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目录出炉的那一刻,你是不是也有种要剁手的冲动?工信部九月份新车一出来,各种“新鲜玩意”就往你眼前招手。不管你是真骑士还是假懂王,肯定都得琢磨琢磨,这回又有什么能让钱包哭泣、让梦想膨胀?
咱们就先说说最近铺天盖地的消息——长城S2000出场了。你是不是也纳闷,咱国产巡航终于能玩到2000cc的排量?这是要“硬刚”哈雷?谁才是地头蛇?上次谍照刚流出来那点风头,这次工信部就直接把它给实锤:几款,祼版,带风档边箱的都有。我就想问一句,这么个大家伙,上街你敢不敢拉满油门?老大爷看了说啥?小姑娘拍视频是不是更有素材了?有些人觉得国产巡航不过是个噱头,但我倒觉得,国产车这几年迈的步子其实比想象的大。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民族情怀的落地——不是让你嘴里喊喊“中国制造”,而是真正能让你去选择、去体验的大排量巡航。这车到底怎样?没骑过真不敢瞎说,但它出现本身就值得我们想想:“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机动三轮吗?它进化成这么帅的小伙了,你还看得上吗?”
说到新大洲本田那辆踏板车,可乐了。我开始以为它要出个PS250,结果一看像是“外卖战车”,这脸你说帅吧也不是丑,但怎么看都有几分憨厚。发动机还用的是本田一贯那套125ESP风冷的,稳是挺稳,但你要拉风,要飙速,未必合适。整了半天也没见说这车能跟PS250有多亲,但你说本田见腻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始做这种实用型爆改踏板,是不是也在变着法子干活?我估计买这车的大概率还是图个品牌、图个省心,要拿去“炸街”,还是算了吧。工厂也不傻,知道你们想省油想耐造,又不愿花冤枉钱,咱们消费者和厂家的“妥协艺术”在这台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钱江800拉力,你有没有觉得这几年国产拉力车都开始“借鉴”国外的设计思路?这车看外观有点像春风450MT,但发动机又致敬KTM790的做派。这么搞下去,是不是以后再也没啥设计壁垒,“你家做过的我也可以复刻”?不过这话不能太绝对,自主创新虽然慢,但中国厂商确实越来越愿意拉排量、骗马力,咱们骑士的选择越来越多了。这800的排量,是在跟谁较劲?你花将近两万块买KTM,也能花一万多买钱江,你选哪边?现在的市场逻辑早已不是五年前,大家都想既不贵又不娘炮。我总在想,拉力车到底是用来去新疆,还是用来在咖啡馆门口摆拍?你真要骑出去,配件够不够?后期维护有没有坑?你有没有勇气背上行囊上路?这才是拉力车的意义,不是贴了个“Adventure”车标就算数。
然后得提豪爵GN125-6。玩摩托几十年的人都知道GN125是什么味道。这车从GN-5变到GN-6,你死掐外观没啥差别,但里面是不是多润了一点?国产厂家也不是傻子,小打小闹改个名字,外壳动一下,实质还是那套老三样。有人要吐槽,说没创新。但你真让它大变样,老粉丝又得喷:“改花了,还是原味好。”厂家这左右为难,真是没法说。说到底大家其实就是图个稳定、好养活,骑去摆拍和骑去通勤是两码事。还有GN125-6f这种小改款,一群人骂归骂,销量一直还行。你问它是不是彻底跟上了时代?其实,现在“骑士的情怀”和“厂家的小算盘”还在拉扯,你想要原汁原味,厂家就顺势而为,你要创新,他们也装个小新壳,就这么反复循环。
接着是凯越达喀尔战车,这名字一听你就知道要“专业”。外形几乎跟前代没两样,还是那个硬邦邦的风格,单缸450,马力54匹。你骑上是不是能去趟西藏?你敢上烂路吗?这车卖点也就硬气、专业、动力足,但其实买得起、敢骑出去的人没那么多。现在做拉力车难在哪?不是拼配置,而是拼口碑、拼耐用。你花高价买“专业版”,是不是只在朋友圈晒一轮?你真要翻山越岭,是不是还得抱怨零件一年坏八次?市场其实很清楚,能“装硬核”的多,能“真硬核”的少。
豪爵TR300这次更是上“双版本”,祼版和摩旅版,风档、护手、箱子、靠背应有尽有。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你一分钱花到位,别再四处找加装配件。买了就直接出去摩旅,不用再自己瞎折腾。但你问我,这种“全副武装”是不是就一定好?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人还是想有点DIY的乐趣。厂家这么做,归根结底是看到市场有“懒人”需求,多一份选择未必不是好事,强迫症就装饰到死,佛系玩家买个全装也不费劲。只要配置实在、价格实惠,肯定不会缺朋友,就是不知道长期骑下来,噪音、震动什么的,厂家是不是真的考虑到位了?谁也不想骑着噼里啪啦的“全家桶”上路。
春风150水冷平踏,就有一种“雅马哈影子+春风基因”的混搭感,外形做得不错,春风肯定拿得起画笔。关键还是那个新发动机,水冷到底比风冷强多少?耐用吗?性能会有惊喜吗?这里面基本都是厂家的“技术赌局”,预期得高但谁也不敢妄言。你只能等着上市评测,看看到底是“实力爆棚”还是“样子货”。国产踏板车这两年敢玩水冷,也是受了年轻玩家刺激,大家都在比马力、比配置。但你真是日常代步,其实动力够用就行,买新不如买马,买马不如骑。
还有就是永源800CC巡航,号称是大滑翔的平替。说实话,这几年“平替”概念在摩托界越玩越欢,花小钱办大事,人人都想要。永源直接搞了个800排量的巡航,样子看看还真有点气派,但你开出去真能震住场子吗?其实大家都是“以貌取人”,但越是这样,越容易被细节坑死。你说国产巡航、市面平替到底该怎么选?并不是越大越好,骑手的舒适、操控、后续保养才是硬道理。外形能撑门面,骨子里的东西却是厂家的老功夫。装门面用的巡航和“真骑出去”的巡航,还是有壁垒的,你知道吗?
说到“宝马1300GS ADV买不起”,现在有个义鹰150让大家来“过过瘾”。这个操作套路很熟悉——灯像、风格像、连ADV非铺装都敢对标。你本事大,敢直接用来探险吗?市场的诉求其实很直接:钱不够、梦想却很大。厂商只要在外观上下功夫,弄个“伪旗舰”,大家都愿消费。可最关键的还是——这东西你真的能玩得久吗?ADV市场门槛高,国产品牌要冲一冲没错,但别光靠表面,事业得靠底子,体验得靠自己。你是不是也在纠结:“我花一半的钱,能不能买到一半的冒险?”商家和消费者都在考验耐心,看谁是真爱、谁是假粉丝。
看了这么多新车,有没有觉得市场跟以前不一样了?国产品牌群起而上,不再单靠低价拼市场,开始走设计、走配置,甚至有些敢硬碰高端。但这么做,真的能让大家满意吗?你花两三万,买来一个“看起来很像”外国货的摩托,你是图外观、图排量还是图情怀?再说了,这些新车出来,有几个是真正让你觉得“物超所值”?也许你买车的初衷,本来就不是性能多牛、动力多强,无非就是想体验一下别样人生。可是你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钱花在哪儿,会不会买了两年就后悔?摩托车圈子说白了,还是“梦买单,钱包买不买,骑手心里最有数”。
我一直觉得,一辆好摩托不是排量大、外观怪就够了。市场永远能走得更远,但能留下来的品牌和车型,一定不是靠蹭热度、抄外观。新车扎堆上市,刺激得是钱包,更是“热血追梦”的心情。你问问身边爱骑摩托的哥们,他们图什么?安全、稳定、耐用、适合自己,这才是王道。厂家的升级换代是好事,但别太指望每款新车都能逆天改命。摩托真的不是玩两年就甩的东西,而是陪你风雨同行的搭档。
最后,这些新车你会买吗?你怎么看新车“越来越像、越来越多”?厂商创新到底能走多远,国内市场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标杆”?这些问题只要你骑过、买过、用心体会过,心里自然有答案。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这么多新车在前面晃,你会不会“心动又手痒”?反正我觉得,今年的新车,最大的亮点不是哪个最牛、哪个最帅,而是终于有得可选,有得可挑。骑摩托本来就是件开心事,买新还得用新,选的时候多想两句,才是你真正的胜者。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