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二手车市场近日迎来一桩怪事:小米YU7上市刚满月,二手车却加价转售,有商家直接贴出“现车+加价3万元提车”字样,顶配Max成交价突破35万元,溢价幅度逼近10%。在新车市场一片萧条的背景下,小米YU7逆势而上,令人咋舌。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但热卖的YU7,坑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家大哥——小米SU7。6月26日YU7发布当日,小米同步开放SU7订单转让权限,成就了“买新不买旧”的最佳注脚。无数持有SU7排产号的用户临阵倒戈,一夜之间,原本火爆的SU7交付系统,冷了半截。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尤其受伤的,是顶配SU7 Ultra用户。彼时,这款车以52.99万元起售,曾被誉为“最保值新能源”。如今刚出4S店门,二手车收购价直接跳水至46万元。一位选装炭纤维风道盖的用户新车价达58.39万元,仅挂牌即亏超12万,残酷至极。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SU7 Ultra为何失宠?表面看是YU7来势汹汹,实则是小米产品策略的内部冲突:Ultra限速封印尚未解除,高速段动力表现被腰斩,用户期待落空。而YU7则趁势推出全系高标配,Max版本搭载三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豪华内饰,全维压制。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53万元买一辆限速的电动跑车,还是35万元买一辆大空间、满配、还兼具HUD与智驾的六座家庭车?选择不难。更要命的是,YU7用户还能“现提”,SU7 Ultra则仍处于漫长等待中,排产周期动辄三个月起,溢价泡沫自然破裂。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小米SU7的溢价神话曾令友商胆寒,上市首月,全国各地二手车商争相高价回收,一度出现“零公里加价3万”的魔幻场面。而今天,YU7继承了这顶桂冠,而SU7 Ultra则黯然失色,被市场无情抛弃。保值率的皇冠转移,仅用了90天。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雷军本意是好的。他在发布会上说,“我们要让用户买喜欢的,不买贵的。”但YU7的强势表现,也无意中给SU7留下一个难堪的背影。高性价比确实能赢得市场,却也会打乱自家产品的价格序列,造成不可逆的价值撕裂。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一个品牌若无法建立清晰的价格梯队,只会让用户疑问丛生:下一款车会不会更便宜?SU7 Ultra车主们是先烈,还是韭菜?小米汽车目前尚未就保值率崩塌作出公开表态,车主社群却早已怨声载道,“上牌即亏”成为高频词。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从品牌管理的角度看,SU7 Ultra的价格下滑不仅是市场调节,更是体系裂痕的警报。YU7是一款家庭用车,SU7 Ultra是性能座驾,它们本应分庭抗礼,如今却陷入互相蚕食的尴尬格局。产品定位的重叠,暴露了品牌内部缺乏协调机制。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小米想用YU7打爆款,结果是SU7 Ultra变成了“牺牲品”。本该引领品牌调性的旗舰产品,如今被自家“性价比标杆”拉下水。谁来补偿那批掏出53万元、真心支持雷总造车梦想的“第一批粉丝”?他们正承受着价值崩塌的焦虑与失落。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或许,这正是小米汽车快速上量过程中的代价。2024年还在高歌SU7是国货之光,2025年便在讨论它的暴跌与库存。作为一个新势力,小米需要销量,更需要信任。而信任的基础,往往来自于首批用户的口碑与复购意愿。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YU7确实优秀,但SU7 Ultra不应被历史掩埋。它曾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研旗舰,是雷军花掉百亿研发费用的象征。在荣耀与溢价散去之后,雷军是否该为那批“最早一批跟随者”做点什么?比如一次回购?一次限时换购?

小米新车上牌就跌12万-有驾

智能电动车不是快消品,不是“买了就忘”的一次性交易。它承载着用户长期的陪伴与期待。小米YU7加价是奇迹,小米SU7暴跌是警钟。雷军一直强调用户思维,如今最该被倾听的,是SU7 Ultra车主的沉默与痛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