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米85,这可不是说咱村头老李家新买的鱼竿,说的是比亚迪海豹06旅行版,这车最近在法国上市了,顶配卖4.4万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36.6万。这价格在欧洲,也就是个大众高尔夫旅行版或者标致308SW的低配水平。你说这比亚迪飘了?还真不是,你要是看看它对标的车型,好家伙,那可是斯柯达速派和奔驰C级旅行车的插混版,这俩货,一个6.2万欧元,一个6.5万欧元,直接高出一大截。
这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本来想买个西红柿,结果发现西红柿的价格跟牛肉差不多,那你会怎么选?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西红柿是不是成精了。当然,奔驰和速派肯定有它们的优势,比如奔驰C级纯电续航113公里,快充55千瓦,速派满油满电204马力,亏电油耗6.8L。但海豹06也不差啊,4.85米的车长,纯电续航105公里,亏电油耗才3L多,关键是价格便宜啊!这就好比,一个国产手机,性能和拍照都跟苹果三星差不多,但价格只有它们的一半,你会不会心动?
说白了,欧洲车企造新能源车,就像老王头赶鸭子上架,不情不愿。他们很多所谓的“新能源车”,其实就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改改,电池往后备箱一塞,能跑就行,根本没考虑用户体验。这就像你把一台老式电脑装个固态硬盘,就说是新电脑一样,糊弄谁呢?而国内厂商造混动车,那可是从底层架构就开始设计,油电协同,电池底盘一体化,恨不得把每一焦耳的能量都榨干。这就好比,一个厨师做菜,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考虑营养搭配,而另一个厨师,只会把食材一股脑扔进锅里,能熟就行。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欧洲的新能源车,价格高,配置低,体验差,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价格低,配置高,体验好。你说,这欧洲消费者是傻子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没得选。现在比亚迪来了,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选择,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选择。这就像,本来村里只有一家小卖部,东西又贵又不好,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家大型超市,东西又便宜又好,你说村民们会去哪买?
所以,现在中国车在欧洲市场越来越受欢迎,一点都不奇怪。这就像当年丰田和现代进入欧美市场一样,凭借着高性价比和可靠的质量,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如果欧洲车企再不改变,继续抱着燃油车的老观念不放,那几年后,中国车攻占欧美市场,也不是不可能。想想看,满大街跑的都是比亚迪、吉利、长城,那画面,是不是有点刺激?
那么问题来了,欧洲车企会坐以待毙吗?他们会如何应对中国车的挑战?中国车企又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