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展厅里只剩下几缕逐渐暗淡的灯光,把那台冰灰色宝马7系孤零零地投映在瓷砖与落地窗之间。销售员早已用惯性的动作把展车擦了又擦,有点像是法医清点案发现场残留的指纹和血迹,试图从每一个细节揣测:为什么,堂堂宝马7系,沦落至此?
价格,从九十多万一路塌陷到六十多万,三十万的差价,丢进了路边随手可见的“价格洼地”。八月账本上的销售数字乏善可陈——611台。这里要注意,不是3000,不是1500,是611辆。比有些新势力车企的月销还可怜,更别提隔壁那个奔驰S级,贵得离谱,竟然还卖了将近700台,朋友们,这画风有多诡异,心里多少都有点数。
行业内部,把销量“掉队”归因于市场大势本不是新鲜事,但若仔细梳理“案发现场”的线索,成因远比外界想象复杂。宝马7系曾是尊贵、顶级、驾驶乐趣的代名词。这一代换代,最大的争议恰恰是——它变得不像自己了。
拿735Li来说,3.0T L6发动机,纸面数据,272马力、400牛米,听着不差,可它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加速快感。6.7秒破百,和上一代730Li的6.5秒相去无几,数值差距等同于吃半包辣条上升的多巴胺含量。对于动辄拿马力碾压桌面的宝马“信徒”们来说,这多少有些“看头痛”。其实,7系长过5.39米,比老款又长又重,要真的百米“冲线”,再多马大力也得被车重限制了想象力。这,就像警官做体能训练,年轻时风驰电掣,五十岁上了“加宽版”运动裤,怎么也跑不赢20岁的新人——这还真不能怪脂肪和关节的算法太粗暴。
反倒是高功率的740Li,381马力、520牛米,5.4秒的百公里加速,能赶上同价位一众超跑。可惜,由于种种“精简装备”,从四驱系统到材料选择,总让真爱党们心头难免一阵冷笑:“你宝马不是以操控著称么?怎么顶配燃油版还不给全时四驱?”这个操作,难免有点像刑侦破案中,犯罪嫌疑人审讯到一半,突然告诉你主谋其实根本没来,摆明了让人大跌眼镜。
说到外观——分体式大灯与“戒指”格栅,争议终究大于赞誉。设计师或许在造型师组里找到了新自信,但消费者心里却更加疏离:这气场不像老7系的“霸者归来”,倒像曾经某国际刑警头目,中年发福后换了个新发型,旁人都觉得“还没以前有劲道”。连车尾的贯穿式尾灯都被常规LED替代,双边单出的“真排气”也给藏了……就剩一堆隐藏式排气孤独地等人来发现,这状态和展厅的冷清异曲同工。
至于内饰,这一代一体屏、电子换挡拨杆、合成皮座椅,理论升级,可是那种独特的豪华“味道”却像丢了灵魂。除740Li尊享型坚守本色,剩下的合成皮总有种“五星级酒店换了塑料拖鞋”的别扭。话说回来,配置倒不是全减,什么18扬声器宝华韦健音响,36扬声器4D巨幕,都如技术员在法庭作证时连珠炮般报数,好像量化高端就能换来认可,可“音响堆砌出来的豪车”,也许更适合细腻发烧友,而非宝马的保守派。
说到定价,这才是真·笑话。91万的735Li,直接落地六十七八万,优惠到这种程度,消费者却连个热乎劲都提不上。
这让我想起调查取证时的经典桥段:犯罪嫌疑人朝你哭诉“我连杀人的勇气都没有”,其实你心里早就明白,他不是勇气不足,而是根本没打算动刀。有钱人也同理——不是买不起,而是一时间懒得心动。
有些小细节,看似不起眼,实则杀伤力十足。隔壁奔驰S级,虽然降幅不大,依然坚持七十万起步,可销量和气场依然压着宝马打。A8L也是一路全时四驱,最差也是把自己“谦虚而周全”的形象立住了。7系的“减配”,对于懂门道的客户来说,无异于蹭了一场免费自助,却被人偷偷夹走了龙虾和鹅肝,剩下只有寡淡粉丝和冷掉的寿司。
当然,在专业视角下,我倒不觉得宝马7系的困局纯是技术或配置的锅。品牌信心、历史遗产、行业地位三者交汇,一旦节奏错乱,蝴蝶效应很快就能传导到每个消费者的内心。D级车主很现实,他们买的不是“上市半年能砍三十万的高端”,而是一种“砍不下来的恒久体面”。豪华,不靠标配,不靠音响,更不是靠补贴塑形出来的气场。有时候厂家搬出大杀器大降价,其实反而成了七系的最大“负资产”——懂行的消费者会怀疑,“如此不稳定,明年再等等,是不是还能更便宜?”
这正应了我经常吐槽的一句话:降价就像侦查手段,千万别用得太频繁,否则久了,就没人信它是‘破案利器’了。
回到问题本身,宝马7系悲催吗?悲催到让人疑惑“转型之路谁在冒险”?但真要说完蛋,也未免过于苛刻。毕竟,汽车圈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更像是一场连续剧,剧情下滑时也会有高潮反转。只是,下次你在路上遇见新款7系,敢不敢相信,60万的豪车也能活在价格鄙视链的最底端?
这么看来,你说,是技术难题先崩盘,还是市场心理先变味?你会选一台刚降价20几万、配置“非常实验”的旗舰,还是咬咬牙买辆“降得坚硬如铁、气场硬扛到底”的对手?这局——你怎么看?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