过去一年的可持续发展成果,也总结回顾了梅赛德斯-奔驰过去20年在中国生产和研发过程中的可持续亮点。
今年是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成立15周年。如果从2007年开启在华公益算起,奔驰已在华践行公益行动18年,涵盖环境保护、文化艺术、驾驶文化、教育支持及社会关爱等,公益投入已超3.6亿元,落实公益项目近百个,惠及超1亿人次。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公益、可持续发展是锦上添花的事,虽然名声好听但会推高成本、提高门槛,削弱市场竞争力和盈利。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眼前发展之间是一对矛盾。
佟欧福认为两者不一定是矛盾,可以融为一体。
比如奔驰可持续发展中的“零排放”愿景,与全新纯电CLA的设计理念之一打造能效标杆就是协调统一的,因为高能效可以提升续航表现,减少能源消耗,对奔驰来说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对用户来说也极具吸引力,因为第一,用户用电更少,用车成本更优。
第二,车辆使用周期更长。奔驰在制造工艺上一贯追求耐久性,确保产品具备经久耐用的品质。
第三,全新奔驰纯电CLA搭载了一系列尖端科技,例如全新的电驱系统、同级独有的两挡变速箱,以及支持持续远程升级的MB.OS系统。这些技术不仅提升用户体验,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客户清楚,他们手中的车辆能够常用常新。
事实上公众还有另一重担心,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其中的公益部分对企业来说并不是100%的“刚需”,不像研发、生产、销售那样必不可少,企业顺风顺水时加大投入好理解,如果企业面临挑战,还会一如既往投入这些领域吗?
也就是说,当企业遇到挑战和压力,可持续发展工作本身还可持续吗?
佟欧福的回答非常坚定,“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所有企业面临的压力,每家企业都必须适时调整。但我认为,无论采取何种调整措施,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恪守初心,不能因为竞争就抛弃战略目标。打造一个品牌需要久久为功,在面临竞争和市场波动的时候,坚守品牌长期的价值理念更加弥足珍贵。”
“奔驰会坚守品牌承诺、企业理念与核心价值观。践行ESG和企业社会责任是我们长期的承诺,不会因为市场变化而动摇。”他补充强调。
可持续发展是“奔驰标准”的一环
车Riff是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可持续发展、ESG、企业社会责任这些领域,对奔驰来说是其企业、品牌、甚至产品中的一环,奔驰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不会降低产品品质,也不会降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就像车Riff之前做的一个视频《你是豪华品牌?对标奔驰?线对标奔驰口罩袋、充电宝》,我们认为,豪华的本质是冗余,是在各个层面做到比需要的更高、标准更高。在可持续发展这个领域,奔驰当然也不会降低标准。
就像前文说的,辅助驾驶配合奔驰标准能实现更高安全性,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当前,科技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已成为普遍共识,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尤为迅猛。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创新理念虽然极具吸引力,但如果深入探究,其解决方案可能在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存在隐患。”佟欧福介绍了一个大多数人未曾留意的领域,汽车数字安全。
奔驰的标准是,无论引入何种创新技术,都要严格确保数据安全的合规性,“我们的工程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在我们的车上,驾驶员和乘客无需遮盖车内摄像头,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车内数据应留存于车内。这一准则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一致践行,因为我们深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石。即便这样做可能意味着某些颇具吸引力的功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落地,但我们仍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数据安全标准,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
再比如,通过与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合作,自2024年6月以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中国已高效回收约391吨报废动力电池及模组,实现电动车电池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生产过程也是如此。就在奔驰第13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对话会的一周前,北京奔驰的前驱车工厂获得《ISO 14068-1:2023实现碳中和核查声明》,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该认证的汽车制造工厂。ISO 14068-1:2023标准较为严格,要求申请主体必须首先通过切实的减排行动实现降碳后,才能借助抵消手段。
北京奔驰还是中国制造业首家引入“绿山书角”的制造企业,通过这一国家级阅读计划培育员工的环保意识。作为北京首批申购绿电的企业之一,北京奔驰仅在2024年就采购绿电超3亿度,占其用电总额的约60%。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睿凯 (Jörg Bartels)在对话会上分享:“在去年的对话会上,我们提到计划在今年将北京奔驰的太阳能光伏总装机容量提升至88.8兆瓦。我们当时觉得实现这一目标有一定难度,比如屋顶面积是有限的。但后来我们把光伏板拓展到了停车场的顶棚上,最终实现了目标。这表明,在推进脱碳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设定目标,更注重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做到言出必行。”
福建奔驰是福建省首批100%使用绿电的企业。屋顶太阳能现在每年可产生16,000兆瓦时的电力,约占福建奔驰电力需求的30%,每年减少碳排放约9,000吨。截至2025年6月,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几乎所有的生产供应商都已经签署了“愿景意向书”,强调了对减排目标的统一承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